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一项重要技术,也应为其他科室医师所掌握。
应用解剖
1. 喉头 在成
年人,声门裂是呼吸 道最窄的间隙,而10 岁以下的儿童,则环 状软骨间隙是最窄的 部位。
应用解剖
2. 气管与隆突
隆突的胸壁投影相当于胸骨 角第二肋软骨水平。气管受 丰富的迷走神经支配,遇刺 激后易导致剧烈呛咳,还可因 引起迷走心脏反射而致心搏骤停。
3. 面罩和简易呼吸器 面罩的优点是简便,快捷,进行无
创通气。缺点在于(1)不容易密封,使有效通气量减少。(2) 昏迷病人使用正压通气,易使气体进入胃肠道,随之而来的是返 流和误吸。面罩适用于患者本身上呼吸道通畅而出现呼吸衰竭的 病人,通常用于在准备建立可靠人工气道以前辅助通气。每一个 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此技术。
气管软化病人或咽喉肿瘤、脓肿者。
喉 罩 操 作 方 法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4
5.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 是一种双腔管。操作时
操作者将该管盲目插入,直至标志刻度线到达牙齿。 将兰色咽气囊充入100ml气体。通过较长的兰色导管通 气,检查导管位置,如果有效,则提示该管已插入食 管,继续用该管腔通气。如果未闻及呼气音,未见胸 廓抬起,则提示该管已插入气管,改用另一短管通气, 并继续检查并确定位置。
3. 总支气管 左总
支气管气管夹角呈40~50°。 右总支气管与气管夹角呈20~25° ,当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时,即易 进入右总支气管
迷走神经
20~25° 40~50°
应用解剖
4. 鼻腔 鼻插
管气管导管正常插 入途径由鼻孔经下 鼻道至鼻腔入咽腔。
鼻插管正常途径
应用解剖
5. 上呼吸道三条轴线
口轴线(A.M): 口腔至咽后壁的连 线; 咽轴线(A.P) 咽轴线 :咽后壁至喉的连 线;喉轴线(A.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头至气管上段 喉轴线 的连线。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3
4. 喉罩 喉罩头端呈匙勺形,边缘为气囊,象个小面罩,尾端
为一硬质通气管,与头端呈30°角相连。有多种尺寸。操作技术: 最好采用标准插管位。患者张口、喉罩远端气孔面朝前,气囊尖 端贴着上颚滑行推进,直至感到有特征性的阻力,提示到达上食 管括约肌。松手,用10~30ml空气将气囊充气。喉罩尾管轴线应 在上唇正中。其主要适用于没有气管插管经验的非专业医护人员 和困难气道,特别是由于解剖原因使插管困难,或怕搬动颈椎造 成神经系统损伤。相对禁忌证包括:①饱食或产科病人有误吸危 险者。在紧急情况下,当通气成 为首要选择时,也可选择喉罩;② 俯卧位,或屈曲位;③气管受压、
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可在多种场合使用,有较多 优点,易于掌握,从专业人员到
护士、急救均可掌握使用。禁忌证:
(1)年龄<16岁;(2)身高<150 cm;(3)张口反射强烈;(4)食
道病变或急性腐蚀性食管炎。
常见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
气管内插管技术
定义:是经口(口腔气管插管)或鼻(鼻腔气
管插管)将一根导管置于气管内,它是使呼吸道通 畅的简洁方法。1880年苏格兰外科医生William Macewen首次不用气管切开完成气管内插管。公 认的以直接喉镜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理论由美国眼科 医生Chevalier Jacksow提出。随着设备的不断 改进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应用,使这项技术日渐完 善。除麻醉外,气管内插管术还为重症抢救创造了 条件,因此,它不仅是麻醉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
除非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明确表示拒绝。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1
1. 手法开放气道——常用提颏法和双手抬颌法。 提颏法是术者把一手置于病人的额上,用手掌向
后用力推,使头向后倾斜。把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颏下 向前提高下颌骨。
双手抬颌法是术者把双 手放在病人的双侧下颌角后, 用力把下颌骨向前移;术者用 手掌使头向后倾斜,并用双拇 指各在一侧牵开下唇,让病人 用口呼吸。
常见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2
2. 口咽和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通常呈“S”形,横 截面呈管状或“工”型,可以通气。鼻咽通气管形状 类似气管导管,较短。他们是最简单的气道辅助物, 易于插入,其作用在于限制舌后坠,维持开放气道。 他们应大小合适,位置准确,在相应环境中使用,也 可以和面罩通气结合使用。
前言
医师在他们的日常临床实践中常面对各种各样影响气 道的复杂问题。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各科
的重要课题。所谓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
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人工气道技术大致可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所谓确
定性人工气道指能保证可靠的有效的通气并适宜长时 间使用,这种气道可靠安全,只有病人气管内插管和 气管切开这2种气道属于确定性人工气道。而非确定性 人工气道则相反,但往往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操作 简易,易于被广泛掌握。本文着重讨论建立人工气道 的专用技术,常用的术前估计方法、处理困难气道的 规则,以及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
成人 11~12.5 5.5~7.2 13~15
4~6 10~12 28~32 28.4~33 2~14
2 5 1.6~2.0
小儿
4~5 8~10 2~3 4~6 15~19 17~21
1~1.5 2.5~3.0 0.6~1.0
因三条轴线彼 此相交成夹角,所 以气管插管时须使 三条轴线近似成一 条直线。
口轴线
气道各部位长度和内径(cm)参考值
门齿—会厌 后臼齿—会厌 门齿—声门(口咽腔) 会厌—环状软骨下缘(喉腔) 环状软骨—隆突(气管) 门齿—隆突 鼻孔—隆突 鼻孔—鼻后孔(鼻翼—耳垂) 右总支气管 左总支气管 ﹡气管内径
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证
下列情况下需要建立人工气道
(1)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或气道受阻。 (2)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3)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畅性的 因素。
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
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骤停、严重气道 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 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 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建立人 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