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OADS)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sulin glargine added to ongoing therapy with multiple oral antidiabetic drugs(OAD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EASD 2007 poster研究背景及目的:强化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由于糖尿病病程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征,患者往往从口服降糖药(OAD)进行糖尿病治疗发展到需采用基础胰岛素,且最终发展到需采用餐时胰岛素进行治疗。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A1C以及空腹血糖(FPG)水平来评估口服降糖药治疗时添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时添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一项开放、平行3组研究,且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每天1次、2次及3次餐时胰岛素glulisine注射。
在该研究(N=643)为期14周的导入期内,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的入选标准是,A1C≥8.0%且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
口服药物治疗亚组包括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MET)、磺脲类(SUs)、和/或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
有关药物剂量的数据来自于患者日记的自我记录报告。
结果:相关人口统计学特征(男性占50.5%,白种人占65.3%,年龄:52.3±10.2岁;体重指数(BMI):35.8±14.2kg/m2;2型糖尿病病程:8.5±6.2年;平均A1C水平:9.8%±1.4;平均FPG:231.8mg/dL)在3个口服降糖药治疗亚组中均相当。
患者在继续其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同时,初始接受10U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基于平均早晨空腹血糖是否达到<96mg/dL 的控制目标而定。
甘精胰岛素治疗14周后,随机给予餐时胰岛素之前,所有亚组校正后的A1C水平平均降低2.47%;校正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降低104.8mg/dL;且40.6%的患者A1C水平达到<7.0%。
表总体(N=643)MET+SU+GLAR(n=388)MET+TZD+GLAR(n=147)SU+TZD+GLAR(n=52)MET+SU+TZD+GLAR(n=56)基线特征A1C┼(%) 9.8±1.4 9.7±1.4 9.9±1.5 9.9±1.4 9.9±1.2BMI┼(kg/m2) 35.8±14.2 35.7±16.9 36.2±9.3 34.6±8.4 36.4±6.9FPG┼(mg/dL) 231.8±71.4 228.8±70.5236.9±72.5232.6±75.2 238.1±71.114周时(导入期终点)特征A1C改变╪(%) -2.47±0.05 -2.42±0.06 -2.71±0.09 -2.45±0.15 -2.34±0.14A1C<7.0%(%) 40.6 34.5 57.3 47.0 38.6 体重改变╪(kg) 3.5±0.2 3.1±0.2 3.9±0.4 5.3±0.6 4.5±0.6FPG改变╪(mg/dL) -104.8±1.7 -101.5±2.3 -112.0±3.4 -107.9±6.0 -108.8±6.0平均甘精胰岛素剂量:* U/kg┼U/d╪0.58±0.2664.8±1.80.60±0.2668.8±2.20.61±0.2668.7±3.60.49±0.2361.3±6.50.46±0.2556.9±6.2SMBG<50mg/dL的低血糖(事件/患者-年)╪1.06±0.14 1.24±0.20 0.45±0.17 1.73±0.62 0.70±0.34┼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均数±标准误表示;*药物剂量数据来自患者自我日记记录报告;SMBG:自我血糖监测结论: MET+TZD+GLAR联合亚组患者经最大校正后平均A1C减少(P=0.003 vs MET+SU+GLAR)且患者最高校正后A1C水平百分数<7.0%(P0.0001 vs MET+SU+GLAR)。
该组所报告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也最低。
这些结果证实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添加甘精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能获得极佳的血糖控制。
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时添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开放、平行3组研究,且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每天1次、2次及3次餐时胰岛素glulisine注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口服降糖药治疗时添加基础胰岛素进行为期14周治疗的导入期内的疗效和安全性(N=557)。
患者入选标准是A1C≥8.0%且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
口服药物治疗亚组包括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MET)、磺脲类(SUs)、和/或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
相关人口统计学特征(男性占50.1%,白种人占65%,年龄:52.2±0.44岁;体重指数(BMI):35.2±0.34kg/m2;2型糖尿病病程:8.6±0.27年;平均A1C水平:9.7%±0.06)在3个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亚组中均相当。
患者在继续其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同时,初始接受10U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基于平均早晨空腹血糖是否达到<96mg/dL的控制目标而定。
治疗14周后,所有亚组校正后的A1C水平平均降低2.52%;43.4%的患者A1C水平达到<7.0%。
总体(n=557)MET+SU(n=351)MET+TZD(n=128)SU+TZD(n=47)MET+SU+TZD(n=31)基线特征A1C(%) 9.7±0.06 9.6±0.07 10.0±0.13 9.8±0.22 9.9±0.22BMI(kg/m2) 35.2±0.34 34.9±0.42 35.9±0.81 34.7±1.13 36.9±1.25FPG(mg/dL) 231.5±3.0 228.8±3.7 240.2±6.5 223.5±10.1 238.9±12.214周时(导入期终点)特征A1C改变(%) -2.52±0.05 -2.45±0.06 -2.76±0.09 -2.54±0.15 -2.55±0.20A1C<7.0%(%) 43.4 37.5 60.1 47.5 42.0 体重改变(kg) 3.5±0.2 3.1±0.2 4.0±0.4 5.2±0.6 3.8±1.0FPG改变(mg/dL)-110.1±1.9 -107.2±2.4 -117.1±3.6 -114.9±5.9 -102.7±10.5平均甘精胰岛素剂量: U/kgU/d 0.59±0.0163.7±1.90.61±0.0265.0±2.30.60±0.0362.5±3.90.48±0.0460.4±6.70.47±0.0739.9±18.2SMBG<50mg/dL的低血糖(事件/患者-年)1.12±0.16 1.25±0.22 0.49±0.19 1.86±0.67 0.91±0.57注:所有值均以均数±标准误表示;BMI=体重指数;SMBG=自我血糖监测尽管MET+TZD联合治疗亚组患者在筛查时A1C水平最高,然而该亚组经最大校正后A1C 平均降低(P=0.0035 vs MET+SU)以及最高校正后患者A1C水平<7.0%(P=0.0004 vs MET+SU)。
该亚组所报告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也最低。
这些结果证实,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添加甘精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能获得极佳的血糖控制。
介绍z大量研究证实,在1型糖尿病1及2型糖尿病2,3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能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z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以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天1次、2次或3次餐时注射快速起效的胰岛素类似物glulisine的疗效,与对已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添加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z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口服降糖药治疗时添加基础胰岛素治疗14周的导入期内(例如,在随机分配接受餐时胰岛素治疗之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患者z未完全有效控制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来自美国国内大约60个研究中心。
z规定的入选标准:92型糖尿病诊断时间≥6月、年龄18-79岁的男性或女性患者9糖化血红蛋白A1C(A1C)≥8.0%9当前服用稳定剂量的至少2种口服降糖药,这些降糖药来自以下3种类型的降糖药:磺脲类(SU)、双胍类(二甲双胍[MET]),或噻唑烷二酮类(TZD)降糖药z主要排除标准:9先前的数年内使用过胰岛素治疗9有无意识低血糖史9存在急性、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或曾有代谢性酸中毒史9存在肾脏功能受损或存在任何明显的肝肾疾病9过去的12个月内存在卒中或冠心病史;存在充血性心衰史;过去的5年内存在恶性肿瘤史;过去的2年内存在吸毒或酗酒史。
研究设计及治疗z研究包括一个为期1周的筛选期,一个为期14周的初始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导入期(当前分析的患者),一个为期24周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3种glulisine胰岛素中的一种方式治疗的治疗期。
z所有满足筛选标准的患者进入研究的导入期,并开始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0U/天(每天睡前注射一次)。
9先前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仍继续z患者个体逐步增加的甘精胰岛素剂量基于治疗接近控制目标的程度,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96 mg/dL(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