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纲要汇报稿
4、长城 缓冲保护地带-山林野趣养生区
规划建设以森林氧吧、林果采摘、休闲养生与健身运动为主题的功 能区。以建设生产性、环保性、观赏性、游览性综合林带为目标, 同时发掘景观资源、突出观赏林带的生态优势为目的。
堡
城
第26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三、全面改善吃住服务品质,提升经济收益能力
第13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三、总体定位
以长城观光为载体、以长城文化体验为重点,以国际 文化交流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为支撑,融合长城观光旅游、 国际文化交流旅游、乡村与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大 型综合性旅游区。
规划确定旅游区四个层次的发展定位:
A、怀柔区发展新兴产业的示范与先驱 B、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文化实力支撑 C、万里长城的代表性精品旅游景区 D、全球知名的乡村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长城生态缓冲区
长城生态缓冲区
多彩田园游憩区
多彩田园游憩区
入口综合 服务中心
第19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空间布局--项目分布
重点项目构成表
序号 一 区域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旅 游观光带 入口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 雄关漫漫、大角楼、牛基角边、 龙舞长城、箭扣探胜 大门、停车场、文化广场、管理 与服务中心、旅游商品购物区、 换乘中心 绿野觅踪、慕田山居、山林康体、 花卉园区、健身乐园 乡野农趣、五彩大农园、高尔夫 练习场、自驾车营地、长城家园 营城恢复、公共文化设施、文化 项目、多媒体影厅、旅游服务设 施 长城文化论坛、生态度假项目 山吧地带、时尚达人俱乐部、长 城植物研发基地、绿色果菜采摘 基地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衷心感谢 各级领导,莅临指导
第1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2011-2025)
规划思路-成果纲要 2010-10
第2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第23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综合服务区:鸟瞰意向图说明
游客正常由南向北进入景区, 本区从游客正常视觉角度取 景,以大门正上方观觉本区 的景观结构,由近及远形成
完整的景观体系。
规划建立以长城为远景的视 觉体系。 视觉由停车场向游客服务中
心逐渐抬头视觉高度,与远
生态缓冲区
慕田峪村
业相互结合,构建集文物保
护、文化观光与文化交流为 一体的功能区。
景 观 轴 线
第25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
城墙向东西两侧拓展,慕田峪长城由1-34号敌楼组成,目前开发 为1-23,游客观光的最为集中的是4-18。未来修复工程结束后, 将全面开放,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外部进行延展。
北沟村-长城国际文化社区
本区环境整洁舒适,山地四合院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发展方 向上应寻求与周边地区的差异化。以国际民俗文化、民间文化与 民族文化为主线,在现有乡村景观地产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型的 旅游消费模式与文化消费模式,打造特色新型国际文化旅游业态。
第8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第二部分 战略构想
第9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
空间拓展
2
产品提升
1
3
功能优化
贯彻保护第一与科学发展,扩大景区规模与环境容量 调整景区格局与功能分区,丰富产品内涵与旅游要素 整治旅游环境与管理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 创新旅游业态与资源配置,促进镇域经济与乡村发展
第16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具体规划思路:
1. 服务区下移,缓解停车/商贸/管理多项矛盾 2. 长城旅游主体向东西拓展,增加游憩空间 3. 全面改善吃住服务品质,提升经济收益能力 4. 增加交通设施,将多个旅游项目融为一体
第17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3、长城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象征。
和--和平:在和平环境中,振兴中华、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5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二、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承载三大使命
1、北京瞄准建世界城市,慕田峪长城应成为打造北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怀柔定位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与东部发展带新城,慕田峪长城可成为推动怀柔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3、慕田峪长城争创5A级旅游景区,传统龙头景区应引领怀柔旅游的新一轮腾飞。
二
三
长城生态缓冲区
四
多彩田园游憩区
五 六 七
长城文化体验村 国际文化风情村 时尚聚落休闲村
第20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一、服务区下移,缓解停车/商贸/管理多项矛盾
综合服务区: 用地状况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在渤海镇辛营村南,处在怀黄路与慕田峪路 之间,北接辛营村居住区。 该地块大致呈三角形,面积约为300亩(200000平方米), 为农用地,北面有一条季节性河流。 该地块地势平坦,坡前不大,呈西南高-东北低。周边地 区东西两侧为丘陵山地,北侧不河滩坡地。
空间结构:
1、长城文化核心保护带 2、城关堡景观廊道 3、山林景观空间 4、人文景观空间 5、田园景观空间 6、商业集散空间
第18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
总体:“1132”
1: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旅游观光带 1:入口综合服务中心 3:时尚聚落休闲村(田仙峪) 国际文化风情村(营北沟) 长城文化体验村(慕田峪)
1、旅游体验模式从表面转向深入
长城旅游现在的体验模式以单一的观光体验为主,游人登上长城,人们只有慨叹他的雄伟壮观,却缺少对更 深的长城文化内涵的体验,此次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景区改造后的深度体验模式。
2、旅游消费从平面转向立体
景区的消费现在仅仅局限于门票+索道+旅游纪念品的简单收入模式,面对强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
整体现在还没有形成相对较高的旅游消费体系,此次规划设计更加注重了立体消费模式,整个产品从时间和空间
上进行设计,增加旅游观光空间,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延长旅游者在景区的消费时间,全力发展极具特色的长城 休闲度假旅游。
3、旅游运作要从本位转向合作
此次规划设计突破了行政区划本身的限制,按照大景区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问题。
2、长城 旅游景观轴线-“城、关、堡”
规划范围由景区入口经过慕田峪村,到长城城墙4号(正关台)的 长城旅游的景城轴线。
3、长城旅游文化中心-慕田峪村
规划把文化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同长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形成 “村、景、业”一体化的格局。外部景观上应恢复原有慕田峪古长
关
城营城的风貌,并以之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观光旅游、长城文化体验式旅游等主要分布在慕田峪
村及长城保护区 住宿功能主要设置在营北沟村 特色餐饮及乡村主题旅游主要分布在田仙峪村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环线 城、关、堡----旅游景观轴线
第15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第三部分 核心内容
核心资源特色
特色旅游产品
市场影响力
2002年被评为 4A 级风 景区;08年游客达160 万人次。
城关堡俱全、内外 长城文化观光体验,石 支并存,双垛口城 文化观光、国际文化交 墙、植被覆盖率高。 流等。 城墙高大坚固。明 长城中保存最好的 一段
长城文化体验游、中国 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代军事防御体系观光、 每年接待游客达600万 文化体验。 人次。 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每年游客达20万人次。
第22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综合服务区:总平面图说明
该区块的主导功能是交通 集散,因此停车场所占的 空间面积最大。 在地块的几何中心位置布 置广场,作为集散功能的 主体。 商业区位于游客进入景区 的必经之地,有助于促进 游客消费。 换乘中心是本区终点,也 是景区内部交通的起点, 放在管理中心后,方便游 客办理票务。
纲要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战略构想 第三部分 核心内容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五部分 成果体系
第3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第一部分 重要意义
第4 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一、长城是体量最大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的深度内涵: 1、长城是中国建筑文化的杰出表现与建筑史上传奇工程; 2、长城是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的见证;
第14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四、生产力要素配置
规划将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集中布置在综合服 务区,使其承担慕田峪旅游产业重塑重任,它为居民 折迁、商业摊点搬迁提供空间,配套建设良好的基础
设施,为区域大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规划按旅游业要素在区域进行空间布局: 交通集散、旅游购物、快速餐饮服务等主要分布在综 服务区
山的长城景观,实现有机结 合。 入口处的雕塑与大门,起景 观分隔作用。
第24页
北京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25)-纲要汇报
二、长城旅游主体向东西拓展,增加游憩空间
规划景区长城建筑为核心, 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形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