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评估
3. 评估者和评估机构的选定。 评估者和评估机构的选定。
实施阶段: (二).实施阶段:(实施评估就是利用各 实施阶段
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执行、影响、 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 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运用相应的评估 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做出评估结论。) 1、获取资料 、 2、综合分析 、 3、做出结论 、
三、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评估标准 指,社会政策评估者在政策法规评估过程中据 以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 以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
效果标准: 1. 效果标准 效果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 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它强调这 种结果符合目的性的程度,凡是符合组织目 的的结果就是好的,反之是不好的。 这个标准关注政策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 目标相符合,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 距离和偏差。
社会政策政策执行机构评估:由于他们都处 社会政策政策执行机构评估: 于政策法规系统内部,往往掌握了大量第一 于政策法规系统内部,往往掌握了大量第一 手资料, 于整个政策过程比较熟悉 过程比较熟悉, 手资料,对于整个政策过程比较熟悉,有利 于评估活动的展开。 于评估活动的展开。 同样是因为他们处于政策法规系统内部 处于政策法规系统内部, 同样是因为他们处于政策法规系统内部,所 以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做评价 对自己做评价。 以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做评价。一方面由于 人都有被肯定被赞美的本性,这就容易美化 人都有被肯定被赞美的本性,这就容易美化 自己,夸大成绩,掩盖失误。 自己,夸大成绩,掩盖失误。一方面还由于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 只缘身在此山中”,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 另一方面,评估往往代表着某一机构的利益 代表着某一机构的利益, 另一方面,评估往往代表着某一机构的利益, 这也使评估容易走向片面并带有浓厚的主观 色彩。难以做到科学、公正、客观。 色彩。难以做到科学、公正、客观。
二、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 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评估主体 、 (1)领导评估 ) (2)社会政策政策执行机构评估 ) (3)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 (4)群众评估 群众评估
由领导人亲自主持评估工作, 由领导人亲自主持评估工作,一方面可 缩短评估结果到政策制度和调整过程 以缩短评估结果到政策制度和调整过程 之间的时间 同时也可以使 时间, 之间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使基层官员和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更加重视社会政策行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更加重视社会政策行 但是最大的缺点 缺点在于领导人往往因 动。但是最大的缺点在于领导人往往因 工作太忙, 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而 为工作太忙,或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而无 对社会政策过程及其效果做出细致的 法对社会政策过程及其效果做出细致的 分析,而且领导人还可能因个人的偏好 分析,而且领导人还可能因个人的偏好 而出现偏差。 而出现偏差。
4. 效益标准: 效益标准: 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表现于在社会 实践活动中某一特定系统实际产生的有 益效果,人们习惯将效益分为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政策的效益标准,就是看政策实际产生 了哪些有益的效果,以有益效果的多少 来判断政策的优与劣。
四、社会政策的评估方法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主要通过深入解剖少数个案(个人、社区或组织) 而获得对整个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的深入了解。 定性分析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对个案的深入访谈、 小组访谈、典型单位文献资料分析等方式。 定性分析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深入分析社会政策 行动的全过程,仔细地分析行动过程的成效和不足, 并且具体分析行动的收效,以及取得各种收效或失败 的原因。 定性分析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它难以兼顾分析对象 的广泛性。在异质性比较强的社会条件下,仅靠定性 分析有时会导致评估结论的偏差。
准备阶段: ( 一 ) . 准备阶段 : 周密的组织准备是评估工作的 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卓有成 效的前提条件。 1.确立评估对象。 确立评估对象。 确立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 (阐述评估对象;明确评估的目的、 制定评估方案。 制定评估方案
意义和要求:确定评估标准,决定评估类型并选择评估的具 体方法;提出评估的基本设想;根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的 内容、范围,制定出评估方案)。
2、社会政策评估对象(被评估的社会政策行动) 、 被评估的社会政策行动)
p174 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策方案本身, 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策方案本身,二是政策实施的 行动。 行动。
3、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一般包括:政策方案是否合理; 一般包括:政策方案是否合理;政策实施行动是否得力以及 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2.效率标准: .效率标准:
确定政策法规效率标准的目的,是要衡量一项政策法 规要达到某种水平的产出所需要的资源投入量,或是 一定量的政策法规投入所能达到的最大价值,它表现 为政策效应与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和比例。 政策法规效率标准,通常以单位成本所能产生的最大 效应,或单位效应所需要的最小成本为评估的基本形 式。 效率标准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法规是否以最 小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出,而不是关心如何有效地 执行政策法规,完成政策法规目标。
3. 效应标准: 效应标准:
把一项社会政策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从与 之相关的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中,对它在整 个社会系统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以 它所产生的所有实际影响作为评价的尺度, 来判断政策法规的优与劣。 政策法规所能产生的实际影响可能与预期的 影响大为不同。且效应并不一定仅具有积极 积极影响。因此,若要以政策效应为标准来 评价政策法规,就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效 应。
群众评估。 群众评估。普通的群众以评估者的 身份, 身份,参与到对社会政策行动的评 估过程中。在群众评估中, 估过程中。在群众评估中,最常用 的是服务对象评估法 服务对象评估法。 优点是他 的是服务对象评估法。其优点是他 们对社会服务机构有比较直接的了 具备最直接的经验。同时, 解,具备最直接的经验。同时,在 评估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 评估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 更好地避免个人价值和偏好的影响 及利益集团的左右。但需要非常复 及利益集团的左右。但需要非常复 的组织安排,导致评估成本的提 杂的组织安排,导致评估成本的提 另外评估多具有感性认识 多具有感性认识, 高,另外评估多具有感性认识,缺 乏理性思考
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即由社会政策领域的专家来对该 领域行动的质量和效率、效果等进行调研、 领域行动的质量和效率、效果等进行调研、 分析和评估。 优点是能够利用专业理论知 分析和评估。其优点是能够利用专业理论知 识和专门的调研及分析方法, 识和专门的调研及分析方法,并且可以在一 定的时间里专门投入到评估工作中, 定的时间里专门投入到评估工作中,因此能 够做出较细致的评估工作。同时, 够做出较细致的评估工作。同时,又较客观 一些。但是也有缺点 缺点。 一些。但是也有缺点。一方面它往往受价值 观念和主观偏好的影响; 观念和主观偏好的影响;有时会受到利益群 体的影响;专家往往不参与政策行动本身, 体的影响;专家往往不参与政策行动本身, 因此可能缺乏对政策行动过程及后果的直接 感受,并因而导致难以理解。 感受,并因而导致难以理解。
社会政策评估
一、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意义
(一)含义: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 含义: 标准,对社会政策进行衡量. 标准,对社会政策进行衡量.检查评价和估 以判断其优劣的活动。 计,以判断其优劣的活动。p171
(二)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p172 二 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
有效的评估,是实现决策科学化、 1、 有效的评估,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 化的必要保证。 化的必要保证。 有效的评估,是检验社会政策的效果、 2、 有效的评估,是检验社会政策的效果、 效益、效率的基本途径。 效益、效率的基本途径。 有效的评估,是决定社会政策修正、 3、 有效的评估,是决定社会政策修正、调 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 整、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 4、 有效的评估,是实现政策资源合理配置 、 有效的评估, 的基础。 的基础。
(三).总结阶段:撰写评估报告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
评估报告的内容要对政策法规效果进行 客观陈述,对政策法规进行价值判断, 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 法规建议;另外,还要对评估过程、方 法、评估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加以说明量分析 、
是指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 收效的数量分析结论。 这类方法主要采用一组客观的指标来分析社 会政策行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通过对社 会政策实施前后 的情况进行定量比较,以及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来分析实施的效果。
五、社会政策的评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