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每个人的世界都可以分为矛盾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外在变化的世界整体,另一部分则是
内在的自我。

两部分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所谓对立是指每个人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的变化中存在的;
所谓统一,是指人不可能脱离外在世界变化而独立存在,它同样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决定于外在世
界整体的变化。

意识作为人体的一种统一性的象征,它指的就是人体内在协同一致地对外在世界反抗的物质运动。

人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这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只要你略微反省一下自我就可以
明白,“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外在条件无论怎样变化,在“我”“你”的心里没有任何人能取代“我”“你”的地位,但是,你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保持了统一的自我呢?恐怕答案只有一种:人是通过组成整体
的各个要素协同一致地对外在世界的反抗中保持了统一的自我。

如果没有这种目标一致的协同,要素各自为战,那么,“我”就不再是独立的“我的”,“你”也不再是独立的“你的”。

现代生物学家对意识物质基础的研究证实,意识的产生是以外在世界的变化为先决条件的。

当这些变化在
人体被诸多器官感知以后,就会被人的神经系统以不同方式传向大脑,众多信息在大脑产生了激烈的生存竞争,结果只可能有一个信息在这里被优先加强并成为统治者,当这个中心信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神经系统强加于人
体的各个组成要素上,意识就产生了。

意识体现了一种整体的协同,它的本质就是人整体协同一致的物质运动,它的本性就是对外在世界进行反抗。

由于物质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天赋的吸引力,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
的变化中存在的,人也不例外。

这就是说,人首先都是为自己着想的,人的本性也是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
势力范围,人的道德从本质上讲是自私的。

与其它事物不同的是,人所要扩张的范围不仅仅是在自然界,而且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类社会中。

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人与人之间首先的表现就是对立,然后才有可能是
统一。

这是因为人在与周围众多人的竞争中,而个人的力量是极小的,它只有成为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顺应整
体发展的意志才有可能生存与发展,如果个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个人就不可能成功,而只能在竞争中失
败或者灭亡。

人类是众多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系统,之所以将人类称为社会,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生物系统都不
具备这样的整体联系方式,即数字和文字符号系统。

正是有了这种普遍的联系方式,“人”才从众多生物群落
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自己称之为人。

社会是人的集合,这里的人不是混乱的、无序的,而是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组合成社会的一个整体。

这集中
表现在每一个社会的子系统都是首先通过竞争优选出一个统治者,由于这个统治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意志,以
致它有足够的力量将自己的意志通过人类特有的联系方式传送到其他人身上,这时,社会系统才出现了。

从这
里来看,个人只是社会系统的一个要素,它只有顺应整体生存与发展的意志才能够存在;缺乏了这种统一性,
就没有系统的产生。

社会是人的载体,人是社会的细胞,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所要扩张的范围就是人类社会,人活着的意义也就在于“征服周围世界”。

当然,这里的“征服”主要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人们心理上的
心悦诚服,因为强制性的征服总是短暂的,人们本性上的反抗将最终摧毁这种“征服”,而那种从心理上的征
服才是长远的,如孔子从思想上征服了中国人民二千多年,而诸多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等用他们的理论
征服世界。

当然,人的能力不同,所征服的世界范围也不同,绝大多数人“征服”的对象只是组成社会整体的
某一个小部分。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们所要征服的范围也是无限的。

不过,人所要征服的范围首先总是与自己关系最密
切的一个小范围,然后,随着自己能力的增长再逐渐扩大范围。

如一个企业职工首先想到的是让亲戚朋友承认他,这需要通过挣钱来实现,之后才是让企业中的伙伴承认他,这需要通过对伙伴的尊重以及互相帮助等,如
果这个职工有足够的能力,他想到的就是怎样让领导及所有员工承认他,这需要对企业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谁都特别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即是否从心理上承认自己。

因为这种承认与否关系到自己能否得到周
围人的支持,关系到这个人未来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发展目标,他总是希望周围人都能从心理上以
自己为中心,从而扶持自己,共同发展;每个人都有一种社会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在群众中和商业社交中大
家都能喜欢自己;每个人都有一种性别上、年龄上、职业上、家庭上以及经济上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自己在
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爱护和发展。

人的形象的价值不是想象的,一个好的形象能够使他得到周围众多人的协助,
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巨大的成功;而一个差的形象只能使人敬而远之,那么他就会失去周围众多人的帮助,
个人的成功是谈不上的。

西方社会里,许多人把挣更多的钱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金钱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它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个象征。

也就是说,钱不仅是为个人的物质
需要服务的,而且更主要的是为“征服”周围的人服务的。

当然人的物质需要是第一性的,人也只有吃饱了饭
才能够讲仁义道德。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钱的价值总是有限的,而人际关系的价值却是无限的。

因为对绝大多
数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的尊重,这一点是金钱买不到的。

而一些人吹嘘“金钱
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离了金钱是万万不行的”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拜金主义的倾向。

人们的需要虽然同时可能有许多种,但就本质上而言,需要产生的一切根源就是人本性上不断扩张自己的
势力范围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一点,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本质需要,更难以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
来调动其积极性。

人活在社会中,挣钱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不断地让更多的人承认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
扩张自己势力范围,或者说就是不断“征服”自己周围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周围的人不是以表面上的距
离为先后的,而是以人际关系的远近来区分的,它依次可以分为个人、亲人、企业人、社会人四个层次。

“征服”自我。

保证自我的统一和存在是最基本的,因为这是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这种基础包括
吃饭、穿衣、住房、交通和基本的医疗要求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与人的基本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也会随
着环境的变化及个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在饥荒的年代,人只求吃饱肚子就行了,而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人
仅仅吃饱肚子就不满足了,他就有了更高的基本需求,如宽敞的住房、方便的交通、丰富的文化生活。

“征服”亲人。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因此,当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人的需要就
变成了对稳定的追求。

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则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被社会的大潮涌动着,无奈地随
波逐流。

所以,人都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性,这是因为依托某一个事物是其存在、发展的前提。

没有依靠,人只
能在社会的大潮中被淹没,因此,人迫切需要一种依靠,一种安慰。

如婚姻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依托、依靠。

人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由近及远可以包括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其它旁系亲属,向外延伸至同学、邻居等。

“征服”伙伴。

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在社会的某一系统中居于较高的层次和地位。

因为只有层次越高,自己的价值越大,越能得到更多人的承认和尊重。

在现实社会中,有自己成功的事业
是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更是很多人立身安命的基础。

现在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并没有改变这种归属的人性
需要,而是提升了建立和满足这种归属感的要求。

建设起温暖如春的事业,这样的人才有强烈的依附感,化作
崇高的自豪感,忘我的奉献感,真挚的幸福感。

你的事业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就会把你的事业放到心上,员
工的心就是事业的根。

“征服”社会。

创办事业的人不只是在本行业范围内劳动和生活,他还扮演着多种人的角色,他还要活跃
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

人往往更注重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那个群体中的形象。

自己的事业是一个小社会,同时
又是一个通向社会大舞台的桥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事业与外在社会的密切联系让社会中更多的人承认自己。

在以上四个层次中,前两个层次主要是通过物质利益的获得来满足的,而后两个层次则主要是精神上的满足。

人的需求层次就给自己的事业资本增值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即通过对广大员工的培训与教育,迅速提高素质,使之上升到后两个层次的需要后,自己的事业就可以用较少的物质付出来获得员工更多的劳动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