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
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
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第一次国共合作》读书笔记莫修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1919年—1949年的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1919年—1949年这30年的现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在这个国内外矛盾激烈锐化的时期,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这条主线以外,还存在各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这条线;军阀、地主、官僚、买办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表北洋政府这条线;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活动这条线等等,往往呢,这几条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的,并且,中国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政治领域,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的国民革命战争便是这个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大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国民高潮的开始。
这本由莫修荣著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统治,取得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于达成共识,进行了历史上国共的第一次携手合作。
全书共五章,第一章,用四个小节分别从国际国内两大方面来分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呢,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形成统一的战线方针;第三章,叙述了国民党派领导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重新审视中国的革命形势,接受共产国际及中共的理论指导,进行革命思想转变,开始施行革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认识到无产阶级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共同纲领的提出,以及国共两党通过恢复工农运动创建黄埔军校来壮大发展革命力量;第五章,主要论述了国共合作建立后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高涨、国民会议运动的兴起,为1924年国民革命的爆发以及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坚实的铺垫。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
关于前者,在本书的第二章有所论证;关于后者,在作者第四章做了详尽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三民主义”的纲领的提出。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的发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高潮,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以孙中为代表的国民党领导人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总结了长期以来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国民党的重新改组,大力开展工农运动,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高潮,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根据“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精神,对旧的三民主义作了适合时式要求的解释,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的革命内容,成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合作纲领,使国民革命有了完整的反帝反封的革命内容,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纲领,“联共”作为三大政策的关键,是实现“联俄、扶助农工”的前提条件,是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纽带,只有实行“联共”,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才能彻底进行,毫无疑问,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相符合的,因此,者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我认为,这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国民”,说明其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国民党这方面来分析,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合作纲领,尤其是“联共”提出,表明孙中山开始接受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纲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主动向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靠拢,并且意识到工农阶级是活的反帝反封带着胜利的中坚力量;从共产党这方面来分析,集中体现在中共二大民主联合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大会对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做了分析,认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的最大要素”,大会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此外,在这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中强调,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广泛的国民革命。
国共两党团结协助,一同合作,无疑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后盾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二,“革命”说明反帝反封的斗争形势不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而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彻底革掉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命,从而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国家。
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明确规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形式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的前景是向社会主义过度,这一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决定为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国民党经过改组后以打到帝国主义,打到封建军阀为基本目标,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基本政策,联合人民群众,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1926年1月,中共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发表了宣言,重申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对外打到帝国主义,对内打到一切帝国主义的工具—军阀、官僚、买办及地主豪绅;指出中国的国民革命,必须诚意地和苏联合作,必须和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共同奋斗。
这表明了国民党坚定的革命决心,革命斗志和昂扬的革命勇气。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着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从1924—1925年,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以及广东革根据地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国共合作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反帝反封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提高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和工人阶级的威信,密切了国共两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及工人阶级的联系,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仅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也证明了统一战线策略的正确性、科学性。
然而,历史总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压迫、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加上共产党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同时又产生了左倾错误,结果,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不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力地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潮,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势力,使中华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种轰轰烈烈的新革命军面的出现,正是国共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体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巨大威力和伟大作用,这个历史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世界史读书笔记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学生姓名:易丹年级:2014级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教育班级:2班学号:2014030238读书笔记——《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秦叔宝对二战形势的精辟见解,对战局的准确预测,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高度评价;二位巨头及许多世界政坛要人都先后给陈氏写信,赞赏他的见解。
香港总督也曾登门拜访,称其善于观察,看问题深刻,有东方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陈氏对二战的研究做了重大贡献,他也一度成了香港的风云人物。
综上所述,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是政法干警成功应对和经受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赢得人民群众信赖,致力社会和谐稳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践行活动中,除按照上述阐述用好以上四种力量外,各级党委和政治部门还要有恒心、有信心、有诚心;广大政法干警要做到力戒浮躁、力戒烦躁、力戒急躁。
只有这样,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才会深入,干警才能从中受到教育,践行活动才能落地生根;惟其如此,广大政法干警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增强自律力、自制力,应从加强政法干警个人修养方面做起,要努力做到常修“三心”。
一要常修感恩之心。
政法干警的成长更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要心存善念,善待群众,视人民如父母,努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是要常修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一种修养和境界,更是一种成熟和智慧。
只有常修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岗位、敬畏法纪,才会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工作,从而做到慎独、慎行、慎微、慎言,不犯原则性的错误。
三是要常修公仆之心。
人民是政法干警的衣食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们要时时处处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生活上服务群众,在利益方面优先群众,常怀一颗公仆之心去践行好“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
政法干警加强个体自律力培养意义重大,只有具有较高的自律力和自制力,才能有效抑制消极腐化思想,使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成为自发自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