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物化学第三章

运动生物化学第三章


一、运动时的脂肪代谢
运动时脂肪参加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与血浆游离 脂肪酸的密不可分的。 游离脂肪酸在血浆库内转换率高,可以成为多 种器官和组织的供能物质,也是安静、运动时骨 骼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脂肪参与分解供能的三种主要来源
骨骼肌胞浆中的脂滴
能量
脂库中的脂肪
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肪
再酯化过程(三酰甘油-脂肪酸循环):一部分 脂肪水解后生成的脂肪酸通过合成脂酰辅酶A,再
安静、空腹状态时:6-16mg%(0.1mmol/L)。
运动过程中:血浆FFA浓度升高。
2、血浆FFA转运率 血浆FFA转运率较快,半寿期大约为4分钟。 运动时,其转运率也随着加快。
血浆FFA无论在静息状态、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
时都能积极地参与各组织器官的氧化供能。
(二)血浆FFA在骨骼肌内的供能地位
与α-甘油磷酸合成三酰甘油。
安静时,人体脂肪组织内脂肪水解所产生的脂 肪酸大约1/3进入血液,2/3经再酯化作用生成三酰 甘油。 血糖浓度升高,进入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增多,
促进再酯化作用,血乳酸浓度升高也会促进脂肪组
织中的再酯化作用,故在人体内糖储备量比较充足, 运动强度也相对较大时,运动总是优先利用糖。
磷脂:含磷酸的复合脂。
复合脂
糖脂:含糖、脂肪酸、含氮醇的复合脂。
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磷
脂等组成,血中脂类的运输形式
(三)衍生脂
——由单纯脂与复合脂衍生而来,具有脂类一般性质的一类 物质。
胆固醇的化学结构
正常值 危險邊界值 高危險值 目標值 您最近的數值
<200
200-239
>240
4、脂肪酸完全氧化和ATP的合成
软脂酸彻底氧化共产生130分子ATP
脂肪酸β-氧化反应步骤
脂肪酸
AMP
PPi

脂酰-CoA
CoA-SH
ATP
FADH2 反式Δ2烯脂酰-CoA H2 O L-3-羟脂酰-CoA NADH β-酮脂酰-CoA
硫激酶
脂 肪 酸 活 化
脂酰-CoA脱氢酶 烯脂酰-CoA水合 酶 羟脂酰-CoA脱氢 酶 硫解酶
2、甘油糖异生的意义: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或进行长时间的耐 力运动时,甘油的糖异生对维持血糖稳定有重要作用。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肝和肌
肉是进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组织,其最主要
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
(一)脂肪酸的β-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
Mg2+
脂肪酸+ATP+CoASH
乙酰-CoA
脂酰-CoA
(脱下了两个碳原子)
(二)脂肪酸β-氧化的生理意义
1、β-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可以
供给机体所需要的大量能量
2、是脂肪酸的改造过程
四、酮体代谢
酮体代谢与运动
1、运动对血酮体浓度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血酮体含量很少。 运动对血酮体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中低强度长 时间运动中,尤其在糖储备低下的运动过程中, 血酮体明显升高。 血酮体水平的上升能间接反映体内糖储备状 况。
能比例增加,有利于节省体内的糖储备。
第四节 运动、血脂代谢与健康
一、血脂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血脂:人体血浆中的脂质
血脂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FFA
(游离脂肪酸)
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磷脂、胆 固醇等与载脂蛋白以不同的比例结合而形成 的血脂的运输形式。
研究发现: LDL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为冠心病危险因子; HDL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为抗冠心因子。
5、脂肪酸的碳链及饱和度
脂肪酸的碳链越长,饱和度越高,氧化速 率越低。
6、环境温度
与常温天气下比较,冷天消耗血浆脂肪酸的数量 增多。
四、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促进脂肪酸供能与最大耐力
任何使血浆FFA浓度提前升高的因素,都能造 成运动前期肌内糖利用速率下降,节省糖对提高马 拉松跑能力十分有用。
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脂肪的水解
二、甘油代谢及其生物学意义
(一)甘油的分解代谢 甘油只能在肝、肾等少数组织中被氧化利用; 肌肉中缺乏甘油磷酸激酶,故甘油不能直接为肌肉供能。 (二)运动时甘油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1、甘油的糖异生:甘油可在肝组织中转化为糖原和葡萄糖(占甘 油代谢总量的3/4) 。
2、抑制脂肪酸供能与大强度耐力
在低于30分钟的运动中,减少脂肪酸供能 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生化因素。补糖能抑制 脂肪组织分解和释放脂肪酸,减少肌肉吸收和 氧化脂肪酸。
五、脂肪分解代谢与运动适应
1.耐力训练使人体内脂肪水解和利用的能力增强, 还可引起骨骼肌氧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增强。
2.耐力训练使机体在进行耐力运动时利用脂肪供
第一节 脂质概述
一、 脂质的概念
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二、脂质的分类
单纯脂质
按化学组成
复合脂质
衍生脂质
是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但功能和性质相似 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共同特性是不溶于
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一)单纯脂
——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单纯脂中最丰富的一大类——脂肪的通式
二、选择题 1、运动锻炼可增加血液中()含量,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对于防 治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A、极低密度脂蛋白 B. 中间密度脂蛋白 C. 低密度脂蛋白 D. 高密度脂蛋白 2、脂肪是()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A. 短时间大强度 B. 短时间低强度 C. 长时间大强度 3、耐力训练时耐力运动员比非耐力运动员()。 • 脂肪供能增加,糖供能减少 C.脂肪供能增加,糖供能增加 B.脂肪供能减少,糖供能增加 D.脂肪供能减少,糖供能减少 D. 长时间低强度
第三章 脂代谢与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脂质的功能、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了解 脂质的概念、脂质的分类、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
3)掌握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并学会如何应用所学 的知识、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以改善脂代谢,增进健康。
体内过度的脂肪积累成为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三、填空题 1、运动时参与分解供能的脂肪有3种来源途径,分别是 ,



2、研究发现, 与AS、CHD发病率呈正相关, AS、CHD发病率呈负相关。
四、问答题 1、简述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2、简述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以马拉松跑为例试述长时间运动时主要能源物质供能的顺序及其 机理。
脂酰辅酶A合成酶
脂酰辅酶A+AMP+PPi
瘦肉中肉碱含量较多。
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脂酰辅酶A需依靠肉碱携带才能透过线体内膜。3、脂酰辅酶A的β-氧化
每次β-氧化生成1个乙酰-CoA、1个NADH、 1个FADH2
和较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脂酰辅酶A经历多次β-氧化作用后逐步降解成多个 乙酰辅酶A。
2、脂肪动员和脂肪酸转运的能力
3、饮食
低糖膳食使肌糖原储量低下时,或饥饿1-3
天,脂肪酸氧化供能量可高达80-90%。 吃糖可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服用咖 啡因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
补充肉碱,也可加快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4、耐力训练水平
耐力水平高,运动时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相 对较高,有利于运动时节省糖储备。
2、运动时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体内能源物质转运的一种形式
酮体可视为肝输出脂肪酸类能源的一种形式。 (2)酮体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 长期饥饿时,酮体是脑组织主要的能量补充,运动 时酮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血糖为脑组织和肌肉供应能量。 (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其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及时 终止运动后超常的脂肪酸动员速率,促进恢复,从而提高 机体的运动能力。 (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贮备状况
2、耐力训练对LDL-C的影响
耐力训练使血浆LDL-C水平降低。
作业
一、是非判断题 1、运动时,骨骼肌氧化利用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比例随运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 2、脂肪是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 3、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脂肪酸氧化分解的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人,运动时脂肪供能的 比例显著增加。() 4、运动时人体脂肪组织内脂肪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大约1/3进入血液,2/3经再酯 化作用生成三酰甘油。()
二、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脂含量的影响
1、长期有规律的耐力锻炼可使血浆总胆固醇保 持较低的水平。 2、长期的中低强度有氧锻炼可以降低血浆三酰 甘油水平。
(二)运动对血浆脂蛋白含量的影响
1、耐力训练对HDL-C水平的影响 耐力训练使HDL-C水平比训练前有显著升高。 60%-8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脂代谢的 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
1、脂肪氧化、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 )。 A. 乙酰辅酶A 酶A 2、活化脂肪酸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借助内膜上的( ) 转运机制。 A. 肉碱 B. CP C. 磷酸甘油 D. 苹果酸 B. 乙酰乙酸 C. 乙酰乙酰辅酶A D. 丙二酰辅
第三节
运动时脂代谢的特点
脂肪酸的结构与分类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亚油酸、 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EPA、DHA
必需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 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
(二)复合脂
——由脂肪酸、醇类和其他物质组成的酯类物质。
作业
一、填空题
1、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时脂肪酸氧化供能首先通过 成乙酰辅酶A,然后经 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