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探讨(一)新能源汽车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的能源包括:电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代用燃料(乙醇、甲醇、生物柴油、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混合动力(使用两种及以上能源的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1916年8月,世界第一辆电油混合动力汽车问世。

这款双排座的轿车使用操纵杆代替踏板来控制油门。

●1920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发明家在早期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上将电动马达直接安装在后轮轴上,同时车辆滑行时发电机能直接为蓄电池充电。

此外,安装在车前的4缸汽油发动机也可以在行驶途中为汽车充电。

●1959年的时候,一款名叫Charles Town-About的汽车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它创造了电动汽车分期付款的历史纪录。

●1968年,发展势头强劲的通用汽车公司把斯特林发动机与14个12伏电池组合在一起。

这款车引进了每小时48公里的‘盈亏平衡’速度新概念。

由于斯特林发动机不断为汽车充电,因此电力不会耗尽。

●1973年出现了好几款电动汽车,包括一款电动巴士和一种全木质车身的轿车。

然而,木质车身并没有风行天下,但电池寿命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家。

●1975年,出现涡轮电动车,其动力来自独立的两套传动系统:一台燃油涡轮机和一台电动马达。

●在1990年洛杉矶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展示了一款名叫Impact的先进电动概念车。

●1996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制造并销售EV1电动汽车。

这是一家大型制造公司用现代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

●如今,菲斯科Karma、日产Denki Cube、雪佛兰Volt,和泰斯拉Roadster等车型纷纷加入未来充电汽车的行列。

这些汽车都采用最新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准备把汽车的性能与活动范围都推上一个新的境界。

由以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方面,而且电动汽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至今仍受限于电力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三)新能源汽车的现行商业模式类型1.整车销售模式◆定义:汽车生产厂家利用传统汽车的销售渠道,主要面向个人消费市场,按照享受补贴后的售价来销售电动汽车整车(含电池),目前应用的车型主要为小型、微型乘用车。

该模式能够推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多级政府补贴的实施,同时汽车生产企业自身也承担了部分成本,使得电动汽车的首次购置价格接近传统汽车的售价。

整车销售模式示意图◆实行依据:整车销售模式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消费者购置和使用电动汽车的成本不高于同类型燃油汽车,即ΔNPV=NPVEV-NPVCV≥0NPVEV是包括电动汽车的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电池与车辆残值的净现值。

NPVCV则包括燃油汽车的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以及车辆残值的净现值。

其中,购置成本包括扣除补贴后的整车购置费用(含10%购置税),年度使用成本主要包括能源补给费用(电费或油费)、保险费用和维修费用等。

◆不确定因素:①电池组成本②电池组容量③车辆行驶里程④电价/电耗⑤油价/油耗⑥电池残值率其中电池组成本、电池组容量以及电价等因素起反向作用,而油价(或油耗)、行驶里程以及电池残值率等因素则起正向作用。

其中,电池组成本对电动汽车整车销售模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电价(或电耗)和电池残值率的影响最不显著。

2.整车租赁模式◆定义:由汽车租赁商购买已配装电池的电动轿车,该车可在充电桩充电,也可使用家用交流电源充电,面向个人进行长期(至少半年)的租赁服务。

运营商为汽车经销商,用户为个人租车者;经销商通过从金融机构贷款购进电动汽车整车,租给个人消费者,消费者只需按月支付租金和充电电费,租赁期内发生的车辆维修保养和保险等费用都由汽车经销商承担。

整车租赁模式示意图◆优缺点:在这种模式下,经销商承担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比较大。

首先,电动汽车的购置费用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而且还要支付贷款利息。

其次,由于商业化早期电动汽车产品还不够成熟,消费者也缺乏驾驶电动汽车的经验,导致维修保养费用和保险费用的支出会比较高。

实际上,由于经销商所购电动汽车的最终用户还是个人,因此也获得了私人购车补贴。

这种政策的灵活变通显然有助于提高经销商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

作为用户,个人消费者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一些实惠。

由于市场上电动汽车的租赁费用基本与同类型的燃油汽车持平,而且充电方便,充电电费远远低于加油费,其他因质量问题或交通事故产生的额外成本又都由运营商承担,因此这种模式比较受消费者的欢迎,电动汽车的承租率常年保持在90%左右。

消费者的成本支出比较低,而且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要求不高,因而非常适合早期的商业推广。

如果能够出台一些补贴或减免税方面的政策措施,降低汽车经销商的经营成本,使其增强持续经营的能力,对该商业模式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影响因素:一是消费者在长期租赁时能获得不差于购买传统燃油汽车的经济性二是租赁公司能够在租赁期内回收相应的成本支出,达到盈亏平衡◆条件:消费者在电动汽车租赁期内的平均年度成本摊销不高于同期购买使用燃油汽车的年度成本摊销。

而且租赁公司在租赁期内的收人和成本的净现值不小于0。

◆主要影响因素:现阶段对电动汽车整车租赁模式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电池成本因素。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成本势必进一步下降,整车租赁模式的赢利前景将较好。

◆政策支持策略:一是现阶段的电池补贴政策必须延续,且补贴标准不宜降低;二是应积极构建电池梯次利用和二手电动汽车的回收交易体系;三是给予电动汽车租赁公司减免税和租赁补贴等优惠政策,使其收人增加而管理费用支出降低。

3.电池租赁模式◆定义:由电力运营商提供电池租赁给出租车公司使用,按照里程计费方式收取电池租金,并同时采取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出租车提供能源补给,由于电力运营商的强力介人,电池租赁模式与电池更换方式往往捆绑在一起进行推广。

电池租赁模式示意图◆适用形式:在该模式中,电力运营商的成本包括电池采购和成组封装的费用、投资建设充换电站并进行运营的成本。

电力运营商的收入一方面来自向出租车公司租赁电池而获得的私人购车补贴;另一方面则来自电池租赁费收人。

采取里程计费模式后,最终的收益大小与行驶里程的关联度很高,因此适用于商业化早期保有量不大的情形。

◆租赁方式:一是当前通过提高电池租金水平或增加出租车的年均行驶里程是最有效的改善运营商赢利能力的措施。

计算表明,只需要提高15.7%就能使运营商扭亏为盈,即要求年行驶里程不低于11。

57万公里,而电池租金不低于0.579元/ 公里。

这意味着出租车每日行驶里程不能少于320公里,因此比较适合作为交通、物流、人员集散地的大中城市和旅游型城市采用。

然而,电池租金的提价空间有限,油价上涨带来的盈利空间可能被油耗下降产生的效果抵消,因此运营商的盈利前景还取决于燃油汽车油耗下降和油价上涨的相对速度。

二是电池技术和整车技术的进步对运营商赢利能力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

电池技术的成熟将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和增加电池循环寿命,因而提高电池残值;车身轻量化技术和能量优化技术的采用将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整车的电耗水平从而减小电池容量;合理规划设计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运营能力,将有可能适度提高电池的流转效率。

(四)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困境⏹电动汽车价格相对较高品牌指导价国家补贴地方补贴厂商补贴传统汽车江淮同悦15 5.5 2 1~2 5.28荣威E50 23.48 5.4 4 2 7~8比亚迪E6 31 6 6 0 12众泰5008 20.6 6 5 0 7单位:万元由上表可知:电动汽车价格相对传统汽车来说偏高,即使计入补贴,仍然难以达到传统汽车水平。

⏹使用不方便1.电池续航历程成本增加、寿命等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电池组的寿命偏低,在使用过程中需更换电池组,造成很大的使用成本;2.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电设施难度大,如果大规模普及电动汽车,那么将需要重新建设充电设施,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投入过大;3. 大规模普及可能会对电网安全形成挑战。

⏹安全有隐患既要保证电池组所携带的能量足够大,又要考虑电池组本身的安全性;同时对于突发事故,电池组的安全性难以保证,也远远无法与传统汽车的安全性相比较。

新能源汽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传统汽车的补充,二者将共存很长时间。

(五)我的提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块,第一是国家重视,第二是城市支持,第三是企业协作。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跨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范围广,不管哪一个企业都没办法独立完成。

所以,政府应该起到相应主导作用,制定相应规范、法规、标准,鼓励竞争。

否则的话,各方投入很大,但是却无法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

第二,各个城市角度应该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平台,应该要以结构合理、科学规划、特许经营、市场运作、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带动产业链和节能减排的发展。

第三,就是企业的协作。

现在整个产业还处于导入期,各方面都是共同努力,来把这个蛋糕做大的。

所以,应该是国内外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战略协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导入期尽快过渡到上升期,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