唐山大地震PPT 演示文稿
解析 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 体)。日前:几天前。目前:即指现在,与题中“仍在” 相照应。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 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不是第一人称。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 .... 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 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 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 .... 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 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 真可谓实至名归 。 ....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 上涨几百点, 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涨跌幅度之大 令人叹为观止 。 ....
解析 A 项“菁华”的“菁”应读 jīnɡ。B 项“吐蕃” 的“蕃”应读 bō。C 项“梵文”的“梵”应读 fà 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C 项实至名归: 指有了真正的学识、 本领或业绩, 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 项行云 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 项骇人 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 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 控制牲畜数量, 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 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 H1N1 流感病 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 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 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 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 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菁 华(qīnɡ) 宁 可(nì nɡ) . . 冠 心病(ɡuān) . B.吐蕃 (fān) . 歼 击机(jiān) . C.请帖 (tiě) . 发横 财(hè nɡ) . D.链 接(lià n) . 倒 春寒(dà o) . 翘 首回望(qiá o) . 庇 护(bì ) . 呱 呱坠地(ɡū) . 梵 文(fá n) . 按捺 不住(nà ) . 创 口(chuānɡ) . 拈 花惹草(niān) . )
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 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 他 们摸着、找着,从盲人宿舍摸到健全人住处,把受伤的 健全人也一个一个抬下废墟„„ ④盲人用他们的听觉、 触觉和味觉感受着那些灾难 的日子。 ⑤当他们要搬运尸体的时候, 他们循着风中飘来的 窒息人的气息找到了遗体集结点。当他们要生火的时 候, 他们嗅着空气里的烟味找到煤和劈柴。 喧闹嘈杂的 人声把他们引到街心, 引到领取救济水、 救济米的长长 队伍中。 空中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使他们知道在洒药, 于 是不再扬着头张嘴说话。 他们极其敏感, 甚至在救灾部 队中吃饭, 那汤多米少的稀粥都能使他们立刻意识到救 援部队也很困难。
解析 “荜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 “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 林, 形容创业的艰难; “振辐”中的“辐”应为“幅”, 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 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今年 1 月 1 日,中国 26 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 ________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到黑客袭击, ________仍在 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拳王阿里 就患有________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解析 B 项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 项 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 项 句式杂糅, “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 为 “ 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 言”。
答案
A
二、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 盲人居住区 ①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唐山 聋了。可是,无边的废墟上,却有一支奇异的盲人队伍 走来。 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 肩上背着破旧的胡琴、 三弦,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他们来自何处?他们 走向何方? ②有人从中认出了鼓书艺人资希圣。 ③盲人在废墟上要救人是极其困难的。 资希圣带领 着他们,循着呼救声,一家家地扒开厚重的胶质板,用 手一遍遍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躯体,把他们抬出倒 塌的房屋。在这支盲人救险队伍中,唯一的一个明眼人 是一位女盲人的丈夫,一个跛子,他不停地大声喊叫, 给资希圣那群人指着方位。他们越扒越觉得情况严重:
⑥“不不,我们不吃了!”资希圣放下饭碗,对一 个军官说,“你们缺粮了!” ⑦“嗨!我们就是不吃,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⑧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 似乎在找他的什么。 忽然, 他踩到了什么。 “嘣„„”一声悠长的、 回音袅袅的琴 弦的音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⑨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⑩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⑪八月的骄阳下, 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 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 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 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 至赤着脚。 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 走在被晒得滚烫 的路上。 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 在这动荡 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