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个班集体,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情感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情感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

人内心中的情感活动总是同他的外部表情及表情性的动作、姿态、声音联系在一起的。

只要你仔细观察,耐心指导,一定能让后进者急起上进,让失望者燃起信心,让冷漠者出现热情,让敌视者转为友善,让悲观者勇气倍增。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相反,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从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一个班集体,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

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呢?我认为重点要协调好三种关系。

一、课内熏陶,课外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辅加任务。

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这一方面,我有着优越的条件。

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教材展示背影中浓浓的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张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

那么,如何把教材中丰富的健康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还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发挥教育机智,让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带着闪光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运用温和的目光进行提醒、
暗示、鼓励和支持,运用微笑、亲切的语气去开导、启发,运用热情开放的姿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运用爱的行为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和觉醒,创设“和蔼,宽容”的教学情境,激发了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课余时间也是老师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大好时机。

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谈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秀生,更要爱护那些特殊的学生。

陶行知曾语重心长的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有讥笑中有爱迪生。

”对待后进生,我同样尊重其人格,且对其发展抱有信心。

他们由于好玩、贪吃、怕学习等坏习惯,常常得到嘲笑和鄙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尽量用放大镜来看他们身上的可塑因子,利用这些可塑因子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消除对老师戒心,在感情上没有距离。

对于那些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我不但洞察学生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从旁加以引导,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并给学生以热情、严肃的忠告。

教学生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学生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学生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用自己春雨般的关怀,轻轻地牵起学生的手,把他们慢慢地带出这片青春的沼泽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健康的同学关系
重尖子、轻多数,“模式化”、“一刀切”,青少年的一生几乎入中学一年后就有了定夺,几步跟不上就永远只能在教室里活受罪,有的甚或被打入另册,早早地被放了长线,抛向了社会。

“打不完的题海战”、“嚼不碎的A、B、C”,一次又一次的“红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相当数量的学生也由此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天资,以致渐渐地失去学习信心,开始成为心的“流浪”者。

良好的情感能在活动中培养。

我坚信一次活动能改变一个人,给一个机会,也许会还你一份惊喜。

而一个个孩子的成功,正预示着一个良好集体的形成。

因此,我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把每一次活动都看成是学生交流情感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我也会尽量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

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更为耐心、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活动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小助手,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都和他们商量,尽量采纳他们中合理的建议,
与他们共处时,多表扬多鼓励,多一些笑容,少一些批评。

这样,学生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师生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特别是对待有朦胧情感问题的学生,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

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打篮球、排球;办板报、简报,既可益智、又可养性。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绘画,练字等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

这样,使学生对异性朦胧的情感适当减弱和转移。

三、做好家长工作,创设和谐的亲子关系
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从12岁开始,心理健康指数逐年下降,高中阶段跌至最低谷。

19岁后开始较快上升。

研究小组分析成因时指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亲子关系质量、家庭结构和学校教育质量。

“与父母相处得好”的青少年在自我体验、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方面好于其他青少年。

由此可见,亲子关系质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它对孩子的自我体验、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个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不仅要协调好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还要协调好学生在家庭中的关系。

我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且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丢给老人照看,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

针对这种情况,我定期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努力使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健康的同学关系,创设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环节,是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