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盈利模式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盈利模式

2000年第2期
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始于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花卉商品化生产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每年生产和销售以25%的幅度递增。

1993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将花卉商品化生产列为我国产业化发展增长最快的10个行业第二位。

1994年我国政府将花卉商品化生产正式列为产业。

预计,花卉的消费和花卉产业在近十年内仍将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的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一般有较好的盈利,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利润呢?我们根据这些企业的发展状况,总结企业类型及盈利点分析如下:
一、花卉产业的特点
1.花卉的盈利生产主要以温室生产为主从近年来花卉的消费和经营的基本情况分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每年9月中旬到次年的5月中旬是消费的高峰和盈利的密集区,尤其以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更为突出。

充分利用北方的光资源和南方的热资源大力发展温室生产是目前花卉生产的主流趋势。

2.花卉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由于上述特点,花卉的盈利生产多是使用设施栽培。

温室使用性能高,技术含量增加,各种功能设施配套均需较大投入,但花卉产业平均利润高,具有较高的效益。

3.品种的更新周期变短,新品种不断涌入以鲜切花生产为例,以往康乃馨的品种更新周期为4年~5年;玫瑰的更新周期为10年。

而近1年~2年康乃馨的更新周期只有1年~2年。

而玫瑰仅1997年后进入批发市场的品种便有40余个。

因而,把握市场的动态大力引进新品种是盈利生产的关键。

4.花卉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品牌由于花卉生产、营销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日益激烈,因而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愈发显得重要。

而一些新兴的企业,则在注重质量的同时,选择新种类、新品种,争创品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花卉的营销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求新品种、高质量、周年均衡供应。

以往的传统格局被打乱,代之以科技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6.花卉生产的专业分工日益明确近年来,花卉生产企业不仅形成了专业分工,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区域分工的格局。

如:北京的玫瑰、上海和昆明的康乃馨、兰州的剑兰和百合、广东和福建的观叶植物,均带有地域的特点和较为明确的分工。

二、花卉产业的盈利方式
1.鲜切花的生产和经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鲜切花的消费正在向全方位、高档化发展。

以往人们的日常鲜切花消费,主要集中在结婚庆典、开业庆典和情人节等时间段。

使用的鲜切花也以玫瑰、康乃馨、菊花、唐菖蒲等为主。

而目前,鲜切花的应用已经普及到走亲访友和诸如母亲节等日常生活和洋节当中;甚至丧葬用花也成了商家获利的大宗商品。

花卉种类和品种也越来越高档化,高品质、优良品种的鲜切花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空间。

2.高档盆花的经营近年来,圣诞节、春节的盆栽花卉越来越俏,售价在40元左右的杜鹃和玫瑰海棠十分走俏。

200元~1000元一盆的大花蕙兰也成为了送礼的佳品。

然而,由于我国气候和种植水平的限制,这些盆栽花卉多数是进口后,通过短期暂养而进入销售市场的商业行为。

而以往的生产方式和品种的盆花生产,面对的主要是节日花坛。

商家的盈利点也主要在流通领域。

3.观叶植物的经营近年来观叶植物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以往用于宾馆、饭店租摆业的许多植物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在观叶植物的经营过程中,多数生产和经营单位主要是采取从广东、福建等南方省市大量采购,然后再进行暂养和分销的方式,获利点也是在商业流通领域。

4.种子种苗生产由于我国花卉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商家看准了种子、种球和种苗经营的商机。

大量进口郁金香、唐菖蒲、百合等种球和新优品种的草花种子,直接销售获利。

而另外一些商家则进口国外最新品种的种苗,在国内繁殖和销售;而有的花卉集团,则是直接买断品种专利在国内生产非洲菊和玫瑰种苗。

可以认为,利用一切渠道,引进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的新品种,从事种苗在国内的生产是花卉生产盈利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盈利经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科技学院观赏园艺系游捷副教授
农门议题
-2-
2000年第2期
最高的一种方式。

5.园林绿化工程由于我国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多。

许多商家抓住这一商机,承揽绿化工程。

其利润在花卉行业中是较高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获得这些工程。

据统计,1997年鲜切花、盆栽植物、种子种苗和绿化苗木占全国花卉生产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12%、5%、80%;四部分占全国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 14%、25%、12%和49%,这四大类花卉的全国平均亩产值分别为2.9万元/亩、1.2万元/亩、1.4万元/亩和0.3万元/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鲜切花生产的科技、资金、劳动力都属于比较密集型的,所以亩产值比较高,以3%的面积创造了14%的全国花卉总产值。

种子种苗的产值比较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发展花卉商品化生产首先要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包括气候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光照资源、能源资源等。

其次,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即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等。

同时还要考查当地的市场、周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然后再根据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定位。

同时要规划出企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盈利点。

三、花卉盈利栽培策略
对于初涉花卉生产的企业如何判断那种花卉盈利,那种花卉效益高是比较困难的。

不能简单的从市场的价位来判断,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核算。

不是建好温室再选花卉种类,而是根据所要栽培的花卉设计温室。

1.切花生产从近年来北京花卉生产和经营的经验来看,中大型企业起步阶段发展鲜切花生产,技术难度稍低,管理简便,营销操作容易,占用资金较少。

建议企业定位为以发展鲜切花为主的公司加农户形式的生产营销一体化企业。

企业的短期战略为用1年~2年的时间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开拓市场,创建企业的品牌;中期盈利点为种苗销售,主要是通过前期的生产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生产,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长期的战略为发展成为生产经营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同时,可结合企业的生产示范作用带动附近农民发展生产,形成产品优势。

发展鲜切花生产首选玫瑰,理由是玫瑰的冬季生产是较好的盈利点,且销量长期稳步上升。

其次,玫瑰货架寿命短,不耐运输,易形成有特色的大市场。

当然,也可以根据提高温室利用率的需要生产一些管理简便,不宜长途运输的草花品种,如非洲菊、洋桔梗、百合、彩色马蹄莲等价格相对稳定的品种。

随着企业的发展,再进一步增加种类和品种。

2.盆花生产盆花的盈利栽培首先要考虑温室的性能及适合种植那些种类,其次要考虑生产资金的占用情况。

在温室性能和资金允许的条件下,通常盈利较好的植物种类有:蝴蝶兰、卡特兰、大花蕙兰、火鹤、垂吊植物(如:金鱼藤)、食虫植物、多浆植物、玫瑰、海棠等。

这些种类属于经久不衰的盆栽花卉,把握的重点是品种的更新和产品的商品化。

当然,这些种类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可靠支持。

四、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的发展要有适度规模花卉的生产与其它行业不同,多数产品的采收上市期不一致,贮藏和货架寿命短,近途的消费市场较小。

因而出产的产品必须成批量,以便于经济运输。

通常,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企业,其基础的生产规模应达到10亩~30亩。

从事盆花生产的企业的规模也应达到5亩~10亩。

往往在经营的过程中,货多不愁卖,买家找上门。

2.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产品质量是生存的基础,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创建企业的品牌。

才能带动农户的生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3.温室的设计必须满足冬季正常生产的需要
冬季是花卉需求的高峰和价位的高峰,在温室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将30年一遇的灾害性天气考虑进去,以保证企业获得正常的利润。

4.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培养一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骨干由于企业的定位是通过服务带动周边的农户生产,通过种苗和产品销售盈利,因而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尤为重要。

没有一批骨干力量是无法承担这一任务的。

5.把握市场动态,注重品种的更新由于花卉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种植种类和品种的更新越来越快。

能否把握市场的动态,便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发展新品种和新种类之前,必须要有前瞻性。

同时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也要有充分的试验基础。

6.注重资金的运行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以往,多数国有企业在发展花卉生产的过程中,重投入,轻管理,有钱盖最高档的洋温室,无钱用于运行和管理,空有一堆洋壳子。

往往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断炊,使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无法继续。

建议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以保证设施和资金发挥充分的效力,获得良好的效益。

农门议题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