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驰骋原生态疾风劲草吉人自有天象B . 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C . 问候顶梁柱目不假接明人不说暗话D . 受理高架桥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2. (4分) (2019高三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种新节目形态的未来前景,与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评判一种节目形态是否具有技术价值,要看其能否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在于不是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这种让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

在社会价值层面,当下的观察类真人秀大多把创作__________锁定普通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内部的话题如婚恋问题,亲子关系等,往往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投影。

很多年轻人通过个体努力,在家庭之外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

与此同时,包容的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年青一代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活___________。

观察类真人秀经由相关话题的讨论,在______________中为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摩擦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_____________构建新的文化思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B .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C .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D .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种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B . 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C . 这种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使节目更富建设性D . 使节目更富建设性的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视野模式潜移默化从而B . 视野格式潜移默化进而C . 视线格式耳濡目染从而D . 视线模式耳濡目染进而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B . 梁平竹帘起于宋代,迄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C . 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 . 最近,美国一科研团队提出极具挑战性的一个理论:我们的智力能力正在损失,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极易受基因突变的侵害。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4. (1分) (2017高一上·郑州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①_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__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__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5. (1分)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蔺相如、苏武、张衡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参评的理由。

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参评理由;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0字以内。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6. (5分)(2017·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向楠①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

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

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

③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3.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

④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

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

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

⑤“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

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

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

”丁晓洁说。

⑥不过,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

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

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

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

⑧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59.1%的人觉得是由于“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

此外,52.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51.7%的人感觉是由于“学以致用”能给人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34.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

⑨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整个社会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实用”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

⑩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

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不切实际”。

“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空想’,‘学以致用’不过是附属品,‘学以致知’才是学术根本。

”⑪“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

”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

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都非常多。

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

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的束缚,做一些‘无用’的思考。

”⑫调查中,55.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7日,有删改)(1)结合全文,学以致用过于功利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新闻调查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简析本文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来达到这一要求。

(3)联系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7. (20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小题。

想起那个傍晚——纪念路遥作者:阿莹①我想起那个傍晚心里就热乎乎的。

那天好像是一个天气已经渐渐凉了的傍晚,我和庞一川按与路遥约好的时间敲开了陕西作协后边一栋小楼顶层的房门。

②记得屋里很暗,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开门的路遥是朦胧的,屋里的家具摆设也是朦胧的。

路遥领我们坐进一间所谓的“小客厅” ,好像也就七八平米的样子,好像里边有张四腿的小桌子,地上有几只木板凳,朦胧中我们只感觉到这个简陋空间的存在,只感觉到路遥就似个轮廓坐在我们对面,连他的面庞也是朦胧的。

因为平时就熟稔,也没多少客套,我们就从《平凡的世界》获奖说起,直奔长篇小说的创作。

③他把一支香烟的过滤嘴捏掉,点燃了猛吸一口,顿了顿就接住我的问话说,我们就不说那些主题之类的套路了,你们不要被学校里那些文艺理论给框住了,一要动笔就先想主题是什么,要表现个什么思想。

当然,不想不是没有,这创作长篇小说的关键是要学会把你要创作的故事放到历史的背景里去考虑,考虑那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在历史环境下的行为意义。

我们似懂非懂。

他又说,比如我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就跑到图书馆把故事发生的那十多年的《人民日报》齐齐翻了一遍,读了好多当时的报道和文章,可能你写的人物和情节与报纸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你掌握了那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动态,你就会考虑这个情节这个人物在那个历史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历史环境对人物行为的影响,这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人物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活动起来,主题也就自然会冒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要观照历史,要有历史的深度。

④我看到路遥手上的烟灰长了,便把一只作为烟灰缸的玻璃杯朝他面前推了一下,问道:“那你一般是怎样考虑人物的设计的呢?”路遥提起水壶把我们杯子里的水倒满,也没有问我们的创作,就说他知道我们的创作实力,知道都有了搞长篇的念头,便直接了当地说,我说点实用的吧。

老庞半玩笑地说我们今天来找你,这就是想听你说几句实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