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经历以及身世背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用同一种方法管理全班学生,或者用一种教学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时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初一二班有个学生叫范晓倩,刚进班时上课回答问题反应敏捷,思路开阔,作业认真,字体娟秀。
突然有一段时间她上课和另外一个学生经常说话,不再认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我看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积极了解情况。
通过调査发现,她是受到她同村一个学生上学无用论的影响才出现这种状况的。
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严厉的批评了她,她也很快承认了错误。
以后她的学习有走上正轨。
初一四班有个学生吴晓非在学习上也出现了和晓倩几乎同样的状况,上课不认真听,不停有小动作,还捣乱别人,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
看在眼里我急在心上,怎样才能很快地改变他呢?我决定运用上次成功的经验,在办公室对他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批评,想让他在批评中顿悟,立地成佛。
当时也许他看到我很生气,低着头不出声。
我想他是认识到了错误,就让他回去了。
但我错了,他不但没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上课书也不拿,一句不听,作业干脆不交了。
怎么会这样呢?通过家访发现,他是留守少年,爸爸妈妈出外打工,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年纪大了,管不了他,于是在小学时很调皮,多次受到老师粗暴的批评,形成了叛逆性格。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不能再简单粗暴。
而是多关心他,多谈谈心。
后来他也认识到错误,开始热爱学习。
通过俩个事例,我认识到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没有一成不变的的规则。
对不同的学生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