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豆类行业贸易分析国贸082倪娜0801030222目录1 中国豆类行业概况 (3)1.1中国豆类种植分布情况 (3)1.2 中国豆类出口情况 (3)1.2.1 豆类行业重点产品出口分析 (4)1.2.2 豆类产品出口结构特点 (7)1.2.3 豆类产业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7)2 我国豆类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8)3 我国豆类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 (8)4 总结 (9)中国豆类行业贸易分析一、中国豆类行业概况(一)中国豆类种植分布情况豆类在我国是指除大豆外的其他豆科类种植作物,主要包括芸豆、绿豆、红小豆、扁豆及蚕豆等。
豆类作物大部分品种喜好干燥、阴凉气候,多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
芸豆在我国分布广泛,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十一个省(自治区) 有种植。
按照芸豆颜色,大致分为白、黑、红、黄、花五类。
黑龙江省是我国出产芸豆最多的省份,年产量超过30万吨,主要种植区在西部和东南部,品种多样,分布比较混杂;内蒙古自治区芸豆产量仅次于黑龙江省,年产芸豆12万吨左右,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吉林省年产芸豆3~4万吨;新疆以圆形奶花品质最好,主要分布在北疆,总产量在1.26万吨左右;河北省芸豆产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山西省芸豆产区主要在忻州市岢岚县、宁武县,朔州市平鲁、右玉县,大同市靠近内蒙和张家口地区出产品种包括深红芸豆、小红芸豆、奶花芸豆及少量小黑芸豆。
绿豆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我国绿豆生产相对比较稳定,年份之间产量差异不是太大,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及东北、华北地区,近年来内蒙古、吉林、河南、山西、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安徽等省区种植较多。
红小豆主要来自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等省,主要产品有天津红、宝清红、陕西红、唐山红、东北大红袍等。
主要出口市场为日、韩等亚洲国家。
扁豆集中在甘肃、青海省。
蚕豆出口主要来自青海、河北、甘肃、云南等省。
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
(二)中国豆类出口情况豆类产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价格优势和生产优势。
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南美洲。
2007年我国豆类产品出口86.4万吨,同比增长7%,出口金额达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近年来,我国豆类出口稳步发展,出口数量及金额总体保持上升趋势。
我国豆类行业历年出口额及主要出口对象豆类行业历年出口额豆类行业主要出口对象1、豆类行业重点产品出口分析(1)芸豆种类很多,主要有奶花芸豆、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等。
芸豆主要出口产地有大连、青岛和天津,占了全国市场75%以上。
我国芸豆主要出口到南美洲、亚洲、欧洲地区,出口至南美洲的金额8.2 千万美元,占总金额22%;出口至亚洲地区的金额1.1 亿美元,占总额30%;出口至欧洲地区的金额9.35 千万美元,占总额25% 。
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有古巴、南非、意大利、土耳其和印度,其中,古巴市场是中国芸豆出口最大的市场,占了芸豆出口总16%,其次是南非,占了10%,意大利、土耳其和印度分别占了8%、6%和6%。
07 年我国芸豆出口总额为3.7 亿美元,占了我国豆类产业出口总额的68%,相比06 年2.58 亿美元,增长了43%,近两年我国芸豆出口快速增长。
我国芸豆历年出口额(单位:亿美元)1.952.11 2.322.583.7123420032004200520062007年份出口额我国芸豆主要出口国家/地区6%6%8%10%16%54%印度土耳其意大利南非古巴其他(2)绿豆近年出口量为12万吨,最高年份曾达28.9万吨。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香港、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年出口日本3~4万吨,占日本绿豆进口量的80%。
2008年我国出口绿豆13.9万吨,同比增长13.6%,出口金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近年我国绿豆生产受品种退化等因素影响,产量逐年下降,出口数量呈下滑趋势,但由于国内消费上升,收购价上涨,出口单价不断攀升。
(3)红小豆近年出口量在6~7万吨之间,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年出口日本约2~3万吨,如遇日本红小豆减产,出口量随之增加。
此外,日本在我国建有红小豆馅加工厂,每年约有10万吨红小豆馅返销日本。
2008年我国出口红小豆5.6万吨,同比减少21.2%;出口金额5023万美元,同比增长16.9%。
(4)我国扁豆主要出口至欧洲地区,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有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等,其中,比利时是我国扁豆出口最大的市场,占了34%,其次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分别占了17%、5%、5%和5%。
03 年到05 年,我国扁豆出口逐年递增,05 年出口10.9 百万美元,相比03 年增长了32%,到了06 年,扁豆出口明显下降,07 年5.73 百万美元,相比06 年有所增长,同期增长了8%。
2、豆类产品出口结构特点在我国远销海外的豆类产品中,出口最多的是芸豆,占了豆类产业出口总量69%,其次是绿豆占了14%,红小豆占了8%,其它豆类共占了9%。
2007 年,红小豆出口7.1 万吨,同比增长15%;绿豆出口12.2 万吨,同比减少9%;芸豆出口59.7 万吨,同比增长9%;其它豆类出口2万吨,同比下降10%。
3、豆类产业主要出口贸易方式在豆类产业的主要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同比增长12.4%;进料加工方式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4%,同比下降4.5%;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同比下降12.2%;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同比增长49.1%,其它占了2%。
二、我国豆类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豆类产品质量不稳定在我国豆类的主要生产区,由于当地农民缺乏商品意识,再加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和经营,很多农村的农民家庭都是自己种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再拿到市场上销售,在这种状况下农业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在品种上,豆类新品种推广速度缓慢,在观念上农民对豆类数量上的要求一般比较低,反而对数量的要求比较高,以致于产出的豆类异色率、异型率高,品种互混严重,优质率和商品率低,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严重影响我国豆类的出口贸易。
(二)产销体系不健全由于近年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目前豆类产品的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但国内豆类科研、生产、出口尚未形成一体,生产盲目性大,市场价格不稳定。
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商品意识,不注重商品质量,常常因为质量问题影响到出口贸易,不利于我国豆类的产业化发展。
(三)品种改良滞后、新产品少长期以来,豆类产品的研究始终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许多研究是利用品种资源研究经费开展的。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农作物品种资源繁种入库工作的结束,大多数豆类科研工作失去了仅有的经费来源,研究工作纷纷停滞。
由于没有专门的项目研究经费,只能进行少量的简单试验,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这不利于豆类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我国豆类产品多数出现了品种退化严重的情况,豆类的种类也逐渐减少,影响了豆类产品的生产,也制约了豆类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豆类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豆类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豆类新品种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农民对豆类产品质量问题的关注。
同时,国家对于出口的豆类产品应该严格把关,保证出口的豆类产品的质量。
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制修订,指导农民安全用药、科学施肥。
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扩大监测范围、品种和频次,强化结果通报制度,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强化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从而来保证豆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信誉,让中国的豆类产品更加富有竞争力。
(二)切实抓好豆类产品产销对接国家应该全面贯彻促进豆类产品的流通发展的各项措施。
加快培育大型豆类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加快培育豆类产品营销经纪人,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促进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多方面为各地豆类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举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鼓励和支持国内豆类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参加国外大型农业展会,建立中国豆类产品网上促销平台,让更多的国外企业了解中国的豆类产业。
(三)切实抓好豆类新产品的研发国家应该对豆类新产品的研发加以重视并且拨以充足的经费。
加大研发的力度,对各个区域的土壤,气候,湿度等加以评估,关注豆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分别选择适合各类豆类生长的区域,集中生产,不仅加大种植的数量,并且保证豆类的质量。
加强各豆类附属产品的生产,使得豆类的利用更加多元化。
四、总结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有众多的豆类产品,在远销海外的豆类产品中,最多的是芸豆,其次绿豆,红小豆,扁豆也都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从上面的数据显示也可以得出中国近年来的豆类出口保持着稳健发展的水平,各豆类的出口情况也都比较稳定。
但是我们依然发现了我国豆类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质量,营销模式以及新产品研发上都需要加强,国家依然需要提高对豆类等农产品的重视,加强农产品的开发,加强宏观调控,把握我国豆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