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款汽车的发展和设计理念姓名:杨军军学号:112305145专业:投资与理财院系:商学院2013年4月摘要:汽车设计理念应该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 ,而真正能够设计出即调动顾客的购买欲望 ,又有艺术品位、时代新意和独特个性的汽车造型的人并不多。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 ,汽车设计其一是汽车的外形设计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能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还有就是汽车的新能源问题,越来越引得人们的关注,当清洁能源用在汽车上变得可行,当混合动力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当各种新能源用在各式概念车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汽车会更令人关注。
而现在,我想谈谈各大品牌汽车或是一些型号汽车的设计理念以及未来汽车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生活经典理念创造性科技的魅力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目录 (3)时代骄子“桑塔纳2000” (4)大众甲壳虫 (7)大霸道Q7 (12)超级跑车“雷文顿” (16)结尾语 (19)参考文献 (19)课堂小结 (19)时代骄子“桑塔纳2000”说到汽车,最叱咤车坛的,最常见的,最为人们所知的,驾校里是它,的士是它,警车是它,很多人都猜到了吧,不就是大众的桑塔纳2000吗!我们先来了解下,Santana 2000是上海大众为了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于1991年10月开始研制的新一代桑塔纳轿车。
1995年4月20日,当第一辆Santana 2000顺利下线后,它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商务用车的市场。
此后的8年中,上海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系列改进车型。
之后上海大众的工程技术人员们,又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原有Santana 2000的基础上,赋予其更为时尚的外形,更加人性化的装备,集合了上海大众人智慧与激情造就了款Santana 3000。
Santana 2000的主要配置:长/宽/高(mm) :4680/1700/1423发动机型式:74千瓦4缸2气门电子控制多点喷射汽油机(AYJ)变速器型式:自动变速箱/手动变速箱排量(毫升) 1781最大功率(KW) :74/5200最大扭矩(N.m) :155/3500油耗(L/100km) :6.2轴距(mm) :2656前轮距(mm):1414后轮距(mm):1422最小转弯直径(m):11最小离地间隙(mm):138满载质量(kg):1585空车质量(kg):1210上海·桑塔纳轿车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87年引进巴西大众汽车公司的产品。
在车前仍使用大众公司的商标;2006年前在车尾使用文字商标“上海·SANTANA”,2006年10月开始,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使用中文“上海大众”和大众标志。
目前桑塔纳已达到欧3排放标准。
桑塔纳(SANTANA)牌轿车,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品牌车,该厂坐落在桑塔纳山谷下,该山谷以盛产名贵葡萄而饮誉世界,并且该山谷还经常刮起一股类似“科罗拉多”的旋风,所以当地人就把这种旋风叫做“桑塔纳”。
桑塔纳品牌在国内已深入人心,行销全国二十年,无奈商场如战场,现今的汽车市场已是硝烟四起。
桑塔纳2000在2004年1月31日已经停产,替代车型超越者(桑塔纳3000)2004年2月1日正式生产。
上海大众声称:这次桑塔纳3000型“超越者”的称谓叫做“现代经典车”,即“现代技术、经典车型”,一方面是因为桑塔纳已成为一款经典车型,而“超越者”是延续了桑塔纳的品牌精神;另一方面,超越者又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如变频空调等。
其实我介绍到这里,santana2000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实用,适用,耐用,这三个词就是最好的概况了。
在车坛风云了20年,2004年的停产,被新款桑塔纳取代,可能在十几年后,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再见santana2000,但是我想我们很难忘记它。
大众甲壳虫不知不觉第二款车又是写的大众的车,到也不是我偏爱大众的汽车,我又写到大众的车,因为大众的很多车型都是最经典的车型,很难被人们,被我忽略掉!首先介绍下大众甲壳虫,大众甲壳虫(V olkswagen Beetle)正式名称为大众1型(V olkswagen Type 1),是由大众汽车(香港译福士车厂)在1938年至2003年间生产的一款紧凑型轿车。
1998年,在最初的甲壳虫下线许多年以后,大众汽车正式推出了外形与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壳虫(以大众高尔夫(Golf)为平台),而甲壳虫则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数一些国家一直生产到2003年。
在评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20世纪汽车”的国际投票中,甲壳虫排名第四,仅次于福特T型车、迷你和雪铁龙DS。
甲壳虫的参数:长/宽/高(mm):4081/1724/1498轴距(mm):2508油箱容积(L):55整备质量(kg):1228总质量(kg):1650发动机参数:发动机型式:直列4缸8气门气缸数:4排量(mL):2000最大功率(kw):85/5200最大扭矩(N.m):170/24000-100Km/h加速时间(s)10.9“人民的汽车”甲壳虫大众甲壳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于是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来完成这项任务。
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同时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
然而,随后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这些参加了该计划的民众再也没能得到他们购买的汽车,除了一小部分的纳粹高官。
费迪南德·波尔舍在接受这项任务之前几年就已经简明叙述了这款车的最初技术参数,但一直未能形成产品,直到他得到了第三帝国的支持。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这个矮小的前奥地利人非常清楚汽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也知道轿车对人民大众的巨大诱惑力。
希特勒在竞选纲领中就有一条: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
他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启动。
”不久,德国汽车协会接到元首决定开发小轿车的通知,并指定该协会代表德国政府与波尔舍公司签定协议,由波尔舍公司设计试制大众车。
大众汽车厂成立1936年10月12日,三辆大众VW-1型轿车如期交付。
波尔舍与德国汽车协会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证明这种轿车是技术上的惊人之作。
甲壳虫的外壳,风阻极小,采用风冷发动机便于维护,扭杆独立悬挂行车平稳,整车自重650公斤,26马力,车速高、油耗少。
最后,样车顺利通过了鉴定。
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汽车厂来生产这种轿车[1]。
于是,“大众汽车公司”于1938年5月26日诞生。
第二年,大众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讥讽它是“BETTLE”,大众因此而得名“甲壳虫”。
1939年,德国军方加强大众车身钢架的质量和硬度,定名为62S型,大量投入北非、波兰和苏联的战争。
在1940-1944年间,甲壳虫车还被改装成吉普车、水陆两用军车,分别有5万辆1.5万辆出厂,大众汽车厂成了希特勒的战争工具,而人民企望的“大众车”仅有630辆投入民用。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ⅣAN HIRST少将从瓦砾堆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式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侥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1951年的甲壳虫,整车外形流畅,简单实用。
最突出的特点是完美的车身造型,是当时流线型设计的杰作。
从这辆车上可以看到许多甲壳虫历史演变的痕迹,是一款难得一见的“甲壳虫”汽车化石。
1949年9月,英军把汽车厂交还了德国政府。
1960年德国政府将其私有化。
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复兴,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如饥似渴,但购买力又很有限。
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种。
并且在其研发过程中,研发者相当注意车子本身制作的水准和日后的维修问题,所以甲壳虫拥有相当坚实的车体结构和底盘引擎,这是它能成为长寿车的原因之一。
甲壳虫为大众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拿下欧洲市场后,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又巧妙地打开了近乎饱和的美国市场。
在甲壳虫的滋养下,大众汽车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汽车公司。
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车出厂,比福特T型车多一辆,取得了全球产销量冠军的美誉,甲壳虫汽车已爬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
甲壳虫对德国人来说,是他们曾经共过患难的朋友,也是精神支柱。
因为有了甲壳虫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德国有专门以甲壳虫命名的汽车俱乐部,也有爵士乐队等。
由于这车造型像甲虫,加上它的“丑陋”(噪声大、做工粗糙),一位美国记者在《纽约时报》上称这车叫甲壳虫,由此成名,蜚声世界。
今天看甲壳虫是越看越喜欢,以至成为一种“宠物”,这是因为甲壳虫被赋予了人文内涵所至,连大众公司也最后将“人民车”改为甲壳虫,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如果说,有人曾形容一杯牛奶能使一个民族强盛起来的话,那么,甲壳虫就创造了使一个国家在废墟中重又站起来的神话。
在德国,我同一些知识阶层的人士谈起甲壳虫,他们总是用一种文化的视角来评判甲壳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
实际上,甲壳虫已经溶入了德国人的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之中。
他们可以把汽车发明写进历史,但不会把甲壳虫在生活中抹去,因为对甲壳虫的存在与否已不是无关重要,而是已成为一种历史的符号,当作了精神遗产。
在德国可以找到不少甲壳虫的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生话的方方面面,仅我自己收集的就有五六种,还不包括其它国家出的版本。
在沃尔夫斯堡大众公司汽车博物馆,可以看到在甲壳虫的平台上繁衍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敞蓬、厢式、面包和各种各样的专用车等。
在这些不同年代生产的甲壳虫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甲壳虫的发展历史,技术的演变过程,以及德国人的生活需求。
在德国,埃姆登成了甲壳虫的故乡。
埃姆登的记忆——最后一辆德国本土生产的甲壳虫1978年,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德国港口城市埃姆登工厂下线。
许多人恋恋不舍地簇拥着这辆车合影。
在历史的老照片上,能触摸到当时的气息。
在埃姆登工厂的陈列室里,最后一辆奶白色的甲壳虫至今还保留着。
凡是到这个厂参观,讲解员都不会忘记介绍一下甲壳虫。
1980年,当在海外生产的甲壳虫漂洋过海重回故里时,整个埃姆登沸腾了,成了节日的海洋,像重又拾回了他们失去的孩子。
我曾经问过德国人,在他们心目中甲壳虫要比奔驰宝马还要来得亲近,值得骄傲,更像是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不论是有钱的富翁还是没钱的贫民它就像生活中的好帮手,闲暇时又能成为交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