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与环境治理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
文章介绍了环境治理体系中的政府、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从三个部门分别论述了它们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从环境治理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治理政府企业民间环保组织
一、环境治理体系
1.传统的环境管理
传统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互相对立的两个部门,一个是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另一个是作为污染者的企业。
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强制企业削减污染排放和治理污染。
这种模式下,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负责收集污染信息、发出削减污染的指令并对违反规定者处罚;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在政府的压力下被动地进行污染削减。
这种管理模式政府需付出高昂的执行和监督成本,也无法克服政府失灵带来的弊端。
2.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治理体系包括三个部门,即政府、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
环境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还可以是三个部门的联合。
环境治理强调的是三方共同参与,注重信息交流、分权决策。
环境治理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治理的权威主要源于共同认识。
二、政府与环境治理
1.实施强有力的环保措施
除了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外,法规、制度的执行尤为重要。
环境法规只有通过执行才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我国在环境执法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依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力度不够。
由于制度执行上的漏洞,过去政府在环保投入上存在较大缺口。
如果我国严格执行制度标准,我国环保投资占gnp的比重将超过3%,但实际执行中,这些规定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环保投资占gnp的1%左右。
因此政府要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环保措施。
2.行政命令和经济手段相结合
行政命令手段是政府运用强制力,对污染者的行为进行管制,包括管制投入品的性质和数量、规定生产技术、管制产出、设定污染物排放标准、设定排放配额、规定选址等。
经济手段指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法规,运用价格、成本、利润、信贷、税收、收费、罚款等经济杠杆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行政命令在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它在本质上不会促使削减成本低的污染者超量削减,手段的灵活性也较差,无法对提高动态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
经济手段作为一种非强迫手段,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我国应适当加大经济调节的力度,综合运用两种手段。
3.加大投资,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对环境的目标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
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而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治理的严格程度和环保投资大小。
根据中国环科院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环保投资需占gn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保投资需占gn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保投资也需占gnp的1%。
目前我国环保投资只gnp的1%左右,投资额还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企业与环境治理
1.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体,遵守政府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企业的底线。
负责的企业会把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企业要把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到生产核算体系中,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作为企业决策和衡量企业效益的依据。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又要注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既要注意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又要注意产品的回收利用。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2.绿色价值观与企业形象
对有条件的先进企业来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在绿色文
明时代来临之际,树立绿色价值观,即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把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展相协调,从而自觉提高其环境表现水平。
企业这么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同时也树立了正面的企业形象,事实上负责的环境管理,最终会使企业获益。
在美国运筹与管理学院考察了总部在美国、在国外运营的89家企业,发现满足相对较高的全球环境标准的企业比那些采用不严格的地方环保标准的企业每个价值要高出近100亿美元。
这对我国的先进企业也是一个启示。
四、民间环保组织与环境治理
1.民间环保组织的特点
民间环保组织是公民社会中的一类,它是由许多热心于环境保护事业的人士志愿组织而成,自我治理,只服从法律,独立于政府之外,以环保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民间环保组织的特点主要是:公益性,它以环保利益为宗旨,有利于纠正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志愿性,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性不仅仅体现在参与者和支持者本质上是志愿的,而且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基本都是志愿的,这正是民间环保组织独特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所在;非赢利性,相对于市场而言是非赢利组织,它不以赢利为目的。
2.民间环保组织的重要作用
民间环保组织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现实中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政府行为,尤其是环境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使政府从公共人变成了经济人。
民间环保组织以公
共利益为目标指向,使政府要始终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把个人和部门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下,从经济人回到公共人的位置,监督政府的环境政策的执行和环境项目的验收评估,对政府的环境行为形成社会压力。
同样,民间环保组织容易发现和掌握企业污染源的生产和排污情况,有利于掌握信息,减少企业与政府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外部性。
民间环保组织有利于联系政府和公众。
民间环保组织既可以凭借其”草根性”的优势,深入社会,向民众宣传和普及国家的环境法规和环保政策,又可以以其组织性的特点将民众的意见和要求真实地反映给政府,使公众对环境政策的执行由消极的观望转为积极的响应与合作。
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形成”法治观念”、”公民精神”和”公民社会生活风格”。
民间环保组织在引导公众形成一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公众的环境文明程度。
民间环保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引导和促进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孔英洲.民间环保组织及其特性和价值[j].社会纵横,2005(6)
[2]成金华,谢雄标.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探讨[j].江汉论坛,2004(2)
[3]刘逢等.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现状及发展[j].云南社会
科学,2006(1)
作者简介:张丽(1980-),女,辽宁人,西安外事学院专职教师,讲师。
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