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 ❖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 ❖那格列奈(唐力® )
格列奈类作用机制
瑞格列奈 (36 kD)
那格列奈
Kir 6.2
去极化
磺脲类药物受体
磺脲类药物受体
ATP
糖尿病治疗
❖ 糖尿病治疗概论
❖ 口服药治疗 ❖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及治疗路径 胰岛素分类及作用特点 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
❖ 糖尿病治疗概论 ❖ 口服药治疗 ❖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及治疗路经 胰岛素分类及作用特点 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策略
其他作用
减少肥胖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体重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二甲双胍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 ▪ 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 乳酸性酸中毒 ▪ 多发生于老年人、缺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30%存在叶酸和维生素B12 吸收不良
作用特点:
•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
– 需在餐前即刻服用 – 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 ❖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
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5.
磺脲类药物失效
原发性失效 :
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磺脲类药物 治疗时,血糖不能控制
继发性失效:
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反应良好,但经过数月 或数年后疗效减弱或消失
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20(4):附录.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 ❖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
磺脲类药物的通用名及商品名
❖ 格列本脲(优降糖) ❖ 格列齐特(达美康) ❖ 格列吡嗪(美吡哒、瑞易宁为控释片) ❖ 格列喹酮(糖适平) ❖ 格列美脲(亚莫力、万苏平)
葡萄糖
糖原 葡萄糖 糖酵解
葡萄糖摄取(肌肉)
淀粉
葡萄糖吸收(肠道)
作用机理包括: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作用特点
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作用机制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降糖效力 低血糖风险
HbA1c下降1%-2%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 生的危险性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及治疗路经 胰岛素分类及作用特点 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口服降糖药分类
❖二甲双胍 ❖磺脲类促泌剂 ❖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糖异生
MTF
糖原分解
葡萄糖产生(肝脏)
葡萄糖
MTF
MTF
血糖
MTF
格列格奈列类美与磺脲脲(类6药5物k一D样)均通过关闭K+-ATP通道起作用 格不列同•之本与处脲β为细(:胞1结40合的kD部)位不同
•瑞格列奈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出胞
格列奈类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 降糖效力
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 HbA1c下降0.3%-1.5%
低血糖风险 其他作用
增加 体重增加
2013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岛素 敏感性
30%
50%
70% 100%
胰岛素 分泌 50%
70% -100%
150% 100%
2型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出现胰岛 素抵抗
正常糖代谢
大血管病变 50% 40% 10%
Leslie RDG等,《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第22章,131~156页,1997)
磺脲类促泌剂
β细胞生成胰岛素 并储存在分泌小体中
电压门控钙通道
葡萄糖转运子
GGGGGGGGGGG GGG
作用机理包括: •刺激胰岛β细胞
分泌胰岛素 •增加体内胰岛素
水平
G GG
Ca
++
丙酮酸
Ca++
ATP
ADP
K
+
S R
XN
K+通道
K+
K+通道阻断──细胞膜建立极性
磺脲类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 降糖效力 低血糖风险 其他作用
•能降低HbA1C0.5%-0.8%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餐后血糖升高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
• 若出现低血糖,必须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纠正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阿卡波糖(拜糖苹® 、卡博平® ) ❖ 伏格列波糖(倍欣® ) ❖ 米格列醇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葡萄糖淀粉酶
-
多糖
-
寡糖或双糖
-
阿卡波糖 -
双 -- 伏





单糖

➢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讨论稿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2
二甲双胍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症
- 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 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1) - 肝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 - 缺氧 - 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用药原则 1
Beta细胞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 口服降糖药物( 单用或联合)
诊断
基础胰岛素 或 预混胰岛素
每日二次胰岛素 基础-餐时 胰岛素
时间 (年)
随着β细胞功能减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用药原则 2
糖化血红蛋白 <7.0%+
平衡无收体重益增和加风+ 险无(轻低度血或糖重度)
❖ 糖尿病治疗概论 ❖ 口服药治疗 ❖ 胰岛素治疗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HbA1c下降1%-2% 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
肾功能不全者
增加体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 老年人慎用,个体差异较大
• 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 5%的胃肠道反应 • 皮肤瘙痒、斑丘疹 • 少数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
相关主题