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旋切单板干燥质量检测

旋切单板干燥质量检测


评定长度:1L-5L(可选) ,L 为取样长度 4.3.3 测量方法 打开并确认粗糙度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选择测量位置,调整好粗糙度仪与单板的相对位置,使粗 糙度仪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 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 经放大、 滤波、 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 也可用记录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 或用电子计算机自动 计算出 Ra、Rz 和 Ry。 测量参数: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单位为:毫米(mm) ; 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单位为:毫米(mm) ; Ry:轮廓最大高度,单位为:毫米(mm) 。 4.4 翘曲变形 4.4.1 仪器 尺子:长度≥2000mm,精度≥1mm。 4.4.2 试样 4.4.2.1 质量要求 试件须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且没有节子、开裂、腐朽等缺 陷。 4.4.2.2 规格 参考 KL/T 1599-2011 4.4.3 计算
4.5.2 试样 4.8.2.1 质量要求 试件须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且没有节子、开裂、腐朽等缺陷。 4.8.2.2 规格 参考 KL/T 1599-2011 4.5.3 计算 开裂条数 开裂延长度 4.5.4 测量方法 开裂的测量:采用卷尺进行测量,干燥前对开裂进行标记,干燥后测量开裂增加的条数以及开裂的增长 量。 4.6 干燥单板背面裂隙度 4.6.1 仪器 4.6.1.1 绘图用墨水,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蓝色。 4.6.1.2 显微镜,性能指标。 4.6.1.3 切刀 4.6.2 试件规格与数量 在单板条上截取大小 100 mm ×100 mm 各 20 块作为检测试件, 4.6.3 干燥单板背面裂隙度计算
4.2 干燥单板的接触角 4.2.1 仪器 接触角测定仪 性能:测试分辨率:0.01° 测试精度: 0.1° 4.2.2 试样 4.2.2.1 质量要求 试件须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且没有节子、开裂、腐朽等缺陷。 4.2.2.2 规格 试样规格约为:110mm×30 mm×干燥单板厚度 (长×宽×厚) 4.2.3 测量方法 测试条件:实验室环境温度为 28±2 ℃,环境湿度 35±2%。 首先用纯水清洗微型注射器, 然后将待测液体注入注射器中, 然后将样品表面灰尘和木粉清理干净 后置入注射器下方的样品台上,调整注射器的位置,使其高度距试件 3~4 厘米高。设定接触角测定仪 的参数,调整注射器每次滴出胶滴的体积为 4 ul,胶滴滴出的速度为 1.00 ul/s,测试时间为 80 s。 4.3 单板背面粗糙度 4.3.1 仪器 粗糙度仪(很好,要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修订! ! ! ) 性能: 测量范围 显示范围 Ra:0.025-12.5μ m Ra、Rq:0.005-16μ m, Rz、Ry、Rt、Rp、Rv、Rmax、R3z:0.02-160μ m 量程范围:±20μ m、±40μ m、±80μ m 最高显示分辨率:0.001μ m 示值误差:≤±10% 示值变动性:≤6% 工作环境温度:0ºC- 40ºC,相对湿度:<90% 4.3.2 取样 规格:100mm(纤维方向)×20mm(垂直纤维方向) 取样长度:0.25mm、0.8mm、2.5mm、自动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
干燥单板的终含水率 也可称为单板绝对终含水率,是单板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单板绝干质量的百分数。
3.2
干燥单板终含水率分布 指在干燥单板的含水率测量区域内,各个测定点的含水率散布状况。
3.3
干燥单板平均终含水率 指在干燥单板的含水率测量区域内,各个测定点的含水率的平均值。
3.7
干燥翘曲变形 单板翘曲是单板未按照原有的形状成形, 却因外力作用而表面发生的不均匀收缩的扭转变形; 单板 中间部分隆起,俗称“大肚皮”的缺陷;单板的端部呈现波浪形的变形,俗称“荷叶边”的缺陷。
3.8
单板开裂 单板受内应力、外部冲击或环境条件等的影响而在其表面或内部所产生的裂纹。
3.9
单板背面裂隙 单板背面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而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以裂隙率表示。
L=
∑h × 100% n⋅h
式中:L—干燥单板上的平均裂隙度,%; h—在一定长度的干燥单板上,各个裂隙深度,单位是:毫米(mm) ; ∑—求和; n—在一定长度的干燥单板上,裂隙的个数; S—干燥单板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4.6.4 检测方法 (1)清洁单板背面,去除毛刺等; (2)将试样的含水调整至 30%左右; (3)以适量的绘图墨水涂于单板背面,干后沿试件横纤维方向切开,观察裂隙的特征;
(4)用 10 倍放大镜测定 30 mm 长度范围内单板断面上的裂隙深度和条数。 4.7 厚度偏差 4.7.1 设备仪器:螺旋测微器 4.7.2 试件:在单板上截取 80mm 宽的单板条作为检测试件 4.7.3 计算: S X X S—单板厚度偏差
X —单板实测厚度的平均值
X —单板名义厚度
3.4
干燥单板终含水率均匀性
指在干燥单板的含水率测量区域内,衡量各个测点之间的含水率的范围。
3.5 接触角
接触角是指在单板的水平平面上滴一液滴, 固体表面上的固-液-气三相交界点处, 其气-液界面和固 -液界面两切线把液相夹在其中时所成的角,是湿润程度的量度。
3.6
干燥单板背面粗糙度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是表征各种加工方法在木制件表面留下的具有较小间距的峰和谷组成的微观几 何形状误差。
3.10
单板厚度偏差 单板在刨切过程中会出现反向弯曲,使其背面的纤维劈裂,产生的裂隙以裂隙率表示。
3.11
干燥单板残余干燥应力 是单板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横切面上含水率分布的不均匀和单板构造上的各向异性引起的单板内应 力。
3.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干燥单板横纹抗拉强度 表征干燥单板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4 质量检测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472(—90)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6491—2012 锯材干燥质量(残余应力、含水率) LY/T 1599—2011 旋切单板
4.1 单板终含水率(均匀性、平均终含水率、终含水率分布、终含水率均匀性) 4.1.1 称重法测量单板含水率 4.1.1.1 单板样本取样及编号 干燥单板的规格参考 LY/T 1599—2011,每种厚度的单板,随机选取 2 张幅面尺寸符合规定的优质 单板,在每张单板上按照图 1 所示位置,选取试样,制备规格约为 100mm×100mm 左右的单板试样。
V S / X 100% S
V—单板厚度变动系数
w
2
n 1
w Xi X
X —单板实测厚度的平均值
X i —单板实测厚度,i 取值是 1,2,3
4.7.4 检测方法: 在旋切好的单板横纹方向上截取 80mm 宽的单板条作为检测试件,用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三点的单板 厚度,即距离单板条左右两端 100mm 处和中心处,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4.8 残余干燥应力 4.8.1 设备与仪器:游标卡尺(精度为 0.1mm,量程为 10mm~200mm) 切片刀干燥箱 4.8.2 试样:
LY/T 2016-LY-184
旋切单板干燥质量检测方法
Detection method of rotary veneer drying quality
(征求意见稿)
× × × × -× × -× × 发布
× × × × -× × -× × 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 × × × —× × × ×
γ=
H L
× 100%
式中:γ —干燥单板翘曲度; H—干燥前后单板端部最大拱高,单位为:毫米(mm) ; L—干燥前后单板横纹方向的水平尺寸,单位为:毫米(mm) 。 图 2 翘曲变形
4.4.4 测量方法 (1)将单板平放于水平操作台面上; (2)用尺子量取单板的横纹方向的水平尺寸,L,如图 2 所示; (3)量取单板端部最大拱高尺寸,H,如图 2 所示。 4.5 开裂 4.5.1 仪器 尺子:长度≥2000mm,精度≥1mm。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费县金利旋切机械厂。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旁氏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天龙、伊松林、朱景振、庞树贵、曹友霖、何正斌马青、徐敏、安大昆。
LY/T× × × × —× × × ×
旋切单板干燥质量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板干燥的终含水率及其分布状况、干燥单板背面裂隙、干燥单板开裂、干燥单板背 面裂隙度、干燥单板背面粗糙度、或表面平整度、干燥翘曲变形、干燥单板横纹抗拉强度、干燥单板的 接触角、干燥单板横纹弹性模量、干燥单板残余干燥应力、单板厚度偏差等等的干燥质量等干燥质量检 测规则。 本标准适合于各种用途的干燥的旋切单板。
前言
单板干燥是胶合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 单板干燥的终含水率及其分布状况、 干燥单板背面 裂隙、干燥单板开裂、干燥单板背面裂隙度、干燥单板背面粗糙度、或表面平整度、干燥翘曲变形、干 燥单板横纹抗拉强度、干燥单板的接触角、干燥单板横纹弹性模量、干燥单板残余干燥应力、单板厚度 偏差等等的干燥质量。一方面,干燥单板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胶合板的产品质量,如会造成胶合板脱胶、 变形、开裂等产品缺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产量减少,成本增加,而且也会因单板表面出现局部碳化 或纤维的物理性能受损而危及胶合板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在直接进行单板销售和使用的生产商、销售 商、用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对干燥单板干燥质量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检测方法的统一认知,对缓解 和解决供需双方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标准在基本原则与国家有关标准、 规定一致的前提下, 对现有的零散的有关单板干燥质量相 关内容以及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优化, 采用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测试和计算方法, 既适用于专业监测机 构的检测,又适用于企业自我检测。本标准规定的术语与定义、检测方法标既切合我国单板干燥质量的 实际情况,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