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后葡萄膜炎
诊断:
1.病史+症状体征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OCT、超声检查、实验 室检查
治疗:
1.抗感染药物(如果是感染性因素) 2.糖皮质激素(口服/球旁/静滴) 3.免疫抑制剂 4.中药治疗 5.手术治疗并发症
后葡萄膜炎
Bec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过最常见的两种后 (全)葡萄膜炎类型
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探 讨
葡萄膜的解剖和生理
• 葡萄膜是由前部的虹膜、中部的睫状体和后部 的脉络膜组成。
虹膜
虹膜含有丰富的三叉神经纤维 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
睫状体
睫状体是连接虹膜和脉络膜的中间部分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悬韧带,调节屈光能力 睫状突分泌房水 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直接的紧密连接和无窗孔的毛细血
分为4期: 前驱期 后葡萄膜炎期
前葡萄膜受累期 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
伪装综合征
伪装综合征(masquerade syndrome)是一类能够引起葡 萄膜炎表现但又是非炎症性疾病的疾病
伪装综合征在临床上多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中枢 神经系统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肿瘤眼内转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所致的临床症候群,可表现为前房积 脓、虹膜结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或视网膜下肿块病灶 等。此类患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 不敏感。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组主要累及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周
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症状:眼红、眼痛、眼前黑影、视物模糊
体征:角膜后KP、玻璃体细胞、玻璃体雪球样浑浊、玻璃体基底部
和睫状体平坦部雪堤样病变、黄斑囊样水肿、血管周围炎
中间葡萄膜炎
诊断:
1.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UBM
警惕梅毒性和(或HIV)葡萄膜炎、伪造综合征
Bechcet病性葡萄膜炎
前、后、全葡萄膜炎均可出现,多以视网膜血管为基本表 现
复发性、有痛性口腔溃疡
阴部溃疡
多形性皮肤病变
皮肤过敏反应试验阳性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以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 疾病,可伴有脑膜刺激征、耳鸣、听力下降、脱发、毛发 变白、白癜风等全身改变
治疗:
1.糖皮质激素球旁注射 2.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 3.免疫抑制剂 4.激光、冷凝及手术
后葡萄膜炎
后葡萄膜炎是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的炎 症性疾病
症状: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闪光感、眼 痛。如果患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可有一些相应全身疾 病的表现
体征:视网膜炎症病灶、脉络膜炎症病灶、视网膜血 管改变以及玻璃体炎症细胞和浑浊。
伪装综合症
梅毒螺旋体
只感染人类
葡萄膜炎的分类
解剖位置的分类: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 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
病程和时间的分类:急性葡萄膜炎、慢性葡萄膜 炎和复发性葡萄膜炎
病因分类:感染性葡萄膜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是指原发于虹膜和(或)前部睫状体 的炎症
➢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患者总数的50%
管是血-房水屏障的形态 脉络膜血管丰富,是全身血流量最大的器官
葡萄膜炎的定义
狭义定义: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炎症
广义定义: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 管及玻璃体的炎症
葡萄膜炎的病因
自身免疫因素
感染性因素:
细菌、真菌、病毒、结核、寄生虫、梅毒、HIV等
各种损伤 如外伤、手术
不均匀脱色素
均匀脱色素
虹膜结节
Koeppe结节
Busacca结节
前葡萄膜炎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继发性青光眼 带状角膜变性
前葡萄膜炎
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防止和拉开虹膜后粘连;解除睫 状肌痉挛,减轻症状。
糖皮质激素滴眼:高浓度 低浓度:1% 0.1%;次数多 次数少:qh Bid
中间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
➢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体征:睫状充血、尘状或羊脂状KP、前房闪辉
和炎症细胞、虹膜后粘连、虹膜脱色素、虹膜 结节、前房积脓 ➢多见HLA-B7阳性
角膜后沉着物
(Keratic precipitates,KP)
尘状KP
羊脂状KP
虹膜后粘连
完全后粘连
部分后粘连
虹膜脱色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