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有机论美学班级:2008级对外汉语系1班姓名:何安琪学号:10082710113指导老师:陈融职称: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5月目录一、英国新古典主义机械论 (3)(一)、机械论的产生背景 (3)(二)、新古典主义机械美学论的困境 (4)二、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美学论 (4)三、以有机美学论为核心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主张 (6)(一)诗与情感 (7)(二)诗与想象 (8)(三)诗与自然 (10)四、机械论与有机论的区别 (11)五、参考文献: (14)六、致谢 (15)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有机论美学Organic Aesthetics in British Romantic Poetry 【摘要】19世纪,当新古典主义机械论美学的批评对象和批评理论产生矛盾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纲领。
华兹华斯首先在他的《抒情歌谣集》中提出了“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想象力”,认为最好的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不谋而合,他将诗歌与自然界有机物的自然生长相联系,在德国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论美学。
他对于“想象”和“幻想”的本质区别的阐述是他有机论美学的主要观点。
“自然”、“想象”和“真实”是有机论美学中的三个最主要的元素。
从华兹华斯到拜伦、雪莱和济慈,他们的诗歌中无不沉淀出这样的有机性。
这种有机论美学对形成和解释浪漫主义诗歌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有机论美学在诗歌创作方式上和诗歌内容上都与新古典主义机械论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柯勒律治的有机论美学是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有机论美学对后来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关键字:有机论美学、机械论、自然、想象、真实[Abstract]In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object of criticism and the criticism itself rose up, the neoclassic poets were no longer able to use neoclassical mechanic aesthetics to solve its dilemma. Conform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ritish romantic poets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and William Wordsworth have proposed the revolutionary guiding principles of romantic poems. William Wordsworth was the first poet to lay importance on the imagination in his work LYRICAL BALLADS, which he considered it as the driving force in the art creatio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shared the same opinion. He probed into the growth of an organism in the nature and managed to relate poetry with it. He brought about a new organic aesthetics based on German romantic aesthetics.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his organic aesthetics is his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Organic Imagination and Mechanic Fantasy. Nature, Imagination and Truth are three main elements in his theory, which have penetrated into the entire romantic poetry in the 19th century. His Organic aesthetics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re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romantic poetry. It contradicts the neoclassical mechanic aesthetics in intrinsically. Though Coleridge’s Organic Aesthetics is a product of the times and has its limitation, it still rendered a huge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history of poetics.Key words: Organic Aesthetics, Mechanic Aesthetics, Nature, Imagination, Truth一、英国新古典主义机械论(一)、机械论的产生背景自16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观在西方哲学史上取得长足的发展,科学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者们的思想领域中也取得了支配地位。
新古典主义正是在这股以自然科学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大背景下产生了。
新古典主义盛行于与十七世纪英国王政复辟时期到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产生之前。
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以理性至上、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并且追求用词的高雅。
在诗歌方面,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内容多数是对现实的反映和道德说教,因此也涌现了许多新的诗歌体裁,如社会讽刺诗和英雄诗剧等。
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者在笛卡尔唯理主义的哲学背景下,推崇艺术创作是理性的生产这一理论,将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的《诗的艺术》奉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写道:“因此,首须爱义理: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义理获得价值和光芒。
”①在布瓦洛看来,诗歌的创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必须压抑自身的情感与想象,遵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这使得诗人们如同一个机械师按照运动规律的原理制造发动机一样来创作诗歌。
在艺术形式上,戏剧必须严格符合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诗歌的形式则必须遵循英雄双韵体,即每两行押一韵、一行一断句的诗体,强调句式均衡、整齐、准确和简洁。
这一时期不乏在诗歌造诣上集大成者,诸如约翰·德莱顿(1631-1700),他的政治讽刺诗超越了时间的普遍意义,无论是身处于哪个时代的人读来都可与现实稍作联系;又如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将“英雄双韵体”在诗歌艺术中发挥到了神韵独步千古的境地,他的诗歌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富有哲理:True wit is nature to advantage dress’d真才气是把自然巧妙打扮What oft was thought, but ne’er so well express’d思想虽常有,说法更圆满②这短短的两句诗的句尾都押[d]韵,与诗中nature和thought两词结尾的轻音遥①尼古拉·布瓦洛. 《诗的艺术》[M]Ⅰ,37-8 任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②Alexander Pope. 《An Essay on Criticism》[M] P90 1711相呼应,不仅强调“自然”和“思想”两词,在读音上也形成了一郑重一急促的对照。
这两句诗更能成为新古典主义机械美的审美批评的主要观点。
蒲柏认为真正有才气的诗人在诗的内容上能够遵循理性的自然规律,在诗体的表现方面又能符合诗歌古典的审美主义下(即必须是英雄双韵体),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二)、新古典主义机械美学论的困境新古典主义的机械美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评论家们在牛顿的科学自然观的影响下,将丰富而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拆分成冷冰冰的机械零件。
它们虽然树立了机械式的自然准则和艺术准则,但实际上这种准则无助于真正自然的艺术,相反,它甚至还阻碍了这种艺术的创作。
③这种困境直接体现在评论家们对于莎翁的矛盾评价中。
德莱顿在《论戏剧诗》中对莎士比亚在戏剧诗上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莎翁写诗只须内观己心,诗歌自然就在那里了,因为他天生就是有学问的。
但是他也认为莎翁的艺术创作时常平淡乏味,文风时而诨虐、时而浮夸。
蒲柏综合了德莱顿的观点,认为莎翁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他认为莎翁的缺点有很多:历史剧是老调重弹;悲剧中打动人的只有做作的事件、浮夸的表达、华而不实的格律;喜剧依赖于插科打诨、下流和丑角的俏皮话;在他看来,莎翁不懂得真正的幽默,笑话经不起翻译,尤其是双关语。
④他将莎翁的这一缺点归咎为伊丽莎白时代庸俗的戏剧艺术和低级趣味的观众的缘故。
作为诗评家,德莱顿和蒲柏以理性为判定艺术作品高下的唯一标准,将莎翁那些不符合三一律的作品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文章。
但同时作为一个诗人,诗人体内本能的诗性让他们为莎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倾倒、都认为莎士比亚的剧作拥有不可名状的美感。
他们无法理解莎翁在违反了理性批评的原则下,却依然拥有难以言喻的艺术魅力。
当批评武器与批评对象产生矛盾之时,正是诗学变革之时。
于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塞缪尔·柯勒律治(1772-1834)和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纲领。
二、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美学论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和西方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他们就是塞缪尔·柯勒律治和威廉·华兹华斯。
他们两人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奠定了浪③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有机论美学观[N]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④白利兵柯勒律治莎评的有机美学论[D] 2009.5漫主义的开端。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1800)第二次出版的序言中,提出了他对于诗歌改革的多项主张。
其中的“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诗的语言应该是人们真正的用语”这两项主张直接将浪漫主义置于古典主义的对立面,打开了英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新局面。
相比于威廉·华兹华斯在诗歌作品上的多产,柯勒律治则在诗学批评理论上颇有建树。
他所著《文学生涯》是近代文艺批评理论史上不可跳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他是第一个运用有机美学论来为莎士比亚辩护,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应当遵循其作品本身内部发展的规律,无需理会外部强加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