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锤炼议论文语言 ,提升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锤炼议论文语言 ,提升思维品质
方法二:句式添彩
1.设问句、反问句的运用: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 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 德)
2.否定句、陈述句的运用: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 是否掌握真理或者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 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3.关联句的合理运用: 转折:人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却往往忘记了自 己的责任。(恩格斯) 因果:信念之所以宝贵,只是因为它是现实的, 而决不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别林斯基) 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雄心壮志,他们的生活就 会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 的成就。(华罗庚) 4.短句运用: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 引用:名人名言,中外名句。
毁树容易种树难
《毁树容易种树难》这篇小文,篇幅不长,却揭 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掩卷深思,令人回味。
一棵树,从它的种子播进土壤,到长成参天大树, 要走过多么不平凡的历程啊。风霜雨雪,三灾九难, 才见成果,要想种活一棵树,使它成为栋梁之材, 难哪!
可是,要想毁坏一棵树,却颇容易。不懂事的孩 子们在“激战”中常常使小树苗骨断腰折;家庭妇 女们晾衣服的架子也要劳烦小树苗承当;恋人们在 “相对无言口难开”的时候,树便大遭其劫,搞得 满地落花,枝零叶败了。即使是很易成活的小杨树, 横着种,倒着种,折断再种都可以活的,在此种种 人祸下,恐怕也难保天年。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 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 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 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 孩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 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 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 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 可见,自然才是美。
锤炼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论证语言一般技巧
方法一:妙语生辉
1褒义词、贬义词的运用: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 是孤立(徐特立)
2反义词的运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3化雅为俗:今日美国螃蟹气十足。今天到中东上 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 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网评)
压力和挑战是使人具有活力的重要条 件。拳王阿里之所以每次比赛时出钱雇人 来羞辱他,是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处于一 种困境,从而使竞争欲望被刺激起来,精 神上达到最佳状态;某公司老板之所以聘 请严格管理的“鲇鱼”
二、关联词的运用
1、无论,还是;无论,还是; 无论,还是,总之
2、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 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正 因为,才有
3、如果,就不会(可能); 如果,就不会(可能)
4、倘若,便会;倘若,便会; 倘若,便会 5、若无,哪里会有
练一练:
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 压力和挑战”为论点,以以 下两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 话。
方法三:修辞增色
• 比喻: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路线,失去了路线, 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 排比: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 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对比:以“惩前毙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 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 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 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 批评》)
—— 2006广东高考一考生作文开头
朋友
朋友!当你扶一位盲人过马路,或许不算什 么大事,但你撒下的是心灵的种子。当你送一位 迷途的小孩回家,或许不算什么大事,但你埋下 的是爱心的火种。朋友,让我们拉起双手,崇尚 人文素养吧,让我们重拾失落的人文精神,一起 亲吻这份崇高吧!
——《人文素养能促进人的发展》结尾
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主管,是因为这 样可以使他的职员有一种危机感,使每个有的 工作达到最佳状态。试想,若无花钱雇人的刺 激,哪里会有一代拳王的问世?若无“鲇鱼” 的严格管理的压力,哪里会有公司职员精神振 奋,公司面貌焕然一新的局面呢?可见,使人 产生活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压力和挑战。
示例2
演练
请使用“大凡、由此可见、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四个特色词语写一段论述 文字。证明论点:勤奋出成果。
说勤
勤出成果。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 “勤”。马克思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 论》;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天下,足迹遍及黄 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终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创作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 才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 《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 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 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由此可见,任 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 外。
——《选择决定人生》
诚然
还有人说,我非伟人,我的追求不会 有辉煌的结果。诚然,伟人有伟人的追求, 但伟大的追求并非仅存伟人心中。张志新、 时传祥、张海迪······都不是伟人,而他们 的追求不也同样伟大吗?
——《人应该有所追求》
顾名思义
天使,顾名思义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它捧出 爱心,温暖人间。有天使经过的地方总有欢乐和 微笑。天使象征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事物······ 因此,每个人都希望有天使降临在自己身边,为 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
无独有偶
物理学家曾让原子弹的试验胎死腹 中,无独有偶,爱因斯坦也曾痛悔自己 致力于原子弹的研究。因为:他们都意 识到这是潘多拉盒子里的灾难。
殊不知
也许,那份不起眼的小工作就是上帝设置的 一扇小门,“胸怀大志”的人也许会看不起,也 许会退出这扇门。殊不知,低头看,弯腰看,那 边就是胜利的曙光,洛克菲勒难道不是吗?他如 果放弃了,退回去了,也许命运就会重新改写。
示例1: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如果没 在压力和挑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忧患 意识,进而丧失了斗志,在不竞争的环境中 死气沉沉,坐以待毙。世界拳王阿里为了使 每场比赛皆立于不败之地,经常在比赛中为 自己找一些“压力”,甚至用钱雇人充当自 己的反对者,激起自己最大的斗志来击败对 手;
挪威某公司老板为了使本来死气沉沉的公司 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运用“鲇鱼效 应”,请来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主管。 于是公司人员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 来,所以说,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压力和挑战, 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无穷 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概莫能外
释义: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 范 围之内。
示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莫 能外。
“万事开头难。”做事情迈出 第一步是很难的,古今中外,概莫 能外。
无独有偶
释义: 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
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 相似。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 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表示仅 有的两个。
“毁树容易种树难”,确实如此,其实,我们 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成就一件事 情要比毁坏一件事情困难得多。我们在学习和工作 中要珍视成就,切不可以为树已栽下,万事大吉。 须知“毁树容易种树难”,多年努力,可以毁于一 旦,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由此,我又想到,一个青年人不正像棵树吗? 从幼年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年,艰难地成长着,人 们培育他们,想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材。而这又是何 等艰辛的工作呀!相反,一个青年人的堕落却是那 样容易,令人难以置信的容易,令人痛心的容易。
更有甚者
每当刮风下雨,学校门口就排起长蛇阵—— 家长送衣、送鞋、送雨具。更有甚者,替子女打 扫教室······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你们什么时候才 能让孩子学会自立?请撒开手,让孩子学会自己 “走路”吧!
——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由此可见
······他们不正是凭着这种顽强搏 击的精神,才最终成才的吗?由此可 见,成才的机遇总是特别青睐好学的 人,成才与好学总是密不可分的。
诚哉斯言
仲尼曰:“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 言也。
——《魏志·武帝纪 》
——孔子说:虽然违背了大家的意 愿,我仍然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这 里代指遵从礼法),这话说得很对啊!
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30岁 的张小玲,今年已51岁,前五届 残奥会共夺得10块乒乓球金牌, 本次再添一枚铜牌。她认为“每一 场比赛都是展现自我的新起点。 ”
——《好学是成才之路》
有位哲人说得好
有位哲人说得好:“水滴虽小,却可 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万事万物都有它 自身存在的意义,只是······向前看,看到 了别人的高大,自卑吗?向后看,看到了 别人的矮小,自满吗?错了!脚下有自己 的路,亦有自己的奉献。
——《向前看,向后看》
演练
请使用“究其原因、可见”两 个特色词语写一段文章开头。证 明论点:自然才是美。
……
每个人都要做“栽树”人,而不要做“毁树” 人。这就是读了《毁树容易种树难》后给我的启 迪。
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都去栽树而不去 毁树,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花满枝头,绿遍山川, 充满生机。
一、特色词语
• 即议论文中能体现议论色彩、强化论 辩力量,具有准确、鲜明、概括、精 炼、简要的词语或短语(句)。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 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 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 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 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 扬,对四化用举隅
此言得之
•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 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苏洵《六国论》
此言得之
•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 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 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