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法导航31案例(辉高内部资料)辉县市高级中学2013年9月高中学法导航31案例(辉高内部资料)一、走在老师前面超前学习,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l:(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一般隔一周或二周,去老师那儿询问一下,下周该讲什么了,或最近会有什么安排。
这样趁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除了能把该做的练习提前完成以外,还有二点好处:(1)、遇到不会的和有疑问的,标上记号,等老师讲解题目时,作为重点来听。
(2)、自己事先接触过的题,在听老师讲时,心里就有底,那么这节课就是一场有准备之仗,胜利的把握当然也更大。
老师讲题的方法若与自己的相同,则不必细听,继续往后做便可。
但如果老师有更好更巧的方法,就必须要全神贯注地听。
这样,就在巩固、补充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但这里需要注意:这种“时听时不听”的方法,不适于文科类学科,像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些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内容丰富的学科,更需要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
也许老师一句简单的话带过去的,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切不能忽视听课。
另外,理科复习越到综合阶段,越需要听课,因为综合题有好多巧的解法老师要讲,这种关键时刻如果“时听时不听”,可就吃大亏了!二、积极配合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一个学期,还是一个月、一周,都有较系统的安排和合理计划。
要想较科学地安排学习,一定要配合老师的计划,以老师的计划为中心,围绕中心来安排各项具体内容。
比如语文复习,总要经过一个专题复习的阶段,按照高考考查的要求,老师会有系统安排。
在这样系统的安排下,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样的有利时机。
比如:当老师复习改错别字一类的内容时,我们应在这一段时间内加强这方面的复习。
别人做十道题,自己就做二十道来巩固这项内容,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这样,如果配合老师所讲的每一个专题,你都能用双倍的练习去巩固它,那么你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就相当可以了。
(你看这样科学的配合是不是比自己盲目的计划有效呢?)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在这相应的练习中,如果自己对所做的答案不明白,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恰好老师也在搞这一专题,对这类问题较熟,好多疑难就相对容易解决了。
案例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我深有体会。
刚开始练习文言文看得懂,但题目总要错一半,结果有一天上语文,我被叫起来公布自己的答案后,老师告诉我只对了两个,同学们愕然,我当然也没面子。
但从这次以后,我就开始大量做文言阅读,有些忍辱负重的意思。
一段苦练之后,我真是大有进步,从此做文言文,错误就明显减少了,最多错两个!这更让我体会到配合老师搞突击练习有多重要。
同时我还得感谢老师的直言不讳呢!”三、多与老师交流和老师沟通交流,勤学好问,获得真知。
案例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无论是从学习经验、知识容量还是从人生阅历方面,老师都高我们一筹。
因此,在好多问题上,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可以去请教老师。
提醒同学们:要把握时光,利用好老师资源,多与老师交流。
更重要的是敢于交流,克服心理障碍,鼓起勇气,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之后必是坦途。
四、做个有心人。
知识无所不在,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我们只要稍稍留一点儿心,就能比别人多学到、多体会到好多东西。
一定要学会用一颗细致的心,体会身边的世界——做个有心人。
案例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一个人闲着无聊的时候,就试着认真地观察周围那些正在发生的细节,并试着用最恰当、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他们。
高三下学期,一位画家年少时坐在自己家杂货店门口练习速写,最后成为名家的故事启发了我,我开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练习口述描写人物外貌特征。
刚开始没有经验,只会把人物从头到脚描写一遍,但后来想到那些名家笔下的人物,如杨二嫂像圆规、闰土的手如树皮等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能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用突出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因此,我体会也应该‘抓特征’,于是描写人物就抓‘第一印象’,是高鼻子还是小眼睛,是光头还是长发,是春光满面还是愁云密布......我尽量抓最引入注意的地方,这样练习久了,就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更有感觉了。
在高考的那篇作文中,我就有一大截是人物、场景描写,后面是议论。
高考作文得了五十多分(满分为6 0分)。
”五、保持心理的最佳状态通俗一点讲,就是保持一个“好心情”。
这样的“好”不是异常兴奋,而是比一般平静的心情稍兴奋。
大家都有同感,心情好的时候干什么都有劲儿,包括学习;而心情糟时,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当然也包括学习。
但是,学习,尤其是在毕业升学的冲刺阶段,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心所欲,想何时学就何时学,更多的时候,是迫不得已。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和自控能力,要学会控制自己,而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
因此,“先下手为强”,在情绪左右你之前,控制它!案例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老师和同学们总是忍不住问我:“郝睿禧,你怎么总是那么高兴呢?为什么总是那么精力充沛啊!”刚开始,我自己也不明白个中原因,但经过后来慢慢品味、细细琢磨,发现根源来自于我比较会控制情绪,会主动调整心态。
心情糟糕时,就鼓起勇气对自己说:“高兴点儿啊!快,高兴起来。
”如果有不顺心的事,就对自己说:“嘿,那算什么,想开点。
别生气,赶紧跳出来!”异常兴奋的时候,告诉自己:“嘿,你怎么了!稳点儿,稳点儿!”早晨去学校,每见到一位同学都大声地、高兴地打招呼:“Hi—”“早!”“早上好!”……当然还伴着灿烂的微笑。
这样,从一天的开始.我就主动取得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接着,适当的早锻炼又让我更加精力充沛,觉得狠狠地出过汗后,身体畅快,感觉棒极了。
当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甚至是在上学的路上,都会碰到好多不顺心的事儿,甚至会怄气。
遇到这样的坏情况,不要总想着它,总想着生气,这样“气”会膨胀,让你受不了。
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将这些事抛开,唱着自己喜欢的歌儿,和周围的同学开一些玩笑,哪怕是很无聊的也好。
这样,笑一笑,乐一乐,会很快解闷和消气的。
六、经得起失败考试不好,消沉气馁,经不起挫折,跟着来的还是失败。
相反,考砸了正确对待,乐观向上,总结经验教训,梦想就会变成现实。
案例6:(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郝睿禧)4月底的三摸(第三次摸底考试),我考砸了,与第一名总分差三十多分.我一下子跌入了冰冷的无底洞,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沉了下去,沉得好深。
我,忍不住流泪了。
坐在无人的操场旁,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籁籁地滚落下来,真的好伤心。
忽然间才觉得,成功和失败原来只有一步之遥;忽然间才明白:梦想,在没有实现之前,哪怕只差一步,也还是梦想……在老师、父母的劝说下,面对这些真心话,面对这些真诚的帮助,除了振作起来,我别无选择;除了重新开始,我别无选择!我暗暗告诉自己“只有一个月了”,不管结果如何,三年都过来了,就不能再拼一个月吗?不要过分追求结果,只要全力把握每一天,让自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每天都有收获,即使梦想没有实现,也问心无愧。
到那时,更重要的不是成绩高低.而是我能否自信地告诉自己,我过去的每一天都曾好好把握,每一个脚印都踏踏实实;能否大声地告诉自己,告诉每一个人——我努力了,我无怨无悔。
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我又恢复了状态,恢复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我,人们又听到我唱歌的声音,又看到我灿烂的笑容。
课上,我更加努力,且心里更加轻松。
每天早晨,我都告诉自己——好好干!每天晚上,我都带着一天的充实酣然入睡——这最后的一个月,好难忘!七、功到自然成不怕成绩差,只怕没恒心。
刻苦努力,功到自然成。
案例7:(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博)我们高一入学的学号是按入学成绩排的,我的学号是29,是我们班凭分数考入宝鸡一中的第29名。
多么屈辱的名次!于是我把“29”深深地写在课桌角上,就像悬在越王头顶上的苦胆一样,让它时时提醒我。
我拿出了考宝鸡一中时的那股拼劲儿,低下头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路。
我深信,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不知不觉中,我一跃进入全班前3名,进而又“坐稳”了第一的位置。
同学们请我介绍学习方法,我只能笑笑说;“功到自然成。
”因为方法固然重要,可它必须以刻苦勤奋为前提,再好的方法也只能对一部分人起作用,要想找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能是痴入说梦。
我们只有在学习的坎坷道路上慢慢摸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八、付出才有回报怕吃苦,一事无成。
付出才有回报。
案例8:(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刘文俊)我接到高考成绩:8 8 4分(当时是标准分,满分为900分),河南省第六名,驻马店市第一名。
我所在的小县城沸腾了,因为在此以前,似乎没有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大家纷纷夸我聪明。
我聪明吗?我觉得自己反应很慢,总是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朋友们都叫我“老牛”,这样解释之后,一位卖馒头的大嫂就问了:“你不聪明,那有啥法宝?”法宝?记不清多少个上午端坐四节课,一出教室便头晕目眩,以致下楼时紧紧抓住栏杆;记不清多少个晚自习,等大家都走了,路上车少人稀了,才踏上回家的路,目的是可以闭着眼睛走路,休息一下酸痛的眼睛。
其实,在北大向那些优秀的学生讨教学习经验,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以图书馆为家,许多人都学习到凌晨。
要问法宝,这就是最好的“法宝”——付出才有回报。
九、认真听讲,认真完成。
你如果能长期坚持认真听讲,成功就胜券在握了。
案例9:(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刘文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大容易,正襟危坐,竖起两只耳朵,就是认真听了吗?远不是。
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配合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手边要准备一个演算本,可以随手画图、演算,记下自己的疑点;再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还要积极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很多学生不爱发言,其实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不怕人笑的勇气。
课堂上聚精会神,做到眼、耳、口、手、心并用,一定会收获多多。
十、“少而精”,“挖宝藏”。
做题不在多,贵在精。
案例10:(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刘文俊)我一向认为学习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眼红别人做了多少本习题集,关键是把自己做过的弄明白。
我做题崇尚“少而精”,向来只做老师指定的必做练习。
一套练习讲评之后,我马上开始“挖宝藏”。
挑选出好题,包括自己做错的题,第二天做一遍,隔一周看看,几个月后再翻翻。
你可别以为我是怕下次再考这道题,想把它背下来。
我是在揣摩它的出题角度和考查方式,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重点解剖可比泛泛做题效果好多了,况且还可省下买参考书的钱,何乐而不为呢?十一、“考试本”,如明镜。
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对待,那么高考如同平时写作业一样轻松。
案例11:(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刘文俊)在焦燥闷热的六月.我的心境格外空灵而清澈。
我备有一个小本子,命名为“考试本”。
扉页上写着“我感谢考试,我热爱考试。
它如一面最好的明镜,真实地照出我自己,让我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