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者行为调查研究

旅游者行为调查研究

(4)掌握获得感知距离的各种方法和工具;
(5)以澳大利亚某旅游胜地为例分析居民与外地旅游者对城市间感知距离估算的差异。
实验五知觉图(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产品定位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作为营销者应该如何运用知觉图来确定实施市场策略。
实验内容:
(1)了解如何将知觉图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加以利用;
引言部分(理论概述,2学时)
目的:了解与旅游业相关的消费行为。
具体内容:
(1)明确消费者行为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2)掌握动机因素在旅游行为中的作用;
(3)熟悉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的不同研究方法。
(4)总体了解目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作用和局限性
实验一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的选择(设计性实验,4学时)
(2)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访谈调查法和观察调查法;
(3)掌握“分析深度”的概念,并了解主要的分系类型;
(4)理解“解释法”和“三分法”在定性研究中的可靠性作用。
实验七家庭生命周期(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家庭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体系,掌握家庭生命周期在市场细分中的重要性作用和方式方法。
实验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能够根据已提供的背景资料设计相应的调研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各类调查活动的模拟操作,增强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的理解,并为其它课程如旅游文化和旅游营销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按照实验的完成质量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考核。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大纲基本内容包括八个必做的实验,在规定的34个学时内完成。
实验二影响旅游者消费选择的诱导效应(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诱导效应的一般概念,知晓旅游者消费选择的假设模型,包括理性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理性信息、信息超负荷和认知吝啬等概念。
实验内容:
(1)了解消费者选择的理性模型;
(2)了解诱导效应如何背离规律性假设;
(3)掌握市场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组合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4
实验五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六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七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八
设计性实验
4
五、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实验教材:
亚伯拉罕·匹赞姆著,舒伯阳译:《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教学参考书:
李志飞.《旅游购买行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实验目的:
深入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学会分析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将此类研究成果运用于旅游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和推广的实践中。
实验内容:
(1)了解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子评估;
(2)知道旅游目的地决策各阶段的形象和感知性约束;
(3)掌握旅游者的决策制定和行为过程;
(4)明确旅游者消费决策的购前信息搜索内容。
实验内容:
(1)明确旅游者的动机因素;
(2)了解老年女性旅游者的偏好及其变化规律
(3)评价50岁以上旅游者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4)掌握旅游态度对老年女性旅游者的影响及如何影响她们对媒体的选择。
四、学时分配表
项 目
实验性质
学 时
引论
2
实验一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二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三
设计性实验
4
实验四
设计性实验
(1)理解家庭生命周期的潜在角色和优势、劣势;
(2)了解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旅游行为选择的关系;
(3)掌握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度假支出模式的变化规律;
(4)掌握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度假行为模式的变化规律。
实验八老年女性旅游行为(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理解旅游决策制定中的趋避范式。
《旅游者行为调查和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分数: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增加对旅游者行为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建立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旅游消费行为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影响要素,以及旅游消费者本身和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目的地与产品的选择行为、影响旅游者选择的诱导效应、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以及旅游者的游后修正,旅游选择行为中的感、感知距离、研究旅游者行为的知觉图、旅游者行为的定性研究方法、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旅游消费模式和老年女性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分析等八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2)了解因素分析法在构建知觉图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构建知觉图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4)掌握为构建知觉图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方法和程序。
实验六旅游者行为的定性研究法(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定性研究法的有效性,能够最终在定量和定性方法中进行判断和选择。
实验内容:
(1)了解描述设计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三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游后修正(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明确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差异化营销和形象修正发明的重要性作用。
实验内容:
(1)掌握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概念;
(2)了解用于形象评价的方法以及对形象的游后修正进行测定的方法;
(3)理解在游历前后目的地形象分析中采取控制和试验样本的必要性;
(4)理解此类实证研究的局限性,认识到未来研究的前景与趋势。
实验四感知距离(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感知距离的概念和感知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别,掌握各种获得感知距离的方法和工具。
实验内容:
(1)了解感知距离的概念和描述;
(2)认识感知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别;
(3)识别精确估计感知距离的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