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及其改革论文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及其改革论文

论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及其改革摘要: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6年起至今,我国外汇储备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弊端也不容忽视。

因为,为降低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及投资收益率、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外汇储备人民币美元顺差一、外汇储备概述所谓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及问题1.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加。

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此后到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都保持相对平稳的上升态势。

从2001年开始,外汇储备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通道。

2006年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096亿美元;2009年12月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3992亿美元。

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而1978年1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

2010年年末的外汇储备额是1978年的17000倍。

2.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及快速增长的原因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

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从2000年开始快速增长,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出口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到了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达14000亿美元,是2000年的三倍以上,成为世界上的第三大贸易体,经常项目顺差也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了4261亿美元。

2011年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美元,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其中70种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一。

但是,长期以来的经常项目顺差已经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

二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大量的外资,制定了许多优惠的外资政策。

这些外资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直接投资(即fdi),形成了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持续增长。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另一个来源是短期资本的流动。

2002年2月起,美元开始贬值,因为人民币盯住美元,所以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此外,美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提出了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中国,加快了外汇储备的积累,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反过来又加重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投机性的短期资本流动己经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

3.巨额外汇储备的弊端适量的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好处,但是,巨额的外汇储备总量,及其急剧的增长同样会产生一些弊端。

(1)外汇储备的收益较低。

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自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表现为,大约其中8%是日元资产、22%是欧元资产、70%是美元资产。

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在各国的投资渠道以该国币种的国债和银行储蓄为主,其投资回报率很低,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处于1%-6%的范围内,尤其是2004年以后,整体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率均不超过5%。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

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2)巨额的外汇储备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

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3)巨额的外汇储备存在高额的机会成本。

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

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

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5)加速国际游资的拥入,容易诱发及加速国内通货膨胀。

随着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中国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也被迫增加。

外汇储备过多,基础货币投放过量,诱发国内的通货膨胀。

据估计,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大约达到70%,而余下约30%的外汇占款投放将直接增加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

三、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改革1.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现状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阶段(1953~1978);改革开放后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阶段(1979~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的外汇管理阶段(1994~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时期的外汇管理阶段(2002年以来)。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顺差急剧扩大,外资大量流入,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2002年之后,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对央行发行货币造成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

国内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条件日趋成熟。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再次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晚,我国再次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兑换起始水平从8.2765元人民币/美元调整为8.11元人民币/美元。

同时,实施一系列配套外汇管理政策,包括提高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提高个人因私购汇指导性限额和简化手续凭证;扩大银行为客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调整银行挂牌汇率管理;并加强外汇政策的宣传和培训,等等。

中国现阶段外汇管理体制有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资本和金融项目部分实现可兑换。

企业可以将经常项下交易所取得的外汇卖给银行,也可以开立外汇账户,自主支配。

同时,我国在服务用汇、个人用汇方面的限制也基本放开了。

二是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是实行统一规范的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的网络交易平台日趋发达,产品工具日益增多,交易机制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市场参与主体大幅度增加并更加多元化。

四是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重视国际收支相关数据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公布频率。

五是实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监管。

对于外汇业务,我国仍然采取市场准入的监管制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与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实行监管。

六是外汇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2.我国外汇储备的改革为降低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提高外汇管理的水平。

必须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

中国应考虑双层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组建由国务院领导的央行、财政部等机构协作的战略小组,由该小组进行决策,由央行具体执行操作;中国可以学习日韩等国设立外汇平准基金,作为调节外汇需求和稳定汇率的专用基金;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国际储备中增加商品储备的比例,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应该是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明确方向。

另一方面,由于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增持黄金储备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结构转换的一个动向。

而我国长期实行稳定不变的黄金储备政策,黄金储备一直只有600吨,占国际储备的1.1%,远低于全球10.2%的平均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黄金有升值的趋势,所以要增加黄金储备,把它跟外汇储备放在一起,这对于我国将来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有利。

再者,中国应逐步放松外汇管制、由强制结售汇制度向比例结售汇制度进行转变、完善外汇市场的建设;让人民币汇率浮动起来,但是应该是渐进的、有步骤的。

(2)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及投资收益率方面的改革。

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全球配置资产,增加资产组合中股权投资、房地产、另类投资等高收益性资产的比例;仿效日本实行“藏汇于民”,增加投资主体的多样化,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

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央行根据市场价格卖出外汇,而不再以高价收购外汇。

央行卖出外汇,收进人民币,这笔收入可以用作政府财政开支。

而企业和百姓按照市场价购买外汇,并用购得的外汇进口国外产品,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国内物价。

储备化公为私以后,投资主体分散,这不但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决策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即从外向型经济到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

我国将坚持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增投资、扩消费、惠民生的多项举措。

既要重视出口,也要重视进口;既要重视引进资金、技术,也要大胆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重视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