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

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

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

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

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

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

二、新能源汽车的SWOT 分析
优势:
1. 国家的扶持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供贷款,鼓励出口和赚取外汇等。

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多次在相关政策中提出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1 年,中国推出了关于电动汽车的“863”专项计划,“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由此建立。

2006 年,财政部在新消费税政策中指出要对纯动力、混合动力这类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009 年,国务院安排了200 个亿的优惠贷款,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革。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认了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

此外,示范推广单位必须采取招标方式择优采购,并确定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2、环保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于传统汽车,因为发电厂的能量转换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装减排治污设备。

3、省钱201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电动汽车最高11.4万元的补贴,这一举措使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下降到与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

而在油价高企的今天,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是要远小于传统汽车的。

4、噪音小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远远小于传统内燃机。

在怠速和低速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舒适性要远高于传统汽车,随着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风噪成为噪音的主要来源,两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

电动汽车的这一特点对于提升汽车的NVH性能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5、节能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0kwh,算上发电厂和电动机的损
耗之后,百公里的能耗约为7公斤标准煤。

传统汽车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计,能耗约为10公斤标准煤。

并且在城市的拥堵环境里,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势会进一步放大。

劣势:
1、技术问题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

电力能源价格上涨,环保和技术壁垒不断增强,使得新能源公司研发困难,发展困难,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压力增大。

2、电池回收问题随着市场上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在未来会有相当一部分旧电池,如果这些旧电池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将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电池成本问题事实上,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电池占据着汽车中相当一部分空间,可以说整个底盘就是一块巨大的电池。

如果电池到了使用期限,将要更换的话,那么其费用是巨大的,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不会愿意去花费占车辆甚至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价格去更换电池。

4、充电时间问题现在纯电动汽车的满电续航里程已经是令消费者满意的,但是充电汽车的弊端就在于其充电时间过长,如果是紧急情况需要用到车子的话,相信车主不会想看到车子还有几小时才能充满电的情况。

5、充电地点问题现在的汽车充电桩,无论是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还是国家电网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数量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其分布也不够广泛,对于现今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增加充电桩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是必要的,但事实却不尽人意。

6、生产批量较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7、价格高于传统汽车、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仍未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够
机会:
1、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

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

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

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

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

3、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

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

4、在我国,随着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模式也在改变;妇女和独身者顾客数量增加,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人们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娱乐上。

人们正在追求一种样式新颖的轻型豪华车。

威胁:
1.、消费者市场认可度不高尽管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热度不断高涨,但是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程度却始终不高。

许多对新能源汽车没有什么深入了解的用户在购买时始终认为传统的燃油汽车动力足、安全性好且做工纯属,相比较下,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时速低、续驶里程短、充电不便以及价格昂贵等弊端始终成为制约其销量的重要因素。

2、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使我国股市低迷,人名币贬值,经济发展速度变慢,人们购买力水平下降,汽车作为高档耐用品,其销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国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相关标准,设立适合国情的技术发展路线,着力突破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起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完善产业链供应体系。

同时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

才能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