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首席”。
教师包揽课堂的一统局面,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神通。
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
要做到这个点,教师应该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建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建构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看、猜、议、练,小结,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体验,感受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愉快。
3、研究教学策略:
⑴、注重教学进程:要注意把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⑵、改进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
课堂是为学生发展提供的舞台,教者应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去发现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快乐地飞翔,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3)、创新参与方式。
郭沫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例如在最近的一次试卷评讲课中,对于一个拼图题的评讲,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操作,然后汇报结果,效果很不错。
我认为这个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仅仅我对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一点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愿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