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论文: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理解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的现状,本文就教育信息化的溯源进行了系统阐述,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
[关键词] 高校教育信息化
自上世纪末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让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随之出现。
2001年7月,教育部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了正式文件,并将其列为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的战略要点;2004年2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由此,教育信息化从此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获得了飞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实现科教兴国的最迫切行动之一。
一、教育信息化的溯源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
20世纪70年代,
德国、欧共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和发展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把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一环。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1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问题,并将之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和突破点。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美国,甚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焦点。
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信息化问题实际上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nii计划之前,就已初露端倪。
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kenneth c. green 教授首次提出了“campus computing”(校园信息化)的概念,并于同年开始了针对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campus computing project(ccp)。
该项目至今已持续13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
受其启发和影响,2002年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
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accs(asian campus computing
survey)。
可以说,有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提法在我国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但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目前没有比较确切的定义,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光慧老师给出的定义“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
”
参考百度百科上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解释,摘录如下:
①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③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
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等等。
上述定义均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
化概念的主要内容,如: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
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通过对国内已有教育信息化定义进行整合,并参照国家信息化定义,不妨对教育信息化重新作一界定: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其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
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
变革,促进教育改革。
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多年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工作者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三是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
这三者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而这三者又不外乎以下基本要素:
1、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启用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以及应用于学校教学的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cai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既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
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
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
其中教育软件资源主要包括以多媒体素材、各类cai课件、网络课程等为主的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以文献资料查阅和检索服务为主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主的各种工具类资源以及inter—net资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为实施现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
以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资源及其支持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数据库资源等。
3、信息技术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是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力。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应用于信息
化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
4、信息化人才。
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先行。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
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人才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识型教育信息化人
才,这是对在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其他服务的各类人员而言的,是对该领域全体人员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要求;二是专业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专门从事教育信息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维护的专门人才。
5、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以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依据和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