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的人格理论ppt课件
二、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 当个体获取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重要的他人的 谴责,或者有可能受到重要他人谴责时,个体就会 产生焦虑。 重要他人是指那些通过反映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 的人,如父母、教师、警察。 那么,重要他人的否定性评价为什么会引起我们 的焦虑呢? 这就必须联系沙利文对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发 展就是不断地从动物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转化的过 程。成长的个体担负有这样一个任务,那就是不断 地获得社会性,成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人。如 果受到重要他人的谴责,个体就会意识到,自己还 没有为社会所接受,还是个“不充分的人”,这时 就丧失了人际安全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
沙利文认为,在人际情境中,人所感受到的焦 虑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谴责者的重要性,这既指他人实际的重要程 度,也指在个体想象中的重要程度。谴责者越重要, 则个体的焦虑就越强烈。 二是谴责者态度的严厉性。 沙利文认为,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他只论 及轻度焦虑和严重焦虑。他认为,人际情境必然会 导致焦虑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产生 轻度焦虑。轻度焦虑具有社会化功能。在日常人际 情境中,焦虑促使个体根据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调整自己的行为。严重焦虑只有婴儿和心理病态的 人才会感受到,它能使个体丧失记忆,忘却那些导 致严重焦虑的事件。大多数人都难于适应导致严重 焦虑的情境。
一、人是人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沙利文借用了生物学的三个原理说明了这一点。 (1)共同生存原理,指生命离不开它所必需的生存环境,有 机体的生存有赖于同环境不停地进行能量交换。但沙利文指出, 人不同于植物和动物,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而 文化是从属于人的抽象,人与文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 系,所以,人的生存离不开人际关系。 (2)组织结构原理,是指生命体的静态构成和变异重组。这 是指人的身体构造适合于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共同生存。 (3)机能活动原理,指生命体在环境中的复杂反应。 根据以上三个原理,沙利文认为,不应该像弗洛伊德那样孤立 地研究人的心灵,而应该研究个体与必需的生存环境的关系,研 究人际关系。须特别指出的是,沙利文所说的人际关系既是个人 与真实的他人的关系,也是指个体与幻想的心象的关系,沙利文 以为,应该从际关系着手去探究焦虑和精神病的根源。
(2)选择性忽视。沙利文认为,焦虑促使个体学会控制 其注意,不去注意那些使自己失去安全感的经验和行 为。如小孩子遇到陌生人时,就会别过脸去。这一过 程就是选择性忽视。 沙利文强调,选择性忽视的对象既可以是现实中 引起焦虑的事物,也可以是自我系统中的“非我”。 选择性忽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于,从防御方面来说,它能避免伤害 自尊,使人免于焦虑;从非防御的方面来说,它能使 人专主于主要任务,避免分心。如瞄准时,选择性忽 视有助于射手准确瞄准目标。 其消极作用在于,有些焦虑的情境对我们成长有 益,但选择性忽视使人不能从中受益。选择性忽视与 升华不同,它是有意识的过程。选择性忽视并不能使 人真正摆脱焦虑情境,对自尊的威胁依然存在,并不 能从根本上解除焦虑。
沙利文认为,人有满足的需要和安全需要。 满足的需要包括躯体的需要和与他人进行 情绪性接触的需要。有些满足的需要是生来 就有的;而大部分满足的需要则是在发展过 程中逐渐出现的。 安全的需要主要是指逃避焦虑的需要,安 全需要主要是人际的、心理的、而非身体的、 个人的。这种需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与寻求 赞许和权利的需要有关。 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能满足 自己的需要。 沙利文认为“婴儿的每一种需要,一开始 就是一种人际需要”。
三、“焦虑传递说” 儿童焦虑的最初来源是“抚养者表现出焦虑时, 就会引起婴儿的焦虑”。如果抚养者对我们充满爱 心和关怀,我们就会感到愉快;反之,如果抚养者 对我们漠不关心或严厉谴责,我们就会感到焦虑。 抚养者与婴儿之间存在着“移情联结”。移情就是 指在特定情境中,对他人情感的体验。如当孩子做 错事时,母亲就会责备他,孩子能从母亲的责备和 表情言行反应中,理解母亲此时此刻对他的态度, 这样,他就丧失了人际安全感,产生焦虑。没有移 情能力的人,不会产生焦虑。焦虑使人寝食难安、 使人难于同他人交流情感。
四、自我系统和防御动能 自我可分为 (1)好我:需要得到满足,又受到重要他人的赞扬; (2)坏我:需要得到满足,但受到重要他人的反对。 “好我”与“坏我”多处于意识层面。 (3)非我:既没有使需要得到满足,又受到重要他 人强烈谴责的行为和经验,多处于潜意识层面。 儿童渐渐认识到,自己的有些行为会使母亲焦虑,而 又有些行为则不会使母亲焦虑。基于这一发现,婴儿就 逐渐发展出一套复杂的过程,用以控制母亲的焦虑,并 进一步通过“移情联结”来控制自己的焦虑。
沙利文认为,自我系统主要采用升华、选择 性忽视、分裂和替代这四种自我防御动能来防止 焦虑的。
(1)升华。儿童总是在追求躯体需要的满足 和与他人进行情绪性接触需要的满足。但其满足 需要的方式有时会受到重要的他人,尤其是母亲 的谴责。儿童为了避免焦虑,就会改变满足的方 式,转而以重要的他人所赞许的方式满足自己的 需要。这样,既使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又防止了 焦虑。升华是个无意识过程,个体对此并不自知。
沙利文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其人
哈里· 斯塔克· 沙利文,美国精神病
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之一。祖籍为爱尔兰。1892年 2 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的诺威奇,1949年 1月14日卒于巴黎。1917年在芝加哥医学院 获医学博士。在进入精神病学界以前,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军医,其后在包括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若干研究所服务。 他深受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W.A.怀特的影 响,致力于精神分裂症研究。他也是一位 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纪念 怀特,他后半生创设了怀特基金会,任华 盛顿精神病学校校长,以及《精神病学》 杂志编辑,以此促进他的人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