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三年六月一、建设项目概况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

本工程依托三期工程预留的接口,完善1个10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煤炭泊位(水工结构按照双侧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泊位长度1072.5m;新建1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码头长度310m;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

配套建设24座仓容3万吨的筒仓、并建设露天堆场、翻车机房、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物以及供电照明、给排水、通信、控制、消防、环保等辅助设施。

本工程的施工期约30个月。

本工程的建设对完善我国煤炭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顺应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沧州组团发展;实现神华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优化完善煤炭产运销一体化体系,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

本工程港池疏浚量约2152万m3,本用海类型属于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

用海方式包括填海造陆、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用海0.8891公顷、填海造地114.1951公顷,总用海面积115.0842公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对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1、水文动力现状调查(1)潮位观测期的涨潮平均历时小于落潮平均历时,小潮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较小,中、大潮期较大。

潮差以大潮期最大,中潮期次之,小潮期最小,符合潮汐的一般规律。

(2)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测验海区潮流性质主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

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

(3)实测海流统计结果表明,小潮期各测站的涨、落潮历时无明显规律性,大潮期除V1测站位于港池内较特殊,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以外,其余测站的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

从平面上来看,V1、V4、V7测站平均流速值整体上小于其它测站。

从垂向上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各测站涨、落潮时的平均流速值基本呈减小趋势。

从涨、落潮过程来看,除V4测站外,大、小潮期各测站的垂线平均涨潮平均流速值均大于落潮平均流速值。

从全潮过程来看,较普遍存在有小潮期平均流速小于大潮期的现象。

从平面上来看,V1、V4、V7测站最大流速值整体上小于其它测站。

从垂向上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各测站涨、落潮时的最大流速值基本呈减小趋势。

从涨、落潮过程来看,大、小潮期各测站的垂线平均涨潮最大流速值均大于落潮最大流速值。

从全潮过程来看,小潮期最大流速普遍小于大潮期。

2、水质质量现状调查(1)2011年5月大潮期监测因子pH、COD、DO、磷酸盐、汞、铅、锌、镉、铜、砷均能够满足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石油类在18、19号点位有超标现状,超标率10%,无机氮除7、4、5、16、17、11号站位外,其他监测站位均不能够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超标率为70%。

小潮期监测因子pH、COD、DO、磷酸盐、汞、铅、锌、镉、铜、砷均能够满足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石油类在15号点位有超标现状,超标率5%,无机氮在7、4、5、11、16、17超标,其他监测站位均能够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超标率为42%。

(2)2012年9月涨潮期调查除无机氮外,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除19#站位外,其他监测站位无机氮全部超过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超标率95%。

落潮期调查除无机氮外,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所有监测站位无机氮全部超过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管理目标要求,超标率100%。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是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仍然突出,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综合分析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9在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结果,超标点位绝大多数是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即沧州近岸达不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这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也是相吻合的。

3、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根据2011年5月和2012年9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铜、铅、锌、镉、汞和砷均符合所在功能区环境管理目标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4、海洋生态现状调查(1)2011年5月叶绿素a调查海区小潮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2.206mg/m3,变化范围在0.236mg/m3~5.164mg/m3之间,最高值出现在2号站位,最低值出现在19号站位;大潮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2.640mg/m3,变化范围为0.339mg/m3~6.549mg/m3,最高值出现在4号站位,最低值出现在18号站位。

浮游植物小潮期:小潮期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两大类8属17种;优势种为夜光藻、密联角毛藻等;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波动范围在0.40~92.42×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13.80×104cells /m3。

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01~1.96,平均为0.77;均匀度波动范围为0~0.98,平均为0.35;丰度变化范围为0~0.52,平均值为0.23。

该调查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丰度均较低。

大潮期:大潮期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两大类11属19种;优势种为新月菱形藻、夜光藻等;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波动范围在(0.37~562.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52.89×104cells/m3。

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5~2.20,平均为0.77;均匀度波动范围0.03~0.93,平均为0.58;丰度变化范围为0.06~0.43,平均值为0.26,该调查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丰度均较低。

浮游动物本次调查小潮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16种以及浮游幼虫11种;第一、二优势种为双毛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各站位丰度波动范围为2854.17~15658.54ind/m3,平均为9466.22ind/m3。

各站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1.71~2.52之间,平均指数为2.06;均匀度介于0.45 ~0.76之间,平均为0.56;丰度介于0.74~1.40之间,平均值为1.00。

大潮期浅水I型网网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6种:桡足类3种,糠虾类、毛颚类、浮游幼虫类各1种;浮游动物第一、二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和针刺拟哲水蚤,其种类优势度分别为0.35和0.33。

大潮期浅水II型网网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大类15种以及浮游幼虫16种;第一、二优势种为双毛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各站位丰度波动范围为(2601.73~26988.37)ind/m3,平均为10788.40ind/m3;各站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1.12~2.65之间,平均指数为1.84;均匀度介于0.28~0.76之间,平均为0.52;丰度介于0.34~1.34之间,平均值为0.96。

底栖生物本次调查共鉴定底栖生物7门58种。

小潮期平均生物量为20.75 g/m2,底变化范围为0.13 g/m2~58.14 g/m2,大潮期平均生物量为30.72 g/m2,变化范围为0.10 g/m2~70.90 g/m2。

小潮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4~2.49,平均值1.58;大潮期变化范围在0.10~3.54之间,平均值1.49。

小潮期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1~0.89,平均值为0.42;大潮期变化范围为0.03~0.90,平均值为0.48。

小潮期丰度变化范围为0.80~2.63,平均值1.54;大潮期为0.27~2.07,平均值1.01。

潮间带生物调查海区采集到潮间带生物共有4类16种;C1断面生物量为106.10g/m2,栖息密度为8857.3ind/m2;C2断面生物量为30.80g/m2,栖息密度为253.3ind/m2。

调查区的主要优势种(IRI≥100)为光滑河篮蛤、虹彩明樱蛤、泥螺、托氏昌螺。

生物体质量查海域生物体内的石油烃、总汞、砷、铅、铜、锌、镉含量均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调查海域生物质量现状良好。

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根据鱼类资源调查结果,秋季的渔获量最高,平均渔获量2612尾/h,24.14kg/h;夏季次之,平均渔获量2743尾/h,15.60kg/h;春季最低平均渔获量188尾/h,2.75kg/。

成体鱼类全年平均值为14.16 kg/h,1848尾/h。

鱼类资源密度全年平均值为272.08kg/ km2,幼鱼的平均密度为7854尾/ km2根据2012年5月调查,评价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23粒/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77尾/m3。

(2)2012年9月浮游植物共鉴定浮游植物15属21种,隶属硅藻和甲藻两个大类。

其中硅藻12属16种,甲藻3属5种。

优势种类主要为中肋骨条藻、尖刺拟菱形藻和旋链角毛藻。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化范围在299539~128581817个/m3之间,平均值为27411569个/m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183~2.19之间,平均为1.40;均匀度指数在0.115~0.659之间,平均值为0.449;丰度指数在0.0961~0.622之间,平均为0.344。

本次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指数总体水平较差。

各站位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相差较大。

从整体来说,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生境质量较差。

浮游动物调查海域共获得浮游动物13种、7种幼虫或幼体和鱼卵。

其中,桡足类6种,毛颚类1种,樱虾类1种,水母类4种,被囊类1种,幼虫或幼体7种。

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温带近岸性种类为主,优势种类为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

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变化范围在609~3913个/m3之间,平均值为2042个/m3。

生物量变化范围在16.0~461mg/m3之间,平均值为116mg/m3。

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337~2.57之间,平均为1.85;均匀度指数在0.168~0.916之间,平均值为0.698;丰度指数在0.272~0.753之间,平均为0.480。

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指数总体水平较低,各站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水平相差较大,从整体上来说,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境质量较差。

底栖生物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26种,隶属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和纽形动物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