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 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 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 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 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 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 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 — 聂鲁达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 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 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 马雅可夫斯基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归去来兮。 —— 华罗庚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 真进步。 —— 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 头。 —— 吉鸿昌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 不属于人类。 —— 别林斯基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 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 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 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 了拔乱反正的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 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 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 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 弗避。 —— 吕坤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 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 捐。 —— 陈辉
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 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 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石崇、李白、杜甫、白 居易、李商隐、张仲素、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 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 老舍、陈志岁等。王昭君故事有清章回小说《又凤奇 缘》;元杂剧《汉宫秋》、明传奇《和戎记》、杂剧 《昭君出塞》均演此故事。1900多年来,生长在巴山 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 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 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 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昭君文学
王昭君 李白 昭君拂玉鞍, 上马集· 王昭君 大江朝纲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边风吹 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 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 终身奉帝王。
评价
王昭君的历史功 绩,不仅仅是她远行 北漠和亲,更主要的 是她出塞之后,她与 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 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 和睦亲善与团结所作 出的非比贡献。
王昭君简介
昭君传奇
昭君简介 昭君评价 昭君出塞 相关文学 爱国名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 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 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 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 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 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 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 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 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 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 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 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 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 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