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传感器输出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值。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被测
量对象的最小值。(分辨力反映了最小示值误差的辨别能力)
传感器的分辨力和其量程之比的百分数称为分辨率。
(4)重复性ex:指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变化,并连续多次
测量所测得的输出不一致的程度。它反映了传感器的随机误差。
ex=±[3σ/UFS]×100%
自整角机的静态精度分三个等级
精度等级
0级
1级
2级
静误差不大于 ±5(角分) ±10(角分) ±20(角分)
放大器
控制 线圈
r
U
刻度盘 E2
伺 服 电机 减 速 器 ZKB
雷达天线 俯仰角
ZKF
计算自整角机的测量误差时,分
a
Ui
1.
雷达俯仰角自动显示系统
自整机都有明确的精度等级,实际就是一个综合的精度指标。
1、如果各量均为确定函数,用拉氏变换归化:
3
E(s) e (s)R(s) eNi (s)Ni (s) i0
e (s)
E(s) R(s)
1 (s)
1 1 G1(s)G2 (s)G3 (s)G4 (s)
eN0
(s)
C ( s) N0 (s)
G1(s)G2 (s)G3 (s)G4 (s) 1 G1(s)G2 (s)G3 (s)G4 (s)
线性度表示图
当传感器输入量缓慢地从零点开始,逐渐增加到传感器输出值
刚刚开始微小变化时的输入值Δrs。
死区为输入量变化的一个有限区间内,输出为零。
对于双量测量元件,如果拟合直线通过死区中点,那么灵敏限
和死区是一致的。单向测量元件,二者本来一致。
(3)
分辨力指传感器输入从任意某个非零值开始变化时,所引起
(2)精密度(简称精度) 它表示传感器示值间的不一致程度。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不致性; 精度等级反映传感器综合精度的基本指标; 在工程测量中,为简单表示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常用 精度等级A%来表示精度等级的概念。
附: 准确度:被测量的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其不是一个量,不给出有 数字的量值。
2、分指标精度(七个分指标) U
(1) 线性度ef(非线性误差)
UFs
表示实测输出特性曲线与理想拟合
实际情况
U max
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其最大偏差为
ΔUmax,满量程输出为UFS,
拟合直线
ef=±[ΔUmax/UFS]×100%
把ef折算为输入量,还需除以该传感
r
器的灵敏度。 (2) 灵敏限(死区)Δrs
精度等级A%定义为
A% max 100% Δmax:在规定工xm作ax条件x下mi,n 测得的最大绝对误差允许值
Xmax
Xmin:测量范围下限值
L = Xmax - Xmin 量程
精度等级的意义:
A%=0.1%时,该传感器为0.1级;Δmax 在出厂时,一般取
3σ值。这意味着把随机误差看成高斯分 布,有99.73%的把握,
几点说明:
·关于误差E(s)与偏差ε(s)的区别
定义: E(s)=Cr(s) -C(s); ε(S)=R(s) -C(s)H(s) 对单位反馈,期望输出cr等于实际输入r,有E(s)= ε(s); 对非单位反馈,期望输出cr不等于实际输入r,其关系为:
Cr (s)=R (s)/H (s)=R′(S); E(s)= ε(s)/ H(s)
r
ε
_
G
c
r
r' 1/H
e
G
_
H
c
H
·关于干扰对误差E(s)的影响
C ( s)
·eN0 (s)
, N0 (s)
关于负号问题
而不是eN0 (s)
E(s) N0 (s)
ef (t) crf (t) c f (t)
Q crf (t) 0,ef (t) c f (t)
2、若输入r及干扰ni为随机量,且相互间独立,各自
使随机误差不大于Δmax。也有用2σ 值,即有95.45%的把握保
证随机误差不大于Δmax
如果给出了传感器的精度等级和量程L,传感器的最大误差
Δmax=A%·L
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 ;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005、0.02、0.1、0.35、0.5、 1.0、1.5、2.5、4等
(6)电源波动引起的误差 Δ6 = 10mV/V×0.01V = 0.1mV
总均方差
2
1 6
6 i 1
2 i
0.926(mv)2 ;
0.9811mv
3σ=±2.9434 mV 可以将输出最大误差折算到输入端(信号端),求出传感器的最
二、自整角机对的误差
自整角机广泛应用于冶金、航海等位置、 方位同步指示系统和火炮、雷达等伺服系统。 随动系统中常用自整角机作为测角元件, 并且成对使用。自整角机有力矩式和控制式 (变压器式)两种。力矩式用于同步指示系统; 控制式用作测角元件。
线性关系
对于动态情况,c与r的各阶导数有关,理想情况是各 阶导数为零。
输出与理想输出的偏差可看成随机分布,不管其原因
传感器给出的精度指标一般有两种(综合与分指标)
综合精度——精确度
这种指标把输出对于理想输出的偏差都看成是随机分布,不管 它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综合精度有正确度和精密度两种。
(1)正确度(trueness) 它表明传感器示值有规律地偏离真值大小的程度,反映了元件 系统误差的大小;(大量测定的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与随机误差无关。) 其特点是被测量对象受少数几个元件影响显著作用而出现的误差; 一般来说,这些误差是有规律地出现的,它可通过适当地修
的静态误差为
2F 2J 102 202 22.4
三、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对要求很高的控制系统,现有测量元件满足不了测量精度的 要求,需要从方法上提高测量精度。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是针对元件主要测量误差来源不同而采 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方法能提高综合精度,有的能提高单项精 度。常用的方法
1.采用双读数的方法
一对精粗测自整角机测量装置。减速器的速比为i
如果发送机为1级精度,接收变压器为2级精度,仅用粗测对时
§2 伺服系统元件误差
了解元件误差,可以计算各 种元件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利于正确选择元件,提 高系统精度。
次要输入
冲击振动 电磁场 供电 温度
测量元件的误差占系统误差 主 要 输 入 传 感 器
的比例重
(基准加使用)
主要输出
伺服系统中的测量元件对系 统精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反馈所包围回路中的各种放 大、执行等元件的误差或因 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一般都会得到有效的抑制
第二章 伺服系统误差分析
主要内容
概述 伺服系统元件误差 伺服系统原理动态误差 伺服系统原理稳态误差 随机系统误差分析 伺服系统设计中的误差分配
§1 概 述
伺服系统要求被控对象(角度、位移、速度)按指 定的规律变化
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也称控 制精度,精度是重要指标之一)
要,测量区域常常不包含零点。因此,线性度、迟滞回差、重复
性、温度误差和电源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来源)
计算总误差时可以认为它们是独立的、且对总误差影响很小的
随机变量服从高斯分布。设每个单项误差为Δi,则总的误差为
emax 3 ,
1
n
n
i2
i 1
有的元件在使用时还要考虑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匹配问题。
例 计算CYG
ed = [Δd/UFS ]×100% 其中:
Δd为相邻时间间隔对应于满量程UFS输入的同一100%输入所 测得的输出最大差值;UFS
em = [ Δc/UFS ]×100%
Δc为相邻时间间隔对应于满量程UFS输入的同一90%输入所
CJSYS-A01角速度传感器
实际的测量元件,有的只给出上面多项指标中的几项;
eN1 (s)
C ( s) N1 ( s)
G2 (s)G3 (s)G4 (s) 1 G1(s)G2 (s)G3 (s)G4 (s)
eN 2
(s)
C ( s) N2 (s)
1
G3 (s)G4 (s) G1(s)G2 (s)G3 (s)G4 (s)
eN3
(s)
C ( s) N3 (s)
G4 (s) 1 G1(s)G2 (s)G3 (s)G4 (s)
规格:0.5MPa, 1MPa, 2.5MPa, 10MPa, 20MPa 输出灵敏度:10mV/V; 非线性、迟滞、重复性:≤0.5%
输出阻抗:1KΩ; 零位温漂:4 104/C·FS
灵敏度温漂:4 104 /C·FS
求激励电源为15V±1%,50℃时的非零点测量精度。 解:满量程输出 UFS = 10mV/V×15V = 150mV
讨论系统各环节对输入信号、干扰信号引起的误差传 递和归化
结构已知的系统如下:
n0
n1
r
E(s)
_ G1(s)
G2(s)
n2
G3(s)
n3
G4(s) c
输入R(s),输入干扰噪声N0(s),输出C(s),误差E(s),各级的 等效扰动信号分别为N1(s)、N2(s)、N3(s)。对单位反馈系统而 言,总的误差就是R(s)、N0(s)、N1(s)、N2(s)、N3(s)所引起的误 差归化到E(s)点上的总和。
/ KT0 ]100%
式中KT1表示变温后的灵敏度;KT0表示常温下的灵敏度;T1表示
变温后的温度;T0
b)温度零点飘移
eT
U0T1 U0T0 T1 T0
式中U0T1表示变温后的零位输出;U0T0表示变温前的零位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