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将行业的分析推向了前台,一个行业由许多生 产完全替代产品的厂商组成,在张伯伦及罗宾逊的理论中,对 行业的分析让位于对厂商的分析。
此后, 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 对产业经济学的产 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如此, 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 真正意义上的 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
17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继贝恩之后,也在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D• F• Turner) 又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此外, 凯维斯(R• E• Cawes) 、谢勒( F• M• Scherer) 、谢菲尔德 (W•H• Shepherd) 、科曼诺(W• S• Comanor) 等人对产业组 织理论的体系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0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歇尔在《产业贸易》一书中强调指出,事实上几乎所有 的竞争性市场都有垄断性因素,并根据市场的不确定性而 起作用。这一观点影响到了哈佛的张伯伦和剑桥的罗宾逊 夫人等人。
20世纪初,随着生产日趋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 和寡头垄断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卡特 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和形式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什么是产业
产业(Industry)是一系列相关企业的集合。
什么是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是指发生在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不包括纯技术 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问,是一门应 用经济学科。(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 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 )
9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关注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分工协作产生经济效益的 同时,忽视了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填补这一 空缺的是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 家、产业经济学的先驱马歇尔。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学术 界称之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十分重视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 为结构主义学派。
SCP 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19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18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凯维斯在为贝恩当助理教授和继梅森之后担任哈佛大学 教授期间,在对美国及主要西方国家产业组织的实证研 究、对国际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结合等方面也进行了 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体系化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3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过程; 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 初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明确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正确理解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4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
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又出现过四次大的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中叶的英国,英国开始由农业 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冶炼技术的 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钢铁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
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其主导技 术是电气化技术,主导国家是美国。
竞争和垄断问题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以英国剑桥 大学斯拉法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收益递增规律与完全竞争 前提相矛盾为突破口,引发了一场有关“ 马歇尔冲突”的 理论争论。
11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爱德华·H·张伯伦在他28岁时提交了一篇博士论文,后来变 成了1933年的《垄断竞争理论》。书中: 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 率等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 的关系问题; 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亚当·斯密经济学体系是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他在书中系 统地论述了有竞争机制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如何创造出一个 理想的市场秩序和具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社会。
亚当·斯密通过对其经典的“大头针”案例进行剖析,他揭示 了分工产生的专业化和协作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
第四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 和能源技术的发明,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产生。
7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 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 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 琼·罗宾逊(J.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 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
14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从不完 全竞争出发研究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的变异及绩效,从而对市 场结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 方向发展,尤其是张伯伦在其上述著作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和理 论观点,成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来源,他本人也因此 被认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16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产业经济学哈佛学派的兴起
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 形成了 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 市场行为 (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 简称SCP 范式。
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 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 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 效两段论范式。
他认为,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只是两种极端的市场形态, 现实经济则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现实的市 场既存在竞争因素,也存在垄断因素,二者的并存与交织 形成了所谓的“垄断竞争”格局。
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差异性,所以 它是个垄断者;但该产品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对生 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来说,它又是一个竞争者。于是, 垄断竞争市场便形成了。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产生 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 70多年的历史。
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 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 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 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
主讲教师: 刘志迎 教授 经济系主任
学习《产业经济学》的前期课程基础
经济学原理 高等数学
2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第五节 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 还处于萌芽阶段。
8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前427-347)对劳动分工的分析,是经济学体系的 一块基石。
亚里士多德从讨论封闭交换进而扩展到讨论垄断,对垄断的 讨论是他在《政治学》中考量不同类型的攫取时造成的。
15
2020/6/5
合肥工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
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
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 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谢勒在1970 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 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有关 市场行为特别是价格形成、广告活动、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
弥补了贝恩《产业组织》一书中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 ,并 考察了微观和宏观的周边条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完整的SCP 范式,从而将哈佛学派的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3
2020/6/5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张伯伦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具体地说,“产品差别”包括三个层次涵义:
1 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 2 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3 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品牌、广告等。 以产品差别化为基础,张伯伦进一步分析了垄断与竞争的 关系,他认为产品差别既是垄断因素,又是一种竞争力量, 只要销售量与产品差别有关,则产品差别的非价格竞争就 可能比传统的价格竞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