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题目: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课程名: 世界音乐
学生姓名:李忠学号: 06051168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年级:06 任课教师:劳艺
2007年11 月 12 日
如何看待当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摘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音乐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

无论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在高等音乐教育,都可以看到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

这种趋势包含社会、经济等大环境方面的因素,也依赖于全球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日益重视。

然而,许多学生在欣赏其他文化音乐时,并没有获得审美体验,他们不能体会那些异文化音乐的美,而且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

总之,如何搞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世界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个地球村民主与和谐的进程必将得到大大促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农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途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前景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主流,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

在我国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城乡之间经济、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农村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文化价值认识偏颇。

长期以来,学生都认为中国音乐“落后”而欧洲音乐“先进”。

他们喜欢用熟悉的音乐风格来期待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用喜欢与否来评价不同文化音乐的价值,过于重视异文化音乐的其他功能以致忽视其他音乐的审美体验。

2、对本土音乐和西方以外的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道甚少。

根据调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知道很少,而对于世界民族音乐则基本上不了解。

3、学生期望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

根据调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大,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想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尽管有些学生表明“无所谓”,但只要顺势利导,一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些现状主要是由于学生音乐语言积累较为单一、音乐听觉取向较为单一以及对异文化音乐的分析较为单一造成的,因此,针对农村中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树立“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由于人们对音乐的学习和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许多音乐教师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

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理解和
吸收当今前沿的音乐教学理念,同时还要有一种学科综合的意识,并在这种学科综合中吸收营养。

2、加大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的音乐师资还呈现出匮乏状态,许多教师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学生即使有求知欲望也不得不因学校的不重视而弃之。

3、加大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需要配备许多音像、音响、图书以及一些乐器,教师最好能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只是我国农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呈现的一些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那么我国该如何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呢?
1.必须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近百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一直缺乏对音乐文化认知的训练,或者说在文化交流中缺乏一种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

“五四”以来,我国音乐界不仅系统地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释模式,而且把它列为整个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重新解释和改造中国传统音乐,使西方音乐的精神和模式成为中国人在音乐观念上的一种共识,形成新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

重洋轻中,只注意学习外国传统音乐,不重视本民族音乐传统。

对外国音乐的学习也仅限于欧洲音乐,对欧洲音乐的学习又主要学西欧几个国家的17~19世纪的专业创作音乐。

由于不能全面兼收并蓄包括母语音乐文化在内的人类各种音乐文化的成果,故步自封,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

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音乐教育上缺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所致。

2.立足本土音乐,强化民族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

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的。

由于地域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民族音乐特色鲜明,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

我国有56个民族,学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对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

3.明确超音乐的音乐教育目的。

在美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

在我国,尽管人们也已开始注意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往往忘记了音乐教育的超音乐的目的。

要么对音乐课根本不予重视,要么把音乐课搞成专业音乐教育。

1993年美国政府立法,把艺术学科与数、理、化、文、史五门并列为核心学科,并于1994年出台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此举值得我们关注,“音乐是把钥匙”一语也值得我们深思。

4.大胆吸收、兼容、消化外来优秀音乐和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

美国在实施以创造为主题的普通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局限于美国本土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模式,而是吸收了其他民族音乐的精华和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最终形成美国式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和提高美国公民的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条原则对于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科学的态度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拓宽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但随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世界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个地球村民主与和谐的进程必将得到大大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军.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9(3):72.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