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

7
四、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功能: 1、指导功能 2、约束功能 3、补充功能
立法、守法、司法三个层面 具体可为:指导立法、确立行为规则、填补 法律漏洞、解释、降低交易费用增进效率等 功能。

8

讨论: 能否在司法裁判中直接适用民法的基 本原则?
9

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直接适 用民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10

五、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确定

(一)是否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 一章关于民事活动基本原则的规定来 确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不妥:1.《民法通则》具有特定历史阶段 性;2.不能完全概括民事活动、民事立法、 民事裁判的基本原则。


(二)能否借鉴国外的民法学说来确 定我国民法基本原则? (三)有学者分类:公理性原则、政 策性原则、关于法律渊源的原则。
16

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
(一)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律范围内的广泛的行 为自由 1。有权依法从事或不从事某种民事活动。 2。有权选择行为的内容和相对人。 3。有权选择行为的方式。 4。有权选择补救方式。 (二)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 的关系 (三)确立了行政机关干预与民事主体行为自 由的合理界限。

14

采纳该原则的主要意义:
第一、集中体现民法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特 点,表现了民法的基本价值理念。 第二、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亦是构建市场经 济秩序的基础。 第三、体现现代法治精神,有助于政治文明建 设。 第四、有利于强化对财产的平等保护、促进社 会财富的增长。
15
(二)意思自治原则(PRINCIPLE OF FREE
11

(四)如何确定民法基本原则? 1. 首先应确定民法应具有的基本价值取 向。包括:(1)平等;(2)自由;(3)秩
序。
2. 还应当坚持如下几个标准:
(1)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民法最基本的理念, 而且必须是现代民法而非近代民法的基本理念。 如所有权绝对原则。 (2)基本原则必须贯穿整个民法,是对主要 民事法律制度、规则的高度概括与抽象。 (3)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非具体的 规则,不能直接作为解决法律为题的依据,尤 其不能作为法官裁判案件的直接依据。
12
第二节 我国民法基本原则内容



平等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3
(一)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 的,其合法权益应受平等保护。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是由民法调 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性质决定的。 平等原则的具体含义包括: 第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人格 平等) 第二,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 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第三,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 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 得将自己的意志加强给另一方当事人。 第四,民事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3
二、民法基本原则特点

1. 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民法规 范之中,是指导各种民事行为、民事 立法和司法活动的根本准则。 具体表现:第一、对立法的指导; 第二、规范行为;第三、为裁判活动 提供标准。
4

2. 民法基本原则不直接涉及当事人 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具有不确定性 ◇指导协调作用 ◇反映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如自 由、正义、效率等,不能以民法的基 本原则代替民法的具体规则
5

3. 基本原则是强行性规范。 ◇ 不得以约定排除其适用 ◇ 排除基本原则适用的约定条款无效
6
三、比较:民法的规则与原则
1、 民法规则 (1) ~ ,具体规定民事权利义务及其法律后 果的准则。 (2)逻辑结构: 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及各种条件的预设) +行为模式(权利义务) +法律后果(效力评价) 2、 民法原则 (1) ~ ,可以作为民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 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2) 特点:适用广泛、宏观指引、稳定 3、 规则与原则的比较
19

公平原则的特点:
第一、是民事活动的一项道德法则 第二、是民事活动的目的性的评价标准 (结果;实质正义) 第三、是法官适用民法应当遵循的重要理念 (“法律是善良公平之术”) 第四、解释法律,补充民法规定不足
1990年第三期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 的“莒县酒厂诉文登酿酒厂不正当竞争案” 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上诉人的行为 “不仅违反了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公民、法 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而且违反了第5条的规定,侵害了被上诉人合 法的民事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 上诉人的这种行为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必须予以制止。被上诉人由此遭受的经济损 失必须由上诉人赔偿。”作出了终审判决。
WILL)(自愿原则)


意思自治也称私法自治(Autonomy of Private Law),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 内的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 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第一、奠定了民法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的基 本地位。 第二、直接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本质需要。 第三、该原则表明了民事立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1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契约自由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 公序良俗 禁止权利滥用
2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主旨和基本 准则,它是制订、解释、执行和研究 民法的出发点,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 在整个民法制度和规范之中,它是民 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 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 值判断标准。
17



对意思自治(私法自治)的限制 19世纪个人主义——20世纪国家干预 德、法等各国民法扩大了对意思自治 的限制 近代民法三大原则的修正 民法的社会化和团体本位趋势

18
(三)公平原则(PRINCIPLE OF FAIRNESS) 公平原则 ,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 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用来衡量民事 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 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及民事责任承担 等。公平原则是公平观念在民法上的 体现。 体现交换的正义 (1)主要针对财产关系 (2)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判断基准 (3)与自愿原则相辅相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