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摘要:当前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力、探究性学习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这种理念易导致弱化记忆的重要性。
学生不会应用他们理解的但没有记住的东西。
教师除了进行阅读,写作,算术教学外,还应注意记忆的教育。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关键词:学习记忆注意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6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创造,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是记忆必要的东西。
可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往往却不重视记忆的重要性。
人们知道的越多,也就是说人们记忆的越多,可供人们思考,解决问题,甚至激发创造力的可用素材也会越多。
1 记忆的元素
与记忆过程有关的元素包括①识记;②关联;③重复;④巩固;
⑤提示和回忆。
要记住已经见过的,识记已经引起关注的。
要产生识记,就要必须注意声音或者光等刺激信息并存储于大脑。
没有在大脑注册过的,就不会被记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显著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注意力的下降导致的。
下面谈谈与记忆过程有关的一些元素。
1.1 回忆
即使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回忆起来,但许多记忆还是能持久,例如学生交卷后想起了某个考题的答案。
这可能是因为记忆取决于相关的线索,回忆不起来正确的线索导致了记忆被埋藏。
此时,压力即“考试焦虑”严重损害了记忆的检索。
话到嘴边却忘了说啥常常就是因为焦虑阻碍了记忆的检索。
治疗的方法就是放松心情,避免自我压力。
在考试时发生这种提笔忘字的情形时,考试者可以主动先回答下一个问题,“丢失”的信息会按预期自动跳出来。
1.2 情绪
信息越重要,学习者记住的几率也就越大。
记忆的检索是心情依赖性的。
曾经有这样一项研究:要求一组大学生每天写日记,连续写一周,然后他们被催眠到幸福或悲伤的情绪状态,幸福的一组同学在他们的日记中记下了更多高兴的事情,而悲伤的一组则记下了更多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萎靡不振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心情,这种情绪常常损害他们的记忆力,但不损害他们对悲伤事情上的记忆。
负面的情绪常常导致压力的产生。
个人问题、青春期、社会冲突、年级压力、考试焦虑等等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常见的压力,从而损害记忆能力。
另外,考试焦虑会干扰记忆。
1.3 充足的睡眠
白天的学习经历仍然需要在夜晚睡眠时加以巩固。
睡眠对全面的巩固是必需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普通的睡眠还是有梦的睡眠均有助于巩固前一天的经历。
显然,记忆的重复会在我们睡觉的
时候潜意识的进行。
2 特异的记忆方法
2.1 注意力
经验丰富的教师知道注意力的重要性。
在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也许学习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甚至几乎没有学习,肯定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任何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都有可能会在课堂下学到,但是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会使得记忆更有效。
2.2 编排
编排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新的信息中我们已经知晓的部分和我们
可以领会到的部分。
为什么要记忆我们能领会到的部分呢?当涉及到记忆时,少可以成多。
接下来,当信息被编排分类时最易被记忆。
丰富的趣闻轶事,尤其是从“记忆程序”来讲,其是更容易被记住的相连或相关联的条目或概念。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条目都可以作为协助疏通回忆另一个条目的线索。
我们可以通过分类来记忆新的信息,学习会伴随着逐步区分细化的输入模式而进步。
匹配的过程是和整个模式比较的过程,不单是与每个特性的比较。
事实上,当记忆的事物分类化时,自然关联使记忆的条目更加有效地放在一起。
研究显示:记忆一个有自然关联的词汇的清单要比学习一个没有正常关联性的词语的清单要快。
该种从相似的条目进行聚类记忆的能力是与年龄相关的,年少的儿童并不能像年长的儿童一样具备这种聚类记忆的能力。
2.3 关联
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把新的信息和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发生联系。
死记硬背因为没有产生关联性,所以是效率最差的记忆方法。
当关联是一种视觉形象时,其最有效。
记忆理论家对程序性记忆(对技术)、片断性记忆(自传性事件)和语义的记忆(对词汇)有着较长时间的分析。
研究证实:图片比词语更易于被记忆。
大脑对视觉投入了比听觉更多的资源。
教师们往往喜欢说,但如果老师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描绘的话,学生可能学得更多些。
2.4 程序分块
由于便签簿是有限的,试图大块大块的记忆效果并不是很好。
附加的信息并不能包括在便签簿上。
如果信息块超过工作记忆的能力,大脑必须要么删除一些多余的项目以进一步处理,要么重写入已经在那里的东西。
工作记忆管理便签簿上的记忆,如果便签簿上的记忆更新的速度太快,其上的记忆并不能得到巩固强化而弱化或丢失。
在学习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通过重复与下一步的记忆相关联。
2.5 重复
重复很明显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就是无数次的重复同样的信息。
如打字、练习钢琴、踢球,重复就会熟能生巧。
若要把工作记忆强化为长期记忆,就需要不断的重复。
为了加强记忆,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不间断的进行重复。
在强化重复的过程中,若插入新的信息或刺激,会干扰重复信息的强化。
3 结论
记忆力的强弱并非天生,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
记忆力的好坏,往往是学业、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使用死记硬背这种最低效的记忆方法进行学习造成的,他们从没有正式学习过如何记忆,也不知道记忆方法、态度、情感状态、压力、缺少睡眠等对记忆的不利影响。
如果老师能在教学生学知识的过程中抽出一点时间教他们如何学,他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何琳.浅析记忆在初中学习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2):212.
[2]章雅轩.记忆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及运用[j].吉林省教育
学院学报,2010,26(9):133-134.
作者简介:李新生,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黄宗梅,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杜向党,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陈红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