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霸王别姬电影分析

霸王别姬电影分析

关于影片《霸王别姬》的分析。

举例场面分析
举其中一段作为影片的拍摄分析。

本场面概括,京城里有名的经理人那爷来喜福成科班为张公公要看的戏选戏班子,而小豆子又一次唱错了词。

为了戏班能得到演出的机会,大师兄含着眼泪惩罚再次唱错戏词的小豆子,看着师哥的哭了的样子,小豆子终于拗过了这个弯,唱对了戏词。

小石头成全了他,同时也是他自己成全了自己。

本场面虽然是群戏,但是主要讲了四个人物的情绪变化:小豆子,大师兄,那爷,
关师傅。

开场,运动镜头,交待场面环境,喜福成科班内,师兄弟们正在排练,也是为了那爷来考察而做
表现。

交待剧情,那爷进场,并且通过关爷的话“您就是我们喜福成的衣食父母”交待那爷这个人物这次来考察的重要性;镜头随人物运动,长镜头,场景调度把握很好。

依然是在镜头2这个长镜头之内,那爷遇见小豆子,对这个角产生兴趣。

小豆子给那爷请安,那爷第一次看出神,产生兴趣,情节上往正面方向发展;但是那爷接着的一句话:要求小豆子唱段“思凡”却把好气氛立马打住了,在场的师兄弟弄的很紧张,情绪的第一次小高潮。

小豆子果然唱错,镜头把站在小豆子后方的大师兄也扫入镜头内,表现人物的情绪关系,大师兄的担心。

在意识到自己唱错后,自己也呆住了,整场气氛降到冰点。

场面气氛转向不好的发展方向,配乐开始严肃沉重,那爷要走,眼看着快要到手的活没了,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这个镜头内正面全脸给的是大师兄,主要人物是他,不安情绪最浓的是他,接下来他为了
挽救这个情况而做的举动埋伏笔。

看着机会就将溜走的时候,大师兄做了一个动作,抢了烟袋,为了整个喜福成科班的存亡,开始
教训起小豆子,这是的师兄是“恨其不争”的心态,其实也想转移视线和挽救机会。

整个场面的高潮,惊吓住了全场所有的人,也留住了那爷,保住了机会;大师兄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如果不这样做,一则喜福成的机会没了,二则小豆子会被师傅打的更惨.那爷吓呆,而达到了暂时留
步的目的,所以关师傅喜从心来。

一个正面推近的镜头,表现了小豆子内心急速的变化。

当师哥的烟杆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阵乱捣之后,他终于看清只有这样一条前路,师傅一直告诫,既然选择了唱戏,就得从一而终。

这个“从一而终”也是整部影片都在强调的,蝶衣后来一生的性格特征。

于是,镜头前失魂地坐在太师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仪态万方地站起身来,行云流水般,面带一丝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至此,小豆子的性别指认转换完成,也是整个影片中人物思想的一
次重要转折。

这其实也是他长期以来精神中对自己性别的一种迷惑与思考,长相中性,母亲是青楼女子,小豆子对自己的性别概念是模糊的,而师哥的这一举动,正让小豆子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娇娥”身份,让他成了角儿。

但是并非是被师哥所逼,而是在之前就奠定了蝶衣选择戏的内因情况下,由这一次机会而让其底的转变了思想,蝶衣对戏、虞姬对霸王都“从一而终”。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我觉得李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舍弃了原著中更残忍的描述,保留了“纯真”的最大价值部分。

尽管他在开始做了很多伏笔。

比如关于Pi的个性,三种信仰(还有后来佛教徒的点拨)不同侧重点的召唤,喂老虎和接受父亲教育的故事,丧失生活意义的过程,爱情的萌芽,还有他告诉记者相信接下去的故事与否取决于个人信或不信。

经历了磨难的中年pi眼中,与其说是淡定,不如说是出世后的入世,一种超脱于信仰的方式。

他已经随同上帝的使者共同经历了磨难,并解答了他最初心中的困惑——上帝为何在完美中创造不完美的世间万物,上帝为何要派他的儿子来感受人世间的苦难。

人类认为信仰是由完美支持着的,拥有信仰,就能无止境地接近解脱,甚至极乐。

这真的是信仰的本质吗?也许苦难才能更让人接近上帝,并理解信仰的真谛。

由李安的视角来着眼,在pi的故事中,pi弱化了大部分残忍的事实,只选择了老虎给予他的勇气和战斗能力,这种能力与其说是来源于信仰,不如说是来源于本能。

第一,童年pi眼睁睁看着老虎吞噬小羊,为什么羊在笼子外而后一秒羊就被老虎拖入了。

牢笼只是皮毛,兽性是无法用皮毛掩盖的,羊即便在笼外都无法抵挡这种世界上与生俱来的性状。

你无法用信仰和灵魂来说通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灵,你只能承认它的存在。

第二,香蕉是不是能够沉浮。

pi解释了香蕉是能浮起来的,他的母亲就是通过一整袋香蕉漂过来的。

第三,其中某个夜晚,pi在船上与老虎交谈,并且望着水中的倒影而看见的整个宇宙。

预示着什么。

导演在这里已经预示着pi就是老虎本身,而同时预示着个人对于本身意志力的尊重和信念就是他信仰的全宇宙。

“宇宙在她的嘴中”,最早的印度教里已经简单揭幕了这一点,然而pi本身还只是一知半解。

第四,第二次暴风雨意味着什么。

老虎在第二次暴风雨中已经毫无招架之力,电影译文里用“臣服”,我觉得这个词不太好,个人觉得他更像认命,他此时觉得上帝已经抛弃了他。

这是他最纠结的时刻,他祈望上帝,并渴求接近上帝,他带着罪(杀了人),但他又不放弃他的内心纯良,他的忏悔却并未使得考验终止,他开始深深怀疑自己的信仰。

第五,岛意味着什么。

我个人认为岛代表一种濒死状态下的极乐体验,意志力薄弱的人就此放手而麻木,它也代表着信仰本身,它是一种绝望下的极乐时间,代表着放弃和终止,不过也代表着你的人和魂就此全部归位于上帝。

但pi却由此为契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这种消沉的意志所吞噬,他开始正视这种态度,并接受老虎隶属于他本身的一部分。

第六,讲完第一个故事,pi为什么哭。

Pi并不是沉迷于自己的故事,而为老虎离开而哭,他哭的是他生命中一些东西,永远消失了,它在旅途中被永远的磨灭了,再也无法回来。

(是纯真吗?不尽然。


故事的最后,pi问记者,你更喜欢哪个故事?记者顿了顿才说,他喜欢第一个故事。

这个间顿表明他认可了第二个故事。

Pi却对他说,你和上帝的意见一致。

Pi信任上帝吗?显然他的信仰和面前记者先生的信仰已然完全不同,至少上帝在他们心中所矗立的位置绝对不同。

Pi说,信仰就像很多个房间。

同样你能进入,就能出来,或者走进许多个房间,甚至怀疑它,用怀疑保持它们的活力。

如果让我说,他就如同佛教中佛于心中的境界相似,而不是离人遥远高高在上那个尽善尽美的上帝。

之所以佩服李安对于“纯真”的处理方式,是在于他把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太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