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
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作者在...
关键词:多余人民族性历史文化精神英雄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
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高峰,就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诗体作品,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但它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小说。
一八二三年动笔时,普希金的创作正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八年后,《叶甫盖尼?奥涅金》于一八三○年完成。
它总结了作者一八三一年以前的全部创作经验,以后普希金就转入了散文写作。
这种创作方法和文体的变化,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基调比较明朗;从第五章起,调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
这些正是时代气氛的反映。
俄国是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社会运动高涨和起义失败后的恐怖。
贵族军官和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行动起来。
于1825年12月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农奴制制度。
起义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失败。
但它却唤醒了一批沉睡的有思想的年轻人。
叶甫根尼·奥涅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博学、有才华,高出一般贵族一筹,风度优雅,谈吐机智,能操纯熟的法语。
他对衣着一丝不苟,每天在化妆室呆3个小时,出入舞会、宴会、剧院,谈笑风生的勾引太太小姐,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内容。
他像很多贵族青年一样沉湎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这些纨绔子弟任意挥霍着农奴们用血汗创造的物质财富,也糟蹋着自己宝贵的年华。
如果说贵族中年轻的一代在社交生活中沉沦、堕落,那么年老的一辈则更是荒淫无耻,诗人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幅贵族人物的讽刺漫画。
在叶甫根尼.奥涅金奥涅金的时代,拿破仑刚刚退去不久,法国大革命的激昂呼喊声依稀还在天地间回响。
这时的沙皇俄国象一个刚迈出家门不久的孩子,正准备全面走向欧洲。
叶甫根尼.奥涅金象一个在黑屋子中忽然醒来的人,他发现四周一片黑暗,而周围的人依旧在黑暗中沉睡,坐着各种庸俗的梦。
奥涅金是个可悲的人,他既不愿在黑暗中继续睡去,象别人一样回到无所用心的梦中,却又没有勇气冲破这黑暗去寻找光明,只好在黑暗中孤寂地生活下去。
黑暗使他的心灵麻木了,甚至丧失了爱的能力,他没有能够在黑暗中发现美,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种生活中也有值得追求与信赖的东西,黑暗虽然可憎,但并不意味着在黑暗中生活就该象爬虫一样,无所事事地等待着末日的到来。
奥涅金杀死了连斯基,实际上是杀死了自己;他拒绝了塔吉雅娜,实际上是拒绝了生活。
他的心早已死去,他的世界也早已死去。
连斯基固然是最好的朋友,塔吉雅娜的爱情固然珍贵,但在无望的生活面前,这一切和尘埃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的生命早在他醒来的那一刻起就走入了末路。
实际上,叶甫根尼.奥涅金并没有完全从梦境中醒来,他处在半梦半醒中,脑子里一片浑浊。
他虽然厌倦了主流社会,却又没有完全摆脱主流社会的影响,他的思想中依然残存着主流社会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