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贾家中学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号召我们党政一班人及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和落实我们的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学习名人,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做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我们实施德育为首人育人理念核心之一。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要按我们提出的“八心八自我”的品德要求,即“忠心爱国、孝心敬老、真心做人、诚心交友、爱心济世、信心励己、善心待人、热心求和”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追求、自我服务、自我信任、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自我强健”,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心、有礼貌、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爱心、有公民意识的人。
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观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折重要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哪些因素制约呢?如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作为德育工作者,搞清这些问题对我们如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去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发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校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设施;班主任、科任教师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校风班风等。
家庭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家长文化素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认识以及家庭氛围等。
社会环境主要指学生所处社区、邻里、经常接触的人群对其行为习惯的认识层次和文化素养等。
那么,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学生发展分别怎样影响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学校从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三个年级47个班2600名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希望通过这次调研, 让学校行政、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同时也为家长、社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使家长及社区领导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分三类: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社区居民。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共发470份,收回470份。
班主任:共发47份,有效问卷47份。
家长:共发470份,收回470份。
教师:共发140份,收回140份。
社区居民:共发100份,收回100份。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好习惯有哪些,坏习惯有哪些,在校行为表现,课余爱好等。
.家长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木情况,家长文化水平、爱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等。
班主任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担任辅导员的时间、职称、教研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方式及由班主任认识里所反映的学生行为习惯。
教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担任教师的时间、职称、教研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方式及由教师认识里所反映的学生行为习惯。
社区居民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文化水平、爱好, 对青少年的期望值,青少年在社区的行为表现等。
2、访谈:访问了30名家长,20名教师,20名社区居民,60名学生(每个年级各20名)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你知道哪些是好习惯坏习惯,身边同学的有哪些是好习惯坏习惯,影响良好习惯形成的原因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当前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次而,这三层基本分布为两头小中间大,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占34% 左右,习惯一般占48%,习惯不良的占18%,学习成绩好的不等于都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在其它方面也是全面发展的。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文化程度高、亲情气氛浓的家庭,孩子都有较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学历层次与学生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家长学历呼家长自身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孩子的良好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因此才会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孩子大都有着较好的公务员、例如父母是教师、上面的差异。
.行为习惯。
反之,父母不善求学习,整天只顾赚钱或者天天打麻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不好。
家长的业余时间所从事活动对孩子和行为习惯影响较大,若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的行为习惯一般都不好。
(三)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班主任担任主课教学工作,班上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好;管得严的班主任,班上学生习惯普遍较好。
反之,担任非主课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很少时间跟学生打照而,有管理不严格的,班上学生行为习惯一般都不好,甚至很不好。
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敬业精神、自身的学识修养、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影响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个知识较全而的班主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师德学习,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注重自身的言行,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敬业精神强且具有亲和力,必然有利于所任班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调查中看,除了校风、班风、家庭环境、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业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之外,另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社会环境。
如家庭周围人、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人文素养、行为规范等。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而社会影响错综复杂,网吧、游戏厅等违规经营,都给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学生上网成瘾,以至于半夜三更翻窗跳墙出去通宵达旦上网。
(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工作的方式、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然而现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把握的程度等,的能力,队伍的素质总体不高,工作方式陈旧,因此,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 工作效果不理想。
(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由于青少年学生思想复杂,行为问题很多,社会环境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大,加之思想政治教师而临的问题学生多,风险大,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待遇差,不少老师不想当班主任,不想做思想政治工作。
(七)留守学生多,调查发现,我校有许多学生家长都出去打工,而且双亲外出打工的人比单亲外出的更多,不少学生一个人在家务人监护,或者由爷爷奶奶照顾,也有少数人由其他亲戚照顾,这些学生往往有思想和心理问题,而且思想反复,行为反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校门内会自觉地将垃圾丢到垃圾箱里,可是一出校门就不管了,随地吐痰、随手抛赃物等等很自然。
为什么呢?一则街道上本来就脏兮兮的,二则也没人管,随你怎么丢。
曾经看到一个小学生,从校门出来就将一张作业纸撕成碎片用力往天上抛,一边抛一边欣赏纸片雪花一样的飘。
我们想不通了,学生在校内可以自觉,校外就成“无意识” 了?街道上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乱丢的嘛!可是,街道上所有的人,不管是居住在街上,还是从农村来上街的,也都是曾经在学校走岀去的啊,出去为什么都变了,而且都不以为然了呢?街上木来就脏嘛。
可见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四、思考和建议(一)调研问卷引发的其它方而的思考教育讲求“言传身教”的功能,学校老师、班主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引导性、示范性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和影响的力量有时候还是苍白的,加之整个社会风气的实际上不尊师重教, 老师社会地位的实际上极其低下,没有尊严,学校教育面临着许多无奈和尴尬。
(二)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H常行为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
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班主任只有具备优良的素质,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各种活动及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做出一定的评价,及时强化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做出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的认知行动化, 恰当处理学生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习惯,并持之以恒。
另外,要加大班干部、共青团员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促使班干部、团员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班风。
2.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H常生活,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载体,让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注重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做好一日三扫、保持清洁卫生、不乱丢垃圾、自觉捡垃圾,整理寝室内务、物品摆成一条线……做好小事情,做好身边事情,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发挥集会、班会课的教育功能3.很多班主任认为集会、班会课无事可做,翻来覆去讲自己都很烦。
其实、集会、班会课是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
集会、班会课是学生性格培养的场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了解其认识观点的能力;集会、班会课提供一个学生的想法受到认真对待的场所,在此他们学会了表达而养成自尊;集会、班会课营造了一个道德的集体,坚持不断地将尊重和责任融入到日常课堂生活中。
因而班主任要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适当地进行道德渗透,强化养成教育,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木质。
4.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必须积极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建立家长电话网络,随时和家长联系沟通,互通学生在校、回家相关信息,特别是周末,避免管理空当;再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也允许学生参加,会上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倾吐心中愿望。
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
会上还可以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正而交流和沟通,既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缓解家长过多限制与孩子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信任、自我调节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切实关心留守学生,引导和帮助留守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
5.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首先、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其次、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了解孩子接触人群的道德行为素养,并教育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远离行为习惯差的人群,洁身自好;再次、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在加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镇街、.社区居民文化素养逐步提升,营造出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