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与未来联合作战[摘要]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联合作战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
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因此,全球各国对制天权越来越重视,对其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关键词]联合作战;太空;制天权Outer Space and Future Joint Operations[Abstract]Today, the battle space has been further extended from land, sea and air to outer space, the future joint operations will be land, sea, air, space wars integration.Without a strong aerospace force, there is no control of space, air and sea will be severely weakened and eventually lost the initiative in the war.Therefor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space, competition has intensified its.[Key words]Joint Operations;Outer space;The rightsof Space control1背景古往今来,尽管在人来居住的地球上,战火频繁,此起彼伏,然而,太空始终是超脱人间兵伐之灾的一片净土。
几千年来,人类对太空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开发利用太空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造福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现如今,美国着眼未来发展,提出“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世界”。
俄罗斯则称“优先发展空间信息支援系统,确保有效地支持部队行动,是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战略稳定所必须的”。
可见,美、俄等国视空间为当今维护国家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
当今,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进一步延伸到外层空间,未来联合作战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战争[1]。
没有强大的航天力量,就没有制天权,还将严重削弱制空权和制海权,最终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正是因为这样,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迫切需要保护其在太空的既得利益,在其公布的一系列航天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控制空间能力,声称必要时要从空间使用武力,攻击敌方陆、海、空、天的重要目标,优先保卫美国的“太空资产”。
美俄两国都是为了保证获取太空信息优势和防止敌方利用太空取得信息优势。
要想取得战场制信息权,就必须综合利用军事航天力量(主要是卫星系统)和电子战系统,获取各种信息,为联合作战指挥及各种联合作战行动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情报,同时对敌实施进攻性和防御性信息联合作战,全面剥夺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太空站武器系统美国在太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监视与侦察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在过去的局部联合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空间预警系统主要是预警卫星。
它可以探测到导弹发射所喷尾焰的红外辐射,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甚至能测出来袭导弹的性质和攻击路线[2]。
2.2空间信息传输系统2.2.1军事通信卫星分为战略与战术2种卫星。
战略通信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提供远程战略通信服务;战术通信卫星在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主要用于近程通信,为飞机、舰艇、车辆、部队间提供机动通信服务。
发展趋势:完善保密措施,增强抗干能力和生存能力;攻克卫星不能与水下潜艇通信的技术难关。
2.2.2新一代GPS(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所谓新一代GPS是指比目前GPS的抗干扰能力增加30dB,可提供30dm的定位信息和发射1ms分辨率的定时信号,通过这种传感器网络,可很快测出任何一种无线电频率发射源。
例如,敌方地对空导弹的雷达,精度可达10m之内。
2.3空间导航系统主要有高精度坐标瞄准导航系统,空间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的地图。
高精度坐标瞄准导航系统通过光缆和厘米级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为火力圈外发射的微型弹的攻击提供足够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
2.4空间气象服务系统提供实时精确的气象信息,其中包括千米网格上的温度、风向和湿度,并可随时修正,大大提高攻击目标的联合作战效率。
2.5太空作战武器太空作战武器多为新概念武器,包括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等。
2.5.1反卫星卫星也称拦截卫星,是一种对敌方的卫星实施摧毁或使其失败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和空间观测站、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
2.5.2反卫星导弹是一种专门用于摧毁敌方在空间运行的军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导弹,它和导弹的发射系统、空间观测网、地面监控站共同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
2.5.3定向能武器包括天基、陆基、机载定向能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3]。
2.5.4动能武器所谓动能武器,就是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或称动能拦截器——KKV),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3]。
3 美国采取的措施为了实现太空战,美、俄两国不惜花费巨额资金组建太空作战部队。
1998年4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在《2020年构想》中提出了控制空间、全球联合作战、力量集成和全球合作等联合作战思想,明确揭示了美军要使用太空武器系统来攻击敌方的陆、海、空、天目标,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航天系统,完成好防御、进攻两个方面的任务。
1999年初,美又揭示了“导航战”的概念,目的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遏制敌军的导航能力,提高己方军队的导航能力,并保持战场上的导航优势。
2000年末,又揭示了“空间控制战略”理论,强调以优势的军事航天力量确保控制外层空间,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陆、海、空联合作战时的优势。
健全的指挥机构是成功实施太空作战的关键,在太空作战理论形成过程中,也完善了指挥机构。
从空军航天司令部、海军航天司令部、陆军航天司令部到统领3个司令部的美国航天司令部,后经过进一步调整、改革和优化又形成了陆军战略防御与航天司令部;太空作战指挥中心;太空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和侦察中心;太空作战指挥部等,它们统归航天司令部领导,更深入,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美国提出,由单纯的“航空”部队转变为“航空航天”部队,并最终转变为“航天航空”部队,并确定了部队应具备的6种核心能力,即航空航天优势、全球攻击、迅速进行全球机动、精确作战、信息优势和敏捷的战斗支援,强调美空军由现在的以空战为主的部队转变为既可实施空战又可进行太空作战的“航天一体化”空军,即空-天军,以确保未来的空军成为“全球警戒,全球到达”的全球力量,以形成和完善太空作战理论及太空作战指挥机构。
4 太空战对未来联合作战的影响美、俄等国举行太空战演习并组建“天军”,可以看出太空争夺战不可避免,太空将成为未来联合作战的新战场。
加强太空战建设将对进入新世纪的军队的联合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发展及技术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4.1制天权对联合作战的作用越来越强,制天权的争夺将日趋激烈未来20年,“无人化战争”即交战双方军队不直接接触的战争正在出现。
近期的局部战争充分证明了未来太空战的重要性。
以科索沃战争为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动用了300多种、50多颗军用和民用卫星,其中有2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传递图像和数据的通信卫星,3颗图像处理传递卫星,6颗气象卫星和24颗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为北约提供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导航、定位、气象、测地等太空支援,不仅提高了北约部队的反应速度和打击效果,而且确保北约以“零伤亡”取得战争的胜利[5]。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空间系统与其他武器系统的配合将愈来愈紧密,这使得空间系统的战术作用水平日益提高。
美国认为,当前某些国家已具有攻击它的卫星系统或用计算机在网络空间破坏美国对卫星的控制。
如果战争中美国的太空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它的联合作战能力、防护能力都会极大削弱,各兵种将难以顺利地发动和实施各种联合作战行动[4]。
据分析,高性能的空间武器和抗摧毁能力强的空间系统将是21世纪空间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将有5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空间系统。
在未来战争中,交战双方争夺制天权的斗争将日趋激烈。
4.2信息对抗将从地面、海上和空中向太空延伸美军太空战演习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为了争夺信息优势。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以卫星为主的空间网络是获取战略和战术情报的主要手段,在现代精确制导武器、远距作战飞机、定向能武器等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后勤支援和保障系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如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动员了大量的空间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联合作战效果。
美、俄两国的军事情报约有70%左右来源于侦察卫星,美国军事长途通信70%~80%的信息均由卫星传送。
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全天候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并广泛运用于各种武器系统和C4ISR系统。
因此,在未来战争中,为争夺信息优势,各国对这些暴露在空间、可探测其轨道位置、平时可掌握其传感器及电子设备电磁特性的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对抗和反对抗的行动也势必更加激烈。
如何保护己方空间系统正常运转和如何攻击敌方空间系统,是未来太空战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1]王曙光.现代联合作战[M].星球出版社,2010.[2]李国柱,等.美国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发展.舰船电子工程[J].,2011.(5)[3]温睿.天基系統:战争空间拓展的象征[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4).[4]王婷.解读未来联合作战体系[J].新华军事,2010,(1).[5]陈富生.外军预警探测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外军信息战,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