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SB32012-08-18发布2012-08-18实施江苏森宝门窗有限公司发布Q/JSB 001—2012Ⅰ前言本标准由江苏森宝门窗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森宝门窗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森宝门窗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人:王锋魏素芹本标准于2012年8月首次发布。
Q/JSB 001—2012森宝牌木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宝牌木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集成材或锯材为主要材料经加工制作而成的窗。
2规范性的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82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11944-2004 中空玻璃GB/T5237.1-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2-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3-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4-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5-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12002 塑料门窗用密封条GB/T9761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14952.3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色差和外观质量检验方法目视观察法JG/T3018 PVC塑料窗GB/T9158-2002 建筑用窗承受机械力的检测方法GB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7106-2002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 建筑外窗气密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2002 建筑外窗水密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2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JG/T122-2000 建筑木门、木窗LY1351-1999 指接材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应符合下列术语和定义3.1 实木窗以集成材或锯材为主要材料制作窗框、窗扇的窗。
3.2 LB型木窗以集成材或锯材为主要材料外侧以铝合金型材为辅助材料制作窗框、窗扇的窗。
4 分类、规格、代号4.1 分类4.1.1 木窗按构造不同可分为实木窗和LB型木窗。
1Q/JSB 001—201224.1.2 木窗按开启方式可分为固定窗、平开窗、平开上悬窗1、推拉上悬窗、折叠窗。
4.2 规格4.2.1 洞口尺寸应符合GB5824的规定。
4.2.2 厚度规格窗框、窗扇的厚度基本尺寸系列分为48mm ,53mm ,58mm ,63mm ,68mm ,73mm ,78mm ,83mm ,88mm ,93mm ,98mm 。
凡与基本尺寸系列相差在±2mm 之内的,均靠用基本尺寸系列。
4.3 代号•设计序号 洞口规格 窗框厚度系列 带纱窗代号 玻璃及层数 名称代号4.3.1 名称代号:固定木窗----GC 固定铝包木窗----GLC 平开木窗----PC 平开铝包木窗----PLC平开上悬木窗----PXC 平开上悬铝包木窗----PXLC 推拉上悬木窗----TXC 推拉上悬铝包木窗----TXLC 折叠开启木窗----ZC 4.3.2 玻璃及层数本标准规定的玻璃均为中空玻璃,代号表述中空玻璃的玻璃品种、玻璃原片片数、玻璃原片的厚度。
玻璃品种分为:普通窗玻璃P 、浮法玻璃F 、钢化玻璃G 、磨砂玻璃M 、夹层玻璃J 、吸热玻璃X 、彩色玻璃C 、花纹玻璃H 、反射玻璃S 。
玻璃原片片数用玻璃品种代号下的角标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P2表示两片普通玻璃构成的中空 玻璃。
玻璃原片的厚度表示在玻璃原片片数代号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片玻璃的厚度,各片玻璃厚度相同时只用一位数表示,夹层玻璃用一位数表示其总厚度,当玻璃原片厚度不同时,较厚的一片在室外一侧。
例如:P25表示两片5毫米普通玻璃构成的中空玻璃,P284表示两片分别为8毫米和4毫米的普通玻璃构成的中空玻璃。
4.3.3 纱窗用S 表示。
没有纱窗时可省略。
4.3.4 窗框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3.5 窗洞口尺寸见本标准4.2.1 。
4.3.6 示例平开木窗、两片5毫米普通玻璃的中空玻璃、带纱窗、窗框厚度68系列、洞口宽度800毫米、洞口高度1400毫米、第一次设计:PC ²P25S68X 0814-1。
对于一窗多扇的窗户和拼樘的窗户,以较复杂的开启扇为主表述产品的型号,附单线图加以说明。
开启扇的表述顺序是:折叠、推拉上悬、平开上悬、平开。
5 要求 5.1 原辅材料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进货时应检验产品合格证或质检报告单。
合格产品方可投入使用。
Q/JSB 001—2012 5.1.1 木材应符合JG/T122-2000的规定。
5.1.2 集成材抗弯强度应大于50Pa。
指接应符合LY/T1351-1999的规定,拼接应符合耐水要求。
5.1.3 木材含水率8-15%。
5.2 主要尺寸和公差5.2.1窗框外形尺寸是根据洞口尺寸和墙面饰面层厚度要求决定。
窗框的高度、宽度尺寸宜比洞口尺寸小20mm~50mm,带有护框的窗框应小于洞口70mm~100mm,个位数应以"0"或"5"结尾。
5.2.2 窗型结构及截面尺寸和公差应符合图纸要求。
5.2.3 窗框、窗扇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 形位公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形状和位置公差(单位:mm)5.4 外观要求应符合JG/T122-2000的规定。
5.5 铝合金型材要求应符合GB/T5237.1~5-2004的规定。
5.6 涂饰5.6.1 整件产品或成套产品色泽应相近。
5.6.2 产品表面漆膜不得有皱皮、发粘、漏漆等现象。
5.6.3 产品不涂饰部位应保持清洁。
5.6.4 主表面涂层应平整、光滑、清晰,漆膜实干后应无明显木孔沉陷和颗粒,手感光滑。
其它部位漆膜实干后允许有木孔沉陷、微小涨边和不平整。
面漆涂层部位应无明显加工痕迹、划痕、雾光、白棱、白点、鼓泡、油白、流挂、缩孔、刷毛、积粉和杂渣。
5.5.5 漆膜涂层理化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3Q/JSB 001—20125.7 结构5.7.1 开启扇下部的下框上应有防水槽。
5.7.2 窗框、窗扇装配后,不得防碍开关功能。
5.7.3 五金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齐全,安装牢固。
五金件应开启灵活。
承受往复运动的配件,在结构上应便于更换。
5.7.4 密封条装配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等现象。
5.7.5 玻璃压条装配后应牢固,转角部位对接处的间隙应小于0.5毫米,不得在同一玻璃边使用两根及两根以上的玻璃压条。
5.7.6 玻璃装配应符合JG/T3018-94的规定。
5.7.7 铝合金应与木框连接牢固,固定准确。
5.7.8 铝合金接缝紧密,间隙不大于0.5毫米。
5.8 物理力学性能5.8.1 木窗承受的机械力应符合GB/T9158-2002的有关规定。
5.8.2 建筑物理性能如下:5.8.2.1 窗的抗风压性能≥3500Pa。
5.8.2.2 窗的空气渗透性能(10Pa下)≤1.0m3 /m²h。
5.8.2.3 窗的雨水渗透性能≥250Pa。
5.8.2.4 窗的传热系数≤2.5W/m2 K。
5.8.2.5 窗的空气隔音性能≥35dB。
6 试验方法6.1 漆膜理化性能试验6.1.1 漆膜耐热、耐湿热、耐干热、附着力、耐磨、耐冷热温差、光泽、抗冲击性能试验应符合GB4893-1995的规定。
6.1.2 漆膜耐水性和漆膜老化(人工加速)试验按GB1865-1997进行。
6.2 承受机械力的试验,按GB/T9158-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6.3 建筑物理性能检测6.3.1 抗风压性能按GB7106-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6.3.2 空气渗透性能按GB7107-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6.3.3 雨水渗透性能按GB7108-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6.3.4 保温性能按GB8484-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6.3.5 空气隔声性能按GB8485-2002规定的检测方法测定。
7 检验规则4Q/JSB 001—2012 7.1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7.1.1.1 每批产品出厂前均应经过出厂检验。
7.1.1.2 出厂前专职检验员按表6的规定项目检验。
5Q/JSB 001—20127.1.1.3 产品出厂检验中项目应逐件产品进行。
7.1.1.4 产品出厂检验判定规则。
抽样量中的单件产品检验结果若不存在A类不合格项,其它不合格项目:B类不合格项目不超过2项,或者B类不合格项目不超过1项和C类不合格项目不超过2项,或者C类不合格项目不超过4项时,判定该单件产品为合格品;否则即为不合格品。
7.1.1.5 出厂检验也可按合同的技术协议进行。
7.1.1.6 产品出厂应有检验合格证。
7.1.2 型式检验7.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b)当原辅材料及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动时;c)长期停产(停产两年),恢复生产时;d)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检验一次;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1.2.2型式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的全部项目。
7.2抽样方法应符合JG/T122-2000的规定。
7.3检验方法应符合JG/T122-2000的规定。
7.4综合判定应符合JG/T122-2000的规定。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8.1 标志8.1.1 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应作标志,标志内容包括:制造厂名或商标、制造厂的联系方法。
8.1.2 应有能够使用户保存的用户卡,此卡上有用户可以与制造厂联系的方法。
8.1.3 在外包装上应有如下标志:a.制造厂名或商标;b.产品名称;c.产品标准号;d.制造日期或编号;e.防潮、防撞、勿钩拉符号。
8.2 包装8.2.1 整件产品应用塑料薄膜做内包装。
8.2.2 框体部分用纸壳包装,纸壳内衬防潮膜。
8.2.3 整件产品用打包带捆扎结实。
8.2.4 每批产品应有产品清单及合格证。
8.3 运输8.3.1 装运产品的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
8.3.2 在运输装卸时,应保证产品不变形、不损伤,表面完好。
8.4 贮存8.4.1 产品应放置在通风、防雨、干燥、清洁的室内,严禁与腐蚀性物质接触。
8.4.2 产品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50°C,远离热源。
8.4.3 产品不应直接接触地面,底部垫高应不小于5厘米;产品应立放,立放角应不小于70°,并有防倾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