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自测

大学语文自测

《[0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批评的选择常犯的毛病的是A.脱节断气B.面面俱到C.前后重复D.浮光掠影2:下列诗句是出自于闻一多的《发现》的是A.“我是中国人”B.“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C.“我要回来,乘着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D.“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3:下列各句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不我若也(不我若:不若我)B.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本:本来)C.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它高大茂盛)D.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手抓)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夜)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行)C.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5: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A.羁旅思乡之苦B.伤春惜时C.亡国之痛D.情场失意6: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A.吕尚伊尹宗悫B.曹操诸葛亮C.尧舜D.孔子老子庄子7: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A.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B.秦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C.秦王的治国方法与梁惠王没有什么质的差别D.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赵威后没有什么质的差别8: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得李翰所为《张巡传》B.李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C.不可为不义屈D.为章文,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9:在契诃夫的《苦恼》将车夫与小母马相对应来写的作用是①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②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③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④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睦相处⑤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⑥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⑤10:小说中麦琪的礼物的象征含义是A.指西方圣诞节馈赠的礼物B.指年轻夫妇德拉和吉姆所购买的表链和梳子C.指主人公的真挚的情感及他们美好的心灵D.指首创了节日互赠礼品的风俗11:下列各句括号的词不属于意动用的是A.客心耻之,强忍而与之言(心耻之)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怪之)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客我)D.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于人)12:莫泊桑是A.自然主义作家B.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C.法国19世纪小说家D.法国20世纪杰出的诗人13:《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战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14:下列对高尔基《鹰之歌》主题理解不正确的是A.歌颂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B.鞭挞了市侩哲学和庸俗心理C.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D.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15:鲁讯《灯下漫笔》的第二两部分写作角度A.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B.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C.主要是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D.主要是从民族品格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16:《山居秋暝》是一首A.五律B.七律C.五古D.七古17:《关山月》中笼罩全诗可悲情景的诗句是A.和戎诏下十五年B.厩马肥死弓断弦C.沙头空照征人骨D.几处今宵垂泪痕18:王维在《山居秋暝》诗中,流露出隐居山中之意的诗句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9:“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这句话出自A.鲁迅的《风波》B.鲁迅的《伤逝》C.鲁迅的《阿Q正传》D.鲁迅的《祝福》20:《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心情是A.思慕贤才B.优礼贤才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焦虑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21:李清照的词集是A.《漱玉词》B.《乐章集》C.《淮海词》D.《稼轩词》22:“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用典B.比拟C.暗喻D.借代23:李白《行路难》中运用行为细节描写揭示内心悲愤的诗句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4:《红楼梦》的体裁是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B.长篇文言文小说C.诗体韵文小说D.现实主义小说25:《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A.1911年辛亥革命B.1919年五四运动C.1917年张勋复辟26: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是A.七言律诗B.七言排律C.七言绝句D.七言歌行27:司马迁《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A.世家B.本纪C.列传D.书28:下列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A.操吴戈兮披犀甲B.车错毂兮短兵接C.旌蔽日兮敌若云D.矢交坠兮士争先29: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A.儒家之理B.佛家之理C.道家之理D.法家之理30:下列比喻出自傅雷《心灵的灰烬》一文,比喻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比喻顺境或成功的成就感B.雨水比喻逆境或失意感C.古战场比喻震撼人心的事件D.月亮比喻纯洁的爱情31: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欧阳修B.王安石C.白居易D.苏轼32: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A.细腻生动情意真切B.回环往复、婉转深微C.直抒胸臆真诚感人D.线索清楚语言精巧33:屈原的《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九章》D.《天问》 34:《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A.刘向B.左丘明C.司马迁D.战国史官35: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A.田园诗B.爱情诗C.宴饮诗D.边塞诗36:唐代以意境朦胧、含蓄多情的“无题”诗著称的诗人是A.王维B.王昌龄C.杜牧D.李商隐37:唐代诗坛上的“小杜”指的是A.杜审言B.杜甫C.杜牧D.杜荀鹤38:《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A.伤残的双手B.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C.受伤的心灵D.伤残的双手和受伤的心灵39:冰心的散文集是A.《寄小读者》B.《旅途随笔》C.《风景谈》D.《湘行散记》40:常用寓言形式表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书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41: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对这里所用的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说的赵飞燕的故事B.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C.不被理解信用的苦闷D.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的悲愤42: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B.苏拭C.陆游D.辛弃疾43: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44: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A.骚赋B.骈赋C.文赋D.大赋45:《故都的秋》一文主要选自A.《闲书》B.《伤逝》C.《薄奠》D.《迟桂花》46:提倡“仁政”“王道”政治主张的人是A.孔子B.孟子C.王安石D.庄子47:《往事》的作者是A.冰心B.郭沫若C.周作人D.鲁迅48: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A.《离骚》B.《天问》C.《九歌》D.《九章》49:用“巴金”作笔名的作家是A.郭沫若B.李尧棠C.周树人D.沈德鸿50:《渭南文集》的作者是A.杜牧B.李商隐C.陆游D.苏轼51: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同属于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52:《杜陵叟》是A.律诗B.绝句C.新题乐府诗D.乐府旧题诗53:曹禺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A.《日出》B.《原野》C.《雷雨》D.《北京人》54:老舍最成功的话剧作品是A.《月牙儿》B.《茶馆》C.《二马》D.《日出》55: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五言律诗的是A.《从军行》B.《山居秋暝》C.《陌上桑》D.《蜀相》56:《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A.韩愈B.王安石C.司马光D.李密57:《苦恼》中主人公的名字叫A.姚纳B.奥楚篾洛夫C.万卡D.别里科夫58:成语“夙兴夜寐”出自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59:《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60:短篇小说《苦恼》的作者是A.培根B.莫泊桑C.契河夫D.欧·亨利61:《背影》中,作者写自己开始不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后来被父亲的行动感动得六下了泪,这对于刻画父亲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A.对比B.反讽C.排比D.侧面烘托62:《答司马谏议书》:“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这段议论的特点是A.善用铺陈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C.善用排比很有气势D.是非明确63:下列作品中,被列为豪放词的是A.李煜《虞美人》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C.李清照《声声慢》D.辛弃疾《破阵子》64:苏轼、辛弃疾同为A.婉约派词人B.豪放派词人C.风雅派词人D.北宋词人65:李清照的《声声慢》所抒发的情感会使许多人产生共同感受,这些人是A.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B.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知识分子C.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妇女D.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商人66: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样的论证方法是A.类比法B.对比法C.演绎法D.归纳法67:鲁迅在他的杂文《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讽刺B.暗示C.反语D.比喻68: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是A.马克思B.培根C.黑格尔D.牛顿69:下列诗句与王维《山居秋暝》诗“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70:韩愈《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起膏而希其光”中的“根”、“膏”分别比的是A.道德学问B.基础知识C.书本知识D.主观愿望71:《长亭送别》的旦角是A.红娘B.张生C.老夫人D.崔莺莺7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中的“辽远的一角”指A.国统区B.人民军队C.边区D.解放区73:《背影》中,作者两次写自己当时太“聪明”了,来说明自己年少不懂事时,所采用的手法是A.对比B.反讽C.排比D.侧面烘托74:下列作品中以驳论为主的是A.《谏逐客书》B.《五代史伶官传序》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一丈书》75:钱钟书《论快乐》认为人的快乐是A.由物质来决定的B.是由客观世界决定的C.是由精神来决定的D.由意识来决定的76: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用的修辞有A.夸张比喻B.互文象征C.拟人对偶D.反复排比77:《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