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题目《冈底斯的诱惑》文本解读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史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1(3)班姓名杨明勇所在学院人文学院冈底斯的诱惑摘要:《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
小说中有三条线索,三个故事,截然不同,但主旨都围绕西藏的神秘莫测、磅礴美丽展开。
其中有人物身份的推翻与确认,是布莱希特间离式效果的积极尝试。
马原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先锋派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
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从中宣布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感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关键词:神秘、美丽、诱惑、突然、独特正文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马原是我创作简述。
我们这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作者马原,1953年生,辽宁锦州人。
1982年进藏工作,并开始发表作品。
已出版小说集《西海无帆船》、《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
马原的作品大多吸收魔幻现实主义艺术表现的长处,在叙述形态和时空处理上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作为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贡献。
此前,从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到寻根文学,作者大多仍处于要“交流一点什么”、“说什么”的冲动之中,而马原则把创作的重心转向了“怎么写”,在小说的叙事策略、叙述语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验,从而在一个历来缺乏形式感的国度里唤起了形式自觉,引发了一场小说叙事革命,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传统的审美习惯作了无声却强有力的挑战。
然后我们来谈谈所谓的”马原的叙述全套”。
“叙述圈套”是当代小说评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专门用来阐释当代先锋小说的叙述方式。
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在评价马原时说:“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
”[1]现在人们一般都认定这个概念的最初使用者是吴亮,1987年吴亮发表《马原的叙述圈套》,[2]首次用“叙述圈套”一词评论马原小说的叙述艺术。
之后,这个术语开始在先锋小说论述中频繁出场,人们似乎因此找到了一个能概括描述先锋小说叙事游戏的语词。
马原的小说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换,而且把“怎么写”推到极端,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心理小说的意识流程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叙述故事的方式。
吴亮说:“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
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
”所谓的元叙事也叫元虚构、元小说,它通过作家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过程,产生间离效果,进而让接受者明白,小说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
这样,虚构在小说中也就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这在马原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活的体现。
我们今天解读的《冈底斯的诱惑》就是元叙事的代表作品之一。
《冈底斯的诱惑》中有三条线索,三个故事,截然不同,但主旨都围绕西藏的神秘莫测、磅礴美丽展开。
其中有人物身份的推翻与确认,是布莱希特间离式效果的积极尝试。
他的主要内容是你就生在那山里,你是个猎人的儿子。
你接过父亲的枪成为一个正式猎手之后,你不打小动物,那些远在拉萨的皮毛贩子都知道神猎手穷布。
你喜欢跟熊打交道,而你的父亲爱打猞猁,有人说碰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熊。
人说那熊力气很大,把猎人的火枪像一根干树枝似的折断了,连枪管也弄弯了。
这熊把一头牛掰成了两半。
这熊从不爬行,它是直立行走的。
这熊跑起来很快,一眨眼就到了跟前。
你不相信人们说的这熊是确实存在的,你以为他们是在编排瞎话。
可是对你说这些话的人一定要你相信那头把牛掰成两半儿的熊是存在的,他们把你带到山里的碎石堆,那有被这头熊弄成只剩骨棒的马的残骸。
他们把你穷布当成保护神,他们相信你能杀死它。
你终于相信了,并且也相信自己能杀死它,因为你是猎熊人。
你在这儿守候了大约有半天的时间了,你没看到任何小动物,你尽量不去想那熊,你只有看见它才知道它是什么。
你终于等来了它,它来的安静,它从石堆里扒出马的残骸,放进嘴里咀嚼,你看得清楚,它多大、瘦削。
它皮毛稀疏,它眼里射出你熟悉的人的表情。
当你去岩缝里取火枪时,它飞快地离开了。
后来,穷布知道自己遇到的是野人,也叫喜玛拉雅山雪人。
现在要讲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主角应是陆高吧。
陆高单位的隔壁单位有位漂亮无比的藏族姑娘,一次偶然的机会,陆高认识了她,在陆高与姑娘简短的交谈中,陆高很慌乱,他觉到一种悸动。
后来陆高出差了,陆高出差回来时,知道在他出差时,发生了一件事,那个漂亮姑娘死了。
陆高去了追悼会场,灵堂上那姑娘的照片使陆高觉得她还活着。
陆高从挽联上知道她叫央珍,西藏成千上万的女孩子都叫这个名字。
陆高说好了,和朋友们去看混帐。
看混帐是要起早的。
陆高姚亮还有小何,三个人开着吉普车,在夜色尚未褪尽的时候,奔赴混帐台。
路途中,他们碰到一群港客,正步行去混帐台。
后来,他们的车拐上一条简易公路。
在他们车的前面,有一辆拖拉机。
因为路窄无法超车,因此他们发现拖拉机挂车上有三个坐着的人。
其中有两个人在交谈,可以看见这两个人交谈时的手势。
有一个人一直没动一下。
陆高他们猜想那个没动过一下的是死人,陆高心里想:会不会是央珍姑娘呢?当他们的吉普车到达混帐台时,已经有人在这里把守,没有介绍信,不准观看,陆高他们只好爬到距离混帐台一里远的高处,从高处俯瞰,混帐台静静的,有几个人在忙乎,陆高在想是什么因素使人们在这种地方变得沉默?也许生与死之间本来就有条界。
他们又朝混帐台逼近些,这下终于激怒了混帐师,他们用石头驱打观看的人群,姚亮陆高只好打道回府。
陆高、姚亮、穷布,还有一个老作家,组成了一个探险队,他们来到了穷布所在的县,他们终于没碰上雪人,尽管他们启程时分别给家里写了告别信(万一出事呢?。
但他们听了许多关于雪人的故事。
这里原来就有一个关于顿珠顿月的故事。
顿珠顿月是双胞胎兄弟,顿珠是哥哥,他比弟弟早生一小时。
有一天顿月对顿珠说了心里话,顿月要去当兵了。
顿月想当汽车兵。
顿月临走的那天晚上,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尼姆在一起。
顿月走后,每隔两个月就给阿妈寄钱来,而且还写信说已经升了连长。
哥哥顿珠在这段时间里成了传寄人物:他突然就会说唱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这部史诗有几千万行,而顿珠从没读过一天书,流行的说法是顿珠误入神地,睡了一觉,醒来就会说唱了。
尼姆为顿月生了一个男孩儿,可顿月没给她写信也没回来看孩子,尼姆的阿爸把她赶出了家门。
尼姆的阿爸死了以后,尼姆和顿珠合了帐篷。
顿月入伍不久就牺牲了,他的班长顶替了他的角色,给顿月的母亲十年来寄了两千块钱。
文章的结构特点: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叙述了几个互不关联的“西藏故事”,故事既不完整,也无明确的线索,在叙述结构上显得莫名其妙。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交错叙述了几个各不相关的故事。
马原小说的意义:打破叙述者与读者的界限,混淆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注重技巧,要求实验性文本,与传统的故事生动大大不同。
角度和视野很开阔,向西方的承继性很大,摆脱了传统故事性的道路和传统视角。
先锋派作家共同的叙事特点表现为元小说技法(即用叙述话语本身言说叙事本身),注意调整叙事话语和故事之间的距离,追求故事中历史生活形态的不稳定性等,但叙事话语的个人化特点,如叙述人角色的设置,故事人物的符号化,叙事圈套,叙事猜测等,又使他们的作品面目各异而显得摇曳多姿。
正是这种对文本形式及其结构叙事空间的探索,不仅为这些作家赢得先锋派的称号和评论界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先锋小说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先锋派文学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
At the bottom of the hill, the temptationAbstract: the bottom of the hill, the temptation of the Netherland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he novel to a few foreign young seeker in Tibet after the knowledge, to write down the hill, at the bottom of the plateau mysterious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and by means of unique artistic technique, subtly convey the Tibetan myth world and Tibetan original survival condi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temptation" and the temptation of the inner meaning. The novel not complete story, but staggered narrative for each are not related to the story. There are three clues in the novel, three stories, different purpose, but all around Tibet's mysterious, majestic beauty expansion. There are people identity to overthrow and confirmation, is brecht alienation type effect positive attempt. The Netherland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vanguard literature, avant-garde modernism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nre. A small group of self consciousness is very strong artists and writer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breaking accepted norms and traditional, and constantly create new art form and style, the introduction of ignored, was taboo subjects. Avant-garde artists often self show "divorced" established order, to announce their own "subjectivity", their goal is to shock are traditional influence readers feel ability to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octrine of faith and challenge.Key words: mysterious, beautiful and temptation, suddenly, unique参考文献[1]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2] 1987年吴亮发表《马原的叙述圈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