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颗粒物污染课件

大气颗粒物污染课件

Dg—几何直径 K —形状系数 ρp—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ρo—参考密度(ρo=1g/cm3)
13

1) 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 降在人体呼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 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 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14
空气动力学直径(Dp)
大气颗粒物实际上并不是球体,多为不规则的粒子, 因此颗粒物的粒径不能仅指其直径,需用有效直径来表 示。即空气动力学直径(Dp)。 Dp是指在通常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下,在静止的空气 中,与实际颗粒物具有相同重力末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 球体直径。 Dp是一种假想的球体颗粒直径,与实际颗粒物粒径 不同。实际颗粒物粒径与颗粒物的组成、相对密度和颗 粒物形状有关。
二次颗粒物
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 成分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 它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
10
3.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
地面扬尘 海浪溅出的浪沫 火山爆发的喷出物
森林火灾的燃烧物
宇宙来源的陨星尘 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
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二氧化硫 SO2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氮氧化物 NOx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铅 Pb 苯并[a]芘 B[a]P 氟化物 F 取值时间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季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1.8② 1.2② 一级标准 0.02 0.05 0.15 0.08 0.12 0.04 0.05 0.05 0.1 0.15 0.04 0.08 0.12 4 10 0.12 二级标准 0.06 0.15 0.5 0.2 0.3 0.1 0.15 0.05 0.1 0.15 0.04 0.08 0.12 4 10 0.16 1.5 1 0.01 7① 20① 3.0③ 2.0③ 微克/(平方分 5 米.日 三级标准 0.1 0.25 0.7 0.3 0.5 0.15 0.25 0.1 0.15 0.3 0.08 0.12 0.24 6 20 0.2 微克/立方米 (标准状态) 浓度单位 毫克/立方米 (标准状态)
6
一、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
1.气溶胶的定义


气溶胶(aerosol):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 中形成的庞大的分散体系。其中颗粒物的直径为0.001~ 100μ m 。 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 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大气 降水过程,大气中有毒物质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 物,主要分布在气溶胶中形成污染源。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 ) (Atmosphere Particulate)
1
大气能见度是大气质量最直接指标之一
2
3
名古屋
北京
大气气溶胶影响能 见度
汉城
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
灰(Ash)
颗粒直径:1 ~ 200μm;物态:固体;生成机制、现象:燃 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硅酸 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Page 17
雾(Fog)
颗粒直径:2 ~ 200μm;物态:液体;生成机制、现象:水蒸 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于1km。
7பைடு நூலகம்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8
2.大气颗粒物的性质

有机物、无机物,固态、液态 形成云、雾、雨、雪等天气,参与大气降水


有害物质通过呼吸进入到人体,危害健康
大气中污染物的载体和反应床 影响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形成和烟雾事件的发生
9


3.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一次颗粒物
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 成污染的颗粒物。
霭(Mist)
颗粒直径:大于10μm;物态:液体;生成机制、现象:与雾 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 ~ 2km之内,使大气 呈灰色。
霾(Haze)
颗粒直径:~ 0.1μm;物态:固体;生成机制、现象:干的尘 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蓝色或微黄色。水 平视程小于2km。
15
1、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器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 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用TSP表示,其粒径 多在100µ m以下,尤其以10µ m以下的为最多。 降尘 :大于10μm的颗粒能够依其自身重力作用降 落到地面; 飘尘:小于10 μm的颗粒,在大气中可较长时间飘 游。 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 子。其粒径小于10µ m以下的颗粒物。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 1996年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一1996)。 一级标准 适用于一类质量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级标准 适用于二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城镇规划中确定的 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 三极标准 适用于三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各特定工业区。
11
3.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2)颗粒物的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 汽车尾气排出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 人为排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 二次颗粒物。
12
二、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度
空气动力学直径(Dp)
p Dp DgK o
16
粉尘(微尘、Dust)
颗粒直径:1~100μm;物态:固体;生成机制、现象:机 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烟(烟气,Fume)
颗粒直径:0.01 ~ 1μm;物态:固体;生成机制、现象:由 升华、蒸馏、熔融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 颗粒。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 烟、硫酸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