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最新动态

公司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1 PM2.5实时监测2 行业新闻及现状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即将出台行业将迎黄金发展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投资的不断加大以及不断重视,利好政策频频出台,环境标准不断提高,预示着环保行业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完善3月23日,规划财务司发布《关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并发布“关于申报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申请技术指南”。

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监测指标,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自2016年1月1日起,以上各地均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逐点实时发布监测结果。

招商证券认为,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石,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增的臭氧、PM2.5和一氧化碳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因子,将成为“十二五”我国环境监测的新指标,增加新型监测设备需求。

此外,到2015年,监测范围还将从113个重点城市扩大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监测点数量也有望翻倍。

预计将带来10-20亿的PM2.5的监测设备市场容量,利好环境监测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出台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赵鹏高3月20日在第五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上透露,经过多次修改,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可能成为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规划拟从四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为七大策略之首,开始预订投资规模为3.1万亿元,较“十一五”的1.4万亿元增长一倍以上,未来每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30%以上。

由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国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到去年年末,国家对节能环保的投资为3.4万亿,预计到2015年环保产业要占到GDP产值7%左右,“十二五”CAGR为17.23%。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仍然有更大空间并且市场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有关人士透露,住建部牵头起草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正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分析人士认为,环保行业从估值角度看已经进入投资的合理区间。

相关政策的出台反映出政府对节能环保支持的坚定态度,政府的支持使环保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

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

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

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

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格局分布空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3 施工案例高级别墅小区治理案例高级别墅小区治理案例高级公寓小区治理案例4 产品新闻Mi 空气维他命疗养机:室内机(MIS-05-03型)5 公司优秀员工表彰6 员工培训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1、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

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

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

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员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3、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职工去外地参观先进企业,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予以报销费用等。

据有关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职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4、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

7 公司文化活动(可选)8 污染案例2004年3月7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总结了三年来我国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给所有关心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人敲响了警钟。

一、国内首例由室内装修甲醛污染案宣判1998年陈先生购买了位于北京昌平的一套住宅,装修入住后,陈先生因空气污染患“喉乳头状瘤病”,经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25倍!经法院判决,陈先生获赔89000元。

二、首例家具室内环境案消费者获赔2001年杨老师在北京某家具商场订购一套价值6400元的卧室家具,使用不到一个月,杨老师全家人都有身体不适的感觉。

经检测,存放家具的房间,空气中甲醛超出国家标准6倍多!经过法院调解,木器厂为杨老师办理退货并一次性付给货款及连带损失共计7000元。

三、首例涉外室内环境甲醛污染案件2000年7月,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装修后员工普遍感到有头疼、气闷、流泪等不适症状。

经检测,发现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

经国际经贸仲裁委裁决,被告退还原告20%的装修款和利息合计人民币23万元,消除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办公室的甲醛污染。

四、秦女士室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2000年4月,北京市民秦女士在新居装修半年后入住,全家四口人相继患病。

经检测室内甲醛超标。

经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一家装修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19891元。

五、天津消费者首次打赢室内氨的污染官司1998年10月,天津市民李某在新房装修入住后即发现室内空气异常,全家人先后出现不适症状。

经检测,室内氨气超过国际标准达10倍以上,原因为建筑商使用了混凝土防冻剂所致。

经法院判决被告对原告的房屋的氨气污染进行无害处理,同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检测费共1700元。

六、国内首例新车车内环境污染案原告卢先生于2002年3月在北京花费约70万元购置一辆改装进口车,后来,发觉车内气味刺鼻难忍,卢先生和司机都发生头顶小片脱发的症状。

经检测,车内空气甲醛含量超出正常值26倍多。

经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卢先生获75万元。

七、南京装修污染母子同患血液性疾病案2001年10月南京市民栗某请装饰公司装修新居,入住三个月后,栗某及其母发现同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经检测,结果发现室内环境中甲醛超标12.6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3.3倍。

经法院裁定栗某胜诉并获得赔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