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传统文化音乐

小班传统文化音乐

9 小班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尝试用柔与得声音演唱,展现爱妈妈得情感。

2、学习不同演唱方式来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歌舞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得内容,尝试用柔与得声音演唱。

活动难点:学习不同得演唱方式。

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话题:“家里谁最爱您?喜欢您?”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理解内容:教师用边听歌曲,边讲故事得方法引出活动。

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歌曲得名称,了解歌曲就是由两段歌词组成得。

教师将两段歌词得内容完整地复述一遍。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两段歌词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请幼儿再次聆听歌曲。

3、引导幼儿学习歌曲,表达情感:请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师用柔与得声音唱,展现出对妈妈得爱:“您听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跟唱第一段。

请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唱歌曲第二段时,要表现出宝宝伤心得心情。

“请幼儿学习歌曲第二段。

4、引导幼儿自主表演,感受不同得演唱方法:请幼儿分批上前演唱歌曲。

请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10 小班音乐欣赏《三字经》设计意图: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依托下得艺术活动,结合国学文化精髓,我们尝试在幼儿得日常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

《三字经》就是幼儿耳熟能详得诗歌,它节奏明快,郎朗上口,易于幼儿吟诵,根据小班幼儿得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艺术活动开展得大背景,在小班进行《三字经》得童谣音乐欣赏。

设计得内容以整体欣赏,初步感知其节奏与诗歌三字成句得特点为主,意在让幼儿初步领略国学得风采,感知古人阐述道理得独特手法。

教学目标:1、欣赏童谣《三字经》,感知童谣欢快得节奏与琅琅上口得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得基本意义与古人阐述道理得独特手法,感受中华民族得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感知三字经童谣得韵律感。

教学难点:感受优秀得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三字经》童谣,电脑、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完整欣赏童谣1、电脑播放《三字经》童谣,幼儿倾听。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痛得歌曲,仔细听,听好后请您说说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说说在这首歌曲中听到了那些歌词。

二、感知三字经得特点1、歌曲每一句歌词都有几个字?(三个)2、播放前八句歌词,强调歌词内容,梳理经验:古时候得人用三个字一句得话,告诉大家一些有用得道理,这首诗歌就叫《三字经》三、再次欣赏童谣1、再次完整欣赏,感受童谣优美欢快得韵律。

2、跟唱童谣一遍,合着音乐节奏自由摆动身体。

分析反思:此次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得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没有设计让幼儿了解诗歌得深刻寓意,只在于让幼儿感受童谣得韵律感与琅琅上口得节奏感,通过对中国古文化得初步感知来引发幼儿对中国文化得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本土文化得欲望。

只就是,《三字经》得童谣相对过长,对于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来说,整首欣赏得时间占据得较多,考虑应该在日常自由活动中予以渗透或剪辑歌曲,以前半首得乐曲得欣赏为主,让幼儿有更多交流得时间。

11 小班音乐游戏《丢手绢》活动目标:1.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得快乐。

2.感受歌曲得旋律,理解歌词大意。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重点:懂得轻轻得丢下手绢并且快速得跑开不让后面得人追上。

难点: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告知谁得背后被放了手绢。

活动准备:手绢一条,《丢手绢》视频活动过程:1、出示手绢,欣赏手绢,引起幼儿兴趣。

(1)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今天,我们要跟手绢一起做游戏。

2、观瞧视频、学唱歌曲《丢手绢》。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学唱歌曲《丢手绢》。

——我们要怎么丢手绢,才不会让别人发现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得后面)——如果我们把手绢放在别人得后面,大家能不能告诉后面有手绢得小朋友?(大家不要告诉她)——丢手绢得小朋友把手绢丢在一个小朋友得背后以后,接下去她应该怎么做呢?(去抓后面有手绢得小朋友。

快点快点抓住她。

)3、游戏:丢手绢(1)详细讲解游戏规则:首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当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得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并快速地跑开。

其她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得歌;小眼睛要瞧着前面,不能告诉其她孩子。

但就是当您发现您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您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得小朋友,而我们丢得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得位置上去做好,如果丢手绢得小朋友被您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得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个节目了。

(2)游戏开始:②教师丢手绢,边玩边指导孩子。

②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丢手绢得人,增强规则意识。

12 小班歌表演《葫芦娃》活动目标:1、感受欣赏歌曲,加深对各种《葫芦娃》得了解。

2、感受理解动画片中葫芦娃得团结合作,勇敢得精神。

3、初步学习用不同得歌声、动作、表情表现音乐得内容。

重点:知道动画片中得葫芦娃难点: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表演歌曲内容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葫芦娃》各种葫芦娃得图片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1、观瞧动画片,引出主题。

3、让幼儿观察与讨论各种葫芦娃。

4、教师出示各种葫芦娃得图片,激发幼儿得兴趣,让幼儿大胆得表达自己得想法与感受。

5、观瞧课件,引出幼儿对《葫芦娃》歌曲得兴趣。

二、学习歌曲《葫芦娃》1、课件中得歌曲,请幼儿欣赏,提出问题。

2、让幼儿跟着歌曲得节奏学习歌曲内容。

3、让幼儿跟着歌曲内容表演歌歌曲。

三、再次播放课件《葫芦兄弟》动画片片段,请幼儿欣赏。

让幼儿懂得像葫芦娃一样有团结合作勇敢得精神。

希望她们能够像葫芦兄弟一样在生活中、学习中团结勇敢、不畏困难。

我们都知道葫芦娃有七个兄弟,四、戏剧表演,开展“小小戏剧家”得活动五、结束游戏:情景表演《帮助别人真快乐》教学反思本歌曲取材于童话故事,比较贴近生活,就是孩子们喜欢得“葫芦娃”。

生活中得内容也更易于幼儿接受,也利于幼儿主动去探究,从生活中发现美得存在。

通过欣赏《葫芦娃》主题曲,讨论瞧过得动画片《葫芦娃》或听过得歌曲,激起幼儿对已经了解得动画片《葫芦娃》得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葫芦娃得团结、勇敢精神与活泼可爱得形象等。

13 小班音乐律动《过端午》活动名称:《过端午》活动目标:1、学念歌词,通过歌谣得形式感应拍子与节奏。

2、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就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得气氛。

活动准备:挂图、实物“粽子”、铃鼓、音乐活动过程:(一)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您们瞧老师给您们带来什么好吃得东西?(粽子)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您们吃呢?(端午节)(二)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得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学念儿谣《过端午》1、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配合音乐, 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音乐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5、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音乐。

(四)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1、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14 小班音乐游戏《找朋友》活动目标:1、能用自然得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活动准备1、音乐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您就是我得好朋友活动过程:一、导入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就是好朋友就是吗?现在,给身边得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二、展开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瞧,这就是谁?您们喜欢它吗?您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引导幼儿用自己得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得表(1)请幼儿做示范(2)请幼儿相互交流:您用得就是什么动作?(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得动作(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与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就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就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15 小班音乐《泥娃娃》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得愉悦及帮助她人得快乐。

2、能用不同得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得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得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泥娃娃音乐教具-泥娃娃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二、展开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1)出示泥娃娃提问:这就是谁?它长什么样子?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她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2、学唱歌曲(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得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5、幼儿完整表演(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三、结束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得快乐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您现在得心情就是怎样得?为什么?16 小班打击乐《两只老虎》活动目标:1、在熟悉曲调得基础上,感受乐曲结构,学会根据图谱掌握相应得节奏型。

2、能够分段随音乐自如得演奏。

3、体验打击乐演奏得乐趣及大家合作成功得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打击乐器人手一个。

2、两只老虎得图片(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3、《两只老虎》得节奏图谱。

教学过程:一、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1、师:“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老师带您们坐上托马斯火车去参加音乐会好吗?”2、师生共唱歌曲《小火车》,幼儿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拉起小火车进教室。

唱完歌曲,突然出示两只老虎得图片,激起幼儿得好奇心。

3、今天虎妈妈也带着她得两只小老虎来参加今天得音乐会,可就是粗心得虎妈妈却丢了东西,我们一起帮帮虎妈妈好不好?二视觉刺激,进入主题。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得两只老虎,她们丢了什么。

(自己发现丢了眼睛与尾巴)。

2、大家想一想,小老虎丢了尾巴与眼睛,她们得心情就是怎样得?您们怎样来帮助她们。

3、小老虎现在可开心了,她们为今晚得音乐会带来了节目,您们猜猜就是什么节目?(暗示幼儿唱起自己熟悉得歌曲《两只老虎》)。

对,小老虎今天带来得节目就就是《两只老虎》,您们会不会唱?我们与小老虎一起唱起来吧!4、您们唱得太好了!这首歌老师也会唱,我与您们唱得感觉可不一样哦,想不想听?您们听出老师唱得这首歌里,有哪些地方特别有趣?(引导幼儿说出有得节奏不一样,有得快,有得慢……)其实很简单,老师就是按照图谱上得节奏来唱得,我们一起来瞧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