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
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
sù 杀。
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 圆满的启示呢?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朗读者》(1)根据拼音写汉字。
sù杀清lǎng(2)给加点字注音。
萧瑟.愁恼.(3)“成”第五笔笔画名称是。
朗读以上文字时语速、语调应为。
A.平缓轻柔B.急促高亢。
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B.小林滔滔不绝、倚马万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3.(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5.(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A.《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C.《马说》《伤仲永》《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D.“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4分)6.(6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3)孔子曾对“学”与“思”两者的关系做过辩证的论述,他说“,思而不学则殆”。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古人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常常令人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文天祥忠心感天动地,“人生自古谁无死?”。
7.(2分)名著阅读。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皮肤才变得病态,耳聋,额角隆起,宽广无比。
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的乱蛇”。
①此语段出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文段中的“他”是(人物)。
②文段选自的作品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8.(6分)综合实践。
材料一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材料二(1)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信息。
(2)班里将举办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准备几句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上图是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用“双翘”和“翻莲”两种手势表达了虞姬听到楚歌时复杂的感情。
请根据你对京剧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的问题:探究的结果:。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9.(16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2)佁然..不动(3)益.信声无哀乐也(4)恨.僧少可语耳(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4)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的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10.(10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揪心的校园暴力【新闻事件】20天内,云南昭通市镇雄县3所中学的3名学生先后在暴力冲突中身亡。
昭通本地多名知情人向澎湃新闻反映,11月12日晚,镇雄县某中学高中男生徐明(化名)被群殴致死。
11月24日,镇雄县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嫌疑人已被抓获。
25日,镇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确认学生死亡,嫌疑人身份同为学生,19岁,事发后已被抓获。
【网上声音】疏影:可能是玩太多暴力游戏跟电视,对死亡和别人的痛苦都可以漠视。
inner_peace:18岁都已经成年了还在街头打架,真以为这个社会就是古惑仔说的那样?害人害己,等着吃牢饭吧。
BlackEyes:最讨厌校园暴力了。
自以为这是青春、义气啥的,其实就是一群法盲,等真的发生什么就要和他们说再见了。
Hester:应严惩校园暴力,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部长观点】“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
”3月10日下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
袁贵仁说,安全是一件头等要紧的大事,安全没有,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
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些来自于校外,也有一些来自于校内。
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地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
无论是来自于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应当坚决防范、坚决制止。
教育部门要联合司法部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尽最大努力使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调查统计】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研究: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8年已突破50%,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最高检公诉部门的相关调研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文化程度较低、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共同犯罪居多等六大特点。
【代表关注】①“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到了一定地步,必须认真研究处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接受采访时说。
刘晓翠对校园暴力现象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她告诉记者,“法律应当保护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对那些施暴者也要有相应的制裁,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少年施暴者进行刑法惩处。
”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涂文涛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他告诉记者,现在各种影视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夹杂了大量的暴力打斗,社会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太大;各种媒体对家庭暴力、街头巷尾斗殴事件毫无顾忌地传播,这对学生起到较深的潜移默化作用。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事后惩治,起到的是威慑作用。
我不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要动辄就动用刑法,它对人是一辈子的影响,还是应以教育帮助为主。
”(1)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校园暴力”的理解。
(2)对于校园暴力,人们“揪心”哪些问题?请根据“新闻事件”“网上声音”和“调查统计”作简要归纳。
(3)根据材料,探究处理校园暴力的一些合理办法。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融张金刚①融,有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
②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着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契。
③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要旨便是“融”。
④央视2018年《开学第一课》,于丹讲得好:把生鸡蛋、胡萝卜、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
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
生活中有些只固守着自己内心、不肯融合的人,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被生活煮硬。
第二个锅里,胡萝卜被煮得软塌塌,成了胡萝卜泥。
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被生活煮得没了自己。
第三个锅里,茶叶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它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有些人,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改变了别人。
⑤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
社会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
有时,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佳,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炼,涅槃重生的“茶叶”。
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
⑥一直有人在置疑,仅一些模范、英雄能否撑社会善美的天空。
我无法回答。
但我更希望将他们看作“源头活水”,在其汩汩喷涌、涓涓流淌间,滋润、浇灌出周边茂盛的花草,融汇、吸纳无数奔流向海的细流,一起融入浩瀚的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