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基本理论概述
规避审计责任。 • 审计风险可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和规避。 • 审计方法采用合理与否是审计责任界定的重要证据之一。 • 审计方法的演进是满足审计人员降低审计风险、规避审计
责任的需要。
银广厦事件中审计的责任
• 审计人员未能对关键证据亲自取证
– 海关报关单、银行对账单、重要出口商品单价等均是由被审计 单位提供,审计人员未能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这些证据的真 假作进一步确认。
• 审计人员过分依赖会计资料
– 忽略了内控的充分了解和生产、管理现场的实际观察、征询 – 未能规避由于管理当局不诚实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 审计态度存在问题: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 银广厦的业绩奇迹般的增长,股价上涨440%。
二、账目基础审计方法
•(一) 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体系 •(二)各种具体的审计技术方 法
第四讲 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 一、审计方法基本理论 • 二、账目基础审计方法 • 三、制度基础审计方法 • 四、风险基础审计方法 • 五、审计理论研究方法
一、审计方法基本理论
• (一)审计方法体系 • (二)审计技术方法的历史演进 • (三)审计技术方法演进的动因
(一)审计方法体系
审计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审计方法是审计学科及其实践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代以前
年代
账目完整、真 内部控制健全
实性
有效性
由账目开始 无
由内部控制审 查开始
关注控制活动
风险基础审计
20世纪90年 代 重大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
由风险评估开 始 关注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
风险管理基础 审计
20世纪90年代 后期至今
识别现行和期望 风险管理有效性 之间的差距
由战略目标评 估开始
关注风险管理 框架
顺查与逆查的结合
解决完整性问题, 防止隐瞒业务
凭证
抽取适量发票核对账目记录
❖抽取适当账目记录核对发票
账册
解决真实性问题, 防止虚构业务
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比较
比较内容 运用时期 关注重点
审计程序 对内部控 制的运用
账目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20世纪30年 20世纪40-80
账目基础审计方法
(一)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体系
按审查书面资料 的技术方法分
按证实客观事物 的方法分 按检查的顺序分 按审查的范围分
审阅法 核对法 复核法 查询法 函证法 分析法
盘点法 调节法 观察法 鉴定法 顺查法 逆查法 详查法 抽查法
(二)具体的审计技术方法——审阅 法
• ①原始凭证的审阅:
– 审阅凭证要素 – 审阅凭证资格 – 审阅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
– 审计费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期间下降 幅度达50%。
• 社会对相对质量观的接受:
– 不是以审计结论百分之百的可靠和精确来作为判定审计 质量高低的标准。
2、规避审计风险和责任的需要
•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 审计风险往往与审计责任相关。 •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风险逐步增加。 • 审计人员只有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才能有效
审计证据) – 能提高审计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俄国伟大科学家巴甫洛夫:“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 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 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头等重 要的任务就是制定研究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是指审计人员 收集审计证据采用的程序和 技术手段,包括审计态度、 审计手段和和方法性程序。
审核中审计人员应关注的重点
• 凭借审计经验,关注审计中的敏感内容,包括: • 敏感时间:
– 年初、年末结转调整账务集中; – 新企业注册时间; – 干部离任交接时间;
– 会计制度及其他规定变动时间。 • 敏感科目:
– 往来科目、成本费用类科目、预提待摊类科目、估计类科目。
• 敏感数字:
– 红字,负数,整数,大数(红字冲账的数额若又大又整,一般不要轻 易放过)。
学
有无先进的理念 决定着变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
成 熟
是否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方法
决定着变化的
的
效率和效果
标 志
是否掌握了先进的操作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
• 科学审计方法的作用
– 能降低审计的随意性,提高审计规范化程度 – 能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 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获取充分可靠的
对审计风 无 险的考虑
关注控制风险 关注整个过程 关注阻碍战略
中的风险
目标实现风险
• 新审计模式的产生,不意味着原审计模式 的淘汰和消亡,而意味着在实施审计时有 了更多的审计模式可供选择。
• 审计方法来源于审计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 交流。
审计方法演进的动因
1、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 解决庞杂的审计业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 • 降低审计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促动
审计 方法 体系
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研究方法
账目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二)审计技术方法的历史演进
– 从详细审计过渡到抽样审计 – 从顺查法过渡到逆查法 – 从账项基础审计到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基础审
计再到风险管理基础审计 – 从单一审计方法到综合审计方法 – 从手工审计过渡到计算机审计
优点:操作简单 、审查全面、系 统、准确。
凭证
缺点:机械,费时费 力,不易抓住重点, 不便于人员分工。
顺查法
账册
适应范围:被审单位 规模小、业务少、内 控差、违纪事项多
报表
逆查法
优点:从全局出发,大 处着手,重点审查有问 题的内容,节约人力物 力,提高审计效率 。
缺点:易产生遗 漏。
适应范围:被审单位 规模大、业务多、内 控较完善。
• 敏感事项:
– 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内容,如购房、建房、与银行或其 他金融机构往来业务等。
• ②记账凭证的审阅:
– 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合法的原始凭证; – 记账凭证填制手续是否完备; – 所编会计分录是否正确。
• ③账簿的审阅:
– 账簿设置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 账薄登记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 账薄记录是否符合记账规则;
– 账薄记录内容是否存在异常。 • ④报表的审阅:
– 报表中项目填列是否齐全、正确,有无遗漏、伪造; – 报表编制手续是否完备,编表人、负责人是否签名盖章; – 报表揭示是否完备,说明是否清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