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RUCTIONECONOMY2008年第10期(总第312期)建筑经济试论精益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刘如兵(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基建处,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将精益思想引入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显著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减少浪费等优势,探讨了如何从总体上提高项目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关键词]精益思想;项目管理;企业竞争力Abstract:Basedontheadvantagesofintroducingleanthinkingintoengineeringprojectmanagement,suchasre-markablyimprovingengineeringquality,shorteningconstructionperiod,reducingwaste,thispaperdiscussesthemeasureshowtoimproveoverallvalueofprojectsandstrengthen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Keywords:leanthinking;projectmanagement;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2008)10-0081-03*课题来源:2006年泰州市科技发展项目“精益思想下的建筑施工成本全过程管理”[作者简介]刘如兵(1976-),男,江苏姜堰人,讲师,工程师,注册造价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1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3%,占GDP的7%左右,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总数的5.2%以上,200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4097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71亿元,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业的经营效益不太理想,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徘徊不前,资本利润率增长缓慢。
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需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外,关键的还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建筑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2精益建设的理论与初探精益思想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一系列思想,其核心是以较少的人力、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内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越来越接近客户,给他们提供确实需要的东西。
精益生产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
20世纪50、60年代,澳大利亚的建筑公司Jennings几乎是与丰田公司在同一时间将精益思想贯彻在其日常建设中的。
Jennings公司从一家小房屋建筑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依赖的正是精益建设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丹麦、澳大利业等建筑行业发达国家一直在推行精益建设施工管理模式。
2005年,江苏泰州江海建筑有限公司以提高企业核项目管理81CONSTRUCTIONECONOMY2008年第10期(总第312期)建筑经济心竞争力为目标,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公司范围内推行“精益建设”,开展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
推行了团队协作管理,精益质量、工期、安全管理、6S管理、看板管理、拉动式准时化施工管理、与供应商建立准时供应关系等,全面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全员节约工程。
从系统整合的高度,以最优为目标,不断寻找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弱点,全方位、持续地推进精益施工管理,使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
在试点工程高教园区项目的施工管理中,无论是施工现场管理,还是对关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钢筋、模板、砼浇捣及装饰工程)、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对比分析,该工程实施精益建设施工管理模式后总利润增加了8%,施工时间减少了10%,生产率比其它施工管理模式提高了12%。
3精益建设方式下的建筑企业管理改革“精益思想是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
精益思想是在建立精益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价值观,以用户驱动价值流动为业务流程观,通过标准化的导入来实施面向过程的控制。
建筑企业要想把精益思想运用到施工管理中,要排除浪费,将“无效”的时间和产出变为“有效”的时间和产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浪费的最小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1“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精益建设倡导“首先是人的创造性,然后才是产品的创造”,强调尽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精益建设的企业文化要求在企业效益观的指导下,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及新型文化氛围,使这些新的企业精神和文化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力量。
3.2加强作业团队建设在精益建设组织里,为满足客户需求而组成的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项目团队是企业完成所有过程的基本单位。
通过发挥团队的主动性,改变原先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人或作业执行者的工作创新,易产生官僚主义,形成工作拖拉和高成本。
精益建设使得团队的职权与团队承担的责任相统一,领导层给予团队与实现其业务实践相一致的资源,因采用以团队工作为基础的动态的面向过程的组织结构,将员工看成团队的成员和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工作的氛围也更加融洽、协调,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改革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由于精益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作用,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实行简单易行的拉动式施工计划控制和可视化管理,快节奏不间断的价值流和高效率的团队工作,因此这对在精益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宜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扁平组织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
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信息流动不畅、决策速度缓慢等问题,而且可以给作业当事人较多的现场决定权,灵活组织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4精益建设方式下的施工项目管理4.1工期计划的制定传统的项目工期计划是以合同为中心,按照施工图纸和总工期的要求由管理人员编制,由于计划编制人员往往不直接参与具体实际操作,对现场的情况不够熟悉,制订的计划可执行度差。
精益建设的施工进度计划运用“最后计划者体系”(Lastplannersystem),计划不是由上层管理人员制订,而是由施工工作流的最后工作者制订,计划的编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施工团队的参与,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在全面考虑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从而大大提高了计划的可靠性、执行力,保证工作流的稳定性,避免材料及设计的耽误,使施工班组之间相互承担义务,达到减少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
4.2施工质量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完成一道工序-检查-交给下一道工序,将很多质量问题看成是施工中的必然结果,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事后把关来保证品质。
与传统质量管理不同,精益建造则基于组织分权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观点,认为让施工人员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它强调从根源上保证品质。
实施精益建设,采用拉动式的控制系统,当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反馈信息,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是上道工序品质最权威的检验者,而且实行的不是抽检,是100%的检查。
这不仅取消了工序间的专职检查,消除了这一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而且更彻底地保证了品质。
项目管理82CONSTRUCTIONECONOMY2008年第10期(总第312期)建筑经济4.3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精益建设从设备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现场平面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管理,它倡导从小事入手,不忽略任何一个不符合规范的细节的思想,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的事故发生率。
6S作为施工现场管理之基石,是推行精益建设的前提,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OS)、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
6S管理是通过现场现物的规范,明确“场所、方法、标识”、确定“定点、定容、定量”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等方法、手段,构筑一个整洁、明了、一目了然的施工现场。
精益建设的6S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现场的各种定位、揭示标识,任何人到现场一看,就知道与要求相比现在的状况是对还是错。
6S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素养,使全体员工养成革除马虎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有规定按规定去做的良好习惯,从而降低成本。
4.4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精益思想下成本管理强调成本管理责任制,要求不断完善责任成本体系。
强调每个成员都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把每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成本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直接为工程项目增值的员工身上,即每一成本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内的成员共同协作承担此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由注重企业内部自身成本管理延伸到注重整条供应链成本管理,由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转向“质量好、成本低、品种多、工期短”系统的精益成本管理思想上。
4.5拉动式(Pull)、准时化(JustinTime)施工管理传统的施工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而精益建设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以做到“适时、适量”地施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精益准时化生产的宗旨是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不提前与过量生产,超过所需最小数量的任何东西都将被看成是浪费。
准时采购是准时化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思想是采购方需要材料的时候供应商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材料,其最终目标是为每种材料或几种材料建立可靠的供应渠道,同时要求与供应商建立准时供应关系。
准时化施工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工程,是拉动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精益建设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组织每个施工环节,在需要时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尽量使各分项工程之间的转换时间接近于零,即任何一道工序一结束,应该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任何一分项工程结束,就立即转到下一分项工程,最终实现间隔时间为零的状态。
4.6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进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看板作为管理工具,在保证适时适量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看板是传递信号的工具,它可以是某种“板”、一种揭示牌、一张卡片,也可以是一种信号。
在精益建设中运用该方式的思想,可以借助目前正在日益成熟的虚拟建设系统,改变过去传统的记录在各种表格上的方式,将每天的工作量、材料使用量、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输入计算机的虚拟建设系统中,使上至最高管理层,下至施工人员都能清楚迅速地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工具、人员、材料、库存、资金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和投标前的预算随时进行比较,及时纠偏,其准确程度可以以每小时来控制,避免返工、停工、窝工等造成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