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课件急性发热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 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蠕虫感染等
❖ 非感染性发热:
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恶性 肿瘤,中枢神经性发热,创伤、烧伤、手术后吸收热,内 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散热障碍,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发热
临床表现
❖病 史 ❖ 临床表现多样 体温的高低并不是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唯一依据
热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热程
急性 发热
病程在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 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 的急性发热等
长期 发热
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 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 原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 FUO)
第三节 急诊处理 第二章 发 热
急诊处理流程
1
快速评估
2
解热治疗
3
抗生素治疗
4
综合治疗
发热急诊处理流程
急诊处理流程
谢谢
第二章 发 热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脑膜炎球菌血症
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
急危重症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肺栓塞/梗死 颅内出血 脑卒中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甲亢危象 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输血反应 肺水肿
急症诊断
充血性心衰 脱水 近期发作的抽搐 镰状细胞病 移植后排斥反应 胰腺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急症诊断
药物热 恶性肿瘤 痛风 结节病 Crohn 病
发热持续时 间不定,变 动无规律, 视为不规则 热
发热时相
体温 上升期
高温 持续期
体温 下降期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 史 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时间快慢
病史
病程
热型
病史
伴随症状
用药史
其他
体格检查
1
2
全身体检: 头颈部 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
3
胸部: 肺部 心脏听诊
4
皮肤四肢: 皮疹 关节红肿 热痛及软 组织感染
急诊处理
❖ 正确使用物理降温和解热药物,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
❖ 快速评估病情,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早期预检分诊发热患者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有助
于减少传染病医源性传播和流行
第二节 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 第二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热度与热程 二、热 型 三、发热时相与临床特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章 急性发热
《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章 急性发热
定义
发热
(fever)
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 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体表温度> 37.3℃,热程在两周以内的发热为急性 发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急诊处置
分类
❖ 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肺炎、扁桃体周 围脓肿、咽后脓肿、会 厌炎
中耳炎、鼻窦炎、咽炎 支气管炎、流感、结核
腹膜炎
心内膜炎、心包炎
阑尾炎、胆囊炎、憩室 炎、腹腔内脓肿、胰腺 炎
结肠炎/小肠炎
肾盂肾炎、输卵管卵巢 膀胱炎、附睾炎、前列
脓肿、盆腔炎
腺炎
脑膜炎、海绵窦血栓形 脑炎、脑脓肿 成
蜂窝组织炎、褥疮感染 软组织脓肿
辅助检查
1
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
2
胸部X线和CT:诊断和排除肺部感染性疾病
3
炎症标记物:降钙素原
4
血清抗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5
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受累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皮肤、软组织 全身性疾病
发热的感染性病因
急危重症诊断
急症诊断
非急症诊断
细菌性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日或数 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 波动不超过 1℃
体温在24小 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 且均在正常 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 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后 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 状态,不久 又再发,呈 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 数日,周期 性互相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