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29讲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29讲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


气、废渣
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热污染、空气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
提高能源综合 利用率,建立循 环经济模式
利用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
酸雨和生态系统破坏 污染物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 耗激增。
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海洋分布,有海洋生物沉积;森林资源丰富;沼泽广布。 (2)纬度高,气候寒冷;沼泽广布,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短缺;自然条件 恶劣,对技术水平要求高;距离市场较远。 (3)加快该地区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及密度增加,形成资源型城市;改善当地交通条件,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当地工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
水资源、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
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 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属于大型大陆裂谷盆地,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石灰岩等海相沉 积物。该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有著名的 秋明油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远离市场输电难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狭管效应
西北
市场 成熟 小
不大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
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如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 措施
开采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
(2)海面及水体 ①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 ②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 ③海岛散布于海洋中,具有___海__陆__兼__备___的特点。 (3)海底空间 ①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②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海岸带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_过__渡___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是我国对外 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推测西西伯利亚盆地地质历史时期能源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2)简述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3)说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 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地在地质时期地壳下降,形成盆地,且发现有海相沉积物, 说明有海洋沉积的发生;煤炭形成需要大量的植物残骸,因此该地在地质时期森林资 源丰富、沼泽广布。(2)读图可知,该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沼泽广布,对机 械设备要求高,资源开采难度较大;由于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稀少,交通不便。 (3)资源的开发,可以吸引人口迁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工业的发展,进而 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微点 1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生活三废污染;自然环境恶化等。
微点 2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1)确保耕地数量。 (2)提高耕地质量。 (3)防止耕地污染。 (4)提高耕种积极性。 (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微点 3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表现 (1)供求问题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 (2)沿海发达地区用水缺口明显扩大。 (3)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微点 4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具有四多四少的特点,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沿海多内陆少、 夏秋多冬春少”。这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相对应。
实行耕地总量 不减少措施
依据《土地管理法》,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非农业建设必
决 提高土地
须节约用地

利用率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地质量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节流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加 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 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现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状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微点 5 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浪费严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等)、环境破坏严重。
微点 6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因为人类活动 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 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 有严格的要求。
口”的重要原因是
()
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B.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
C.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
D.沙漠广布,风力受阻力小
2.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
转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利用技术不成熟
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环境限制大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防治 措施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农牧业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 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淤地坝 等 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 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 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 亿 吨)。读图回答 1~2 题。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0 年争取使非化 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读下图,回答 1~2 题。
1.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图解思路】
蒸发(腾)
【尝试解答】 1.A 2.C
减少
读图,完成 3~4 题。
3.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有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四、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海洋空间资源:指与____海__洋__开__发__利__用____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 水体、海底和海岸四部分。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域上空 海域上空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影响着 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
解析:第 1 题,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净输出、正值为净输入。我国的新、内蒙古、 桂及湘西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则 C 正确。注 意净输入区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豫位于中部经济带。第 2 题,虚拟水资源调配 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地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则 D 正确。图示我 国不少干旱区成为输出地、而湿润区是输入地,这样会使水资源空间分布更不均衡, 且不利于输出地自然环境的改善。 答案:1.C 2.D
第三模块 人文地理(必修2+选修Ⅰ-3)
第十一章 环境与发展 ★第29讲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
地理
01
基础梳理 夯基固源
02
精研巧练 提升素养
03
达标检测 知能提升
一、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__不__平__衡_____,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__少____,质量___差___,开发利用难度大。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有
()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图解思路】
减少
增多
不足
1.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 2.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 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